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孟姜女,好狠一女的

盛夏已至,正在空调房内享受习习凉风的你,是否会想起儿时夏日纳凉的场景?

太阳下山后,家家户户搬出凳子和凉席,坐在院子里享受难得的清风,外婆打着蒲扇为你驱蚊,缓缓讲起古老的故事:

这厢是白娘子和法海在金山寺大战三百回合,那厢是孟姜女凄厉的哭声让长城倾覆,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感天动地的爱情……

你在一个又一个夜晚的倾听中,对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四大爱情故事——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中的情节如数家珍。

但今天想要告诉你的是:

这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可能统统都是“假”的。白娘子可能没那么善良,牛郎织女的爱情也不如我们想得那么美好。

孟姜女:错怪了秦始皇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秦始皇真是蠢坏透顶:先是把她丈夫范喜良抓去修长城,后来见到孟姜女美貌,色心大发,最后反被孟姜女戏弄,颜面尽失。

看到这里,实在是想替秦始皇申冤:朕,真的冤枉啊。人在宫中坐,锅从天上来,其实,秦始皇和孟姜女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 朕,怎么就躺枪了?

历史上真实的孟姜女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候秦始皇甚至还没出生。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

齐国将领杞梁战死,他的妻子迎柩至郊外,路上遇到了齐庄公。庄公比较忙,想就地在野外吊唁功臣,结果遭到杞梁妻的怒斥:大王这个行为不合周礼啊,成何体统?

所以,最初这只是一个宣扬周礼的故事。直到汉代刘向的《说苑》、《列女传》里,才出现了哭夫崩城、殉夫死节的情节,所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产生这样的变化,可能和汉代推崇儒家“天人感应”学说有关。

为孟姜女故事走向作出巨大贡献的,是想象力丰富、创作欲旺盛的唐朝人民。他们不仅给女主人公定了名字,还加入了夫妻相识、滴血认亲、收尸归葬等情节,极大丰富了故事情节。

但由于时间太久远,唐朝人民忘记孟姜女哭崩的是哪个城了,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联想到当时统治者滥用徭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灵机一动,把孟姜女“安排”去哭长城,借此来讽刺沉重的徭役和残暴的统治者。

那么问题来了,谁修长城最有名?答案毫无疑问是——秦始皇。一介弱女子反抗中国第一位皇帝,这样的剧情想想就刺激。

就这样,秦始皇无辜地被唐朝人民拉进了这个故事里,还背上个强抢民女的恶名。

自此以后,“哭长城”就成为了孟姜女故事中最核心的因素,而这个故事在后世的几次大规模传播,也都和当时统治者修长城有关。流传至今的故事版本是在明清时期定型的,明朝恰好是古代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修长城的时期。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史,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向往和平、渴望幸福的心声。只是秦始皇,不幸当了冤大头。

牛郎织女:夫妻关系 一地鸡毛

再来听一个全新的牛郎织女故事:

穷牛郎偷了织女的衣服藏在井里,织女找不到衣服,只好不情愿地和牛郎结婚。

后来天鼓敲响,织女急着飞天,两人吵得天翻地覆,牛郎只好把衣服给了织女。织女穿好衣服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不仅如此,看到牛郎赶上来,织女急得拔下金簪“刷刷”划开两道天河,边划还边吼:“一道天河隔不住你,两道天河隔住你!”这还不过瘾,夫妻俩还隔着银河对骂……

等等,怎么和课本里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不一样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古代,民间故事大多依靠口耳相传,这种传播方式难免出错,同一个故事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版本。上面提到的这个版本,就广泛流传于宋代中原地区。

还有其他更好玩的版本:

在东北流传的版本中,牛郎织女上天庭是为了给王母娘娘拜寿,谁知王母根本不认这个穷女婿,当面痛骂一顿不说,还把女儿扣在了身边,只准他们一年见一次。

南北朝《殷芸小说》里,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天天只知道织布,“容貌不暇整”,皇帝爸爸看不下去了,把她许配给牛郎。没想到织女婚后在爱情里乐得找不着北,布也不织了,天帝一怒之下把织女叫了回来——回去织布去!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的就更野了,织女有了牛郎还不够,跑到一个叫郭翰的书生家里下凡。郭翰问织女:牛郎呢?你怎么敢到我这来?织女回答:哼,就算知道了,那又怎样?

种种此类“异端”版本,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用版本,其实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戏曲改革”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民间艺术帮助民众摆脱旧思想的作用,艾青、叶圣陶等人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改造:牛郎织女成为了“劳动人民”,玉帝和王母娘娘代表“封建统治阶级”,故事的主题就变成了反封建和赞美劳动人民。

时至今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提高了,牛郎织女不需要再“反封建“,于是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为了“东方情人节”的最佳代言人。

白蛇传:从恶到美

印象里的白娘子,一袭白衣飘飘,美貌动人,还善良重感情。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

史书记载里的白素贞,可不是个好惹的角色。

首先,她是一个恐怖的吃人妖怪。

宋元小说《西湖三塔记》记载,家住西湖的官宦子弟奚宣赞,一日遇见“一貌美白衣妇人”,被迷得七荤八素,几个月都不回家。

但这美貌的“白衣妇人”,其实是一条白蛇,她的真实目的,是吃掉奚宣赞。后来奚真人前来降妖,才终于将奚宣赞救出,把“白衣妇人”镇在西湖的“三潭映月”石塔下。

竟然不是被压在雷峰塔下?不过都在西湖边上,也不算太远了。

其次,白素贞还是个盗贼。

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白娘子为报答借伞之恩,多次盗取官府库银赠与许仙。偷官方的东西,胆子够大,后来果然被发现了,还连累相公坐了牢。

虽说偷官银报恩的方式有点蠢,但这种“爱你就给你钱”的直白示爱方式,还真是有点可爱。

上面讲到的两个故事,都是《白蛇传》早期流传的版本,总体来说,这时的白素贞还是一个做坏事的妖怪形象。

但白蛇故事在民间流传开后,最爱听故事的市民阶层反而对白蛇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这分明是大胆追求爱情的“义妖”嘛,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却被法海粗暴镇压,实在太可怜了。

于是大家耐不住了,纷纷自己动手改编故事,来给白娘子加戏:许仙我们不吃了,反而要她保护这个懦弱的丈夫;修仙也不修了,还是做一个幸福的凡人比较好;对了,再给白娘子加一个漂亮妹妹吧,就叫小青好了……

在后来民间艺人的口中,白娘子变成了一个坚毅果敢、用情至深、具有神通法力的英雄人物。至于她的对手法海,虽然最后赢了,但逃不过大家的谴责而躲进蟹腹中,变成了“蟹和尚”。

到了五四时期,伴随着1924年雷峰塔的轰然倒塌,鲁迅先生借此写下《论雷峰塔的倒掉》,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白娘子,成为了反抗精神的象征。

九十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再写到白素贞,则已经将之升华为人性的光辉:“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拼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

从妖到神,再到大写的人,在人民群众的“宠爱”下,白娘子的形象完成了从恶到美的蜕变。

梁祝:开局一句话 剩下全靠编

现在的梁祝,是一曲波澜壮阔的浪漫爱情悲歌,但这个故事最初的样子,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

这是1500年前南朝《金楼子》中最早记录的梁祝故事,全文寥寥几字,大意是说,东晋有两个人叫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的事很厉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以上就是最初梁祝故事的全部内容。

或许是这两个名字看起来很配,又或者“事异”这个词激发了好奇心,后世文人墨客纷纷发挥想象力,开始了对这个故事的大胆创造。

功劳最大的还是唐代人民,又是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葬(“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十道四藩志》),又是把祝英台封为“烈女”。

到了晚唐《宣室志》,祝英台女扮男装、梁山伯求亲的桥段出现了,反派马文才有了,英台哭墓、墓裂同埋的情节也都有了……

但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化蝶”,要等到宋明时期才出现。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里,已经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化蝶的场景:

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

差不多用了一千年的时间,梁祝终于从一句简单的话,变成了一个意涵丰富的爱情故事。

各民族、各地方在演绎梁祝的过程中,又为它增添了许多特色元素。

在侗族山歌《梁祝》里,祝英台送给梁山伯一个白银手圈,让他带回家求亲。想象下戴着银项圈的祝英台,活脱脱一个侗族少女。

而在布依族的版本中,祝英台是在挑水回家的途中遇到梁山伯的——大小姐还要干农活,真是勤劳啊。

浙东地区则流传着一个“穿越”的版本:祝英台本是一位侠女,不敌恶霸太守之子马文才而亡,百姓偷偷为她立碑。一千年后,当地县令梁山伯勤政廉明,却不幸早早病故。百姓为他修墓时,不小心挖出了祝女侠的墓碑,于是灵感大发,索性把俩人合葬在一起。

一字一句,编得有板有眼。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从四大爱情故事的演变历程中不难看到,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简单的故事,经过无数人的创作加工后,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六大经典爱情故事
珍惜爱情,看中国古代四大神话爱情故事
中国四大爱情传说感人至深,可为何男主全是“渣男”?
情人节:中国民间5大爱情故事
七夕看"中国四大爱情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12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