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狂飙》之后,又一部国产剧让我追得停不下来

本文作者:豆瓣 @晏耀飞 

首发公号晏耀飞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改编自马伯庸原著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最近播出了。

只看一集的时候,我觉得这部剧非常一般,一方面进入主线情节太慢,另一方面,把原著中还算机敏的帅家默刻画成了一个呆子,这是对学霸的刻板印象。

但是看到第二集时我的看法就发生了转变,看完前六集,越来越觉得好看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渐入佳境的剧。

废话不多说,接下来就为大家好好聊聊它——

显微镜下的大明

导演:潘安子

编剧:马伯庸 / 周荣扬

主演: 张若昀 / 王阳 / 戚薇 / 

吴刚 / 高亚麟 / 费启鸣 

首播: 2023-02-09(中国大陆)

集数:14
单集片长: 45分钟

我觉得这部剧注定是不会让原著党满意的,因为剧作只是保留了原著的核,故事已经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如果是原著党,我的建议是,看这部剧,要抛开原著。因为原著本来是历史纪实,不是虚构小说,而剧需要塑造人物,制造剧情冲突。

抛开原著,其实它是一部品质不错的历史剧。

故事打乱重组,历史变成了戏说,但内核不变

《显微镜下的大明》有六个故事,这部剧拍的只是书中的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名是《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原著中的故事是根据历史史实写的,事件发生在徽州,主角帅嘉谟是徽州府歙县人,他精通算术,进入歙县架阁库拿徽州的税赋账本做起了数学题。

做着做着他发现了个问题,就是歙县每年要多交8780匹生绢。

徽州治下的歙县和其他几个县围绕此事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打足了笔墨官司,甚至引发民变。

这是一场裹挟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巨大风波,暴露了明朝官场、赋税制度、朝廷与地方的博弈等种种问题。

剧也是围绕着“人丁丝绢”税展开,也揭露了明朝官场、赋税制度、民生疾苦等问题,但是在人物和故事脉络上和书中记录的历史已经全然不同了。

就拿这笔“人丁丝绢”税而言,其实书中写的,是因为土地税而产生的一种税,在剧中,将其改成了“协饷”。

人物也和原著大相径庭,原著中的帅嘉谟不仅痴迷算术,很可能还是一名讼师,从职业属性上而言,他应该是能言善辩的。

而剧中的帅家默是算呆子一个,毫无情商可言,连配合黄知府演戏都演不好,但至于他是真呆假呆,是一个玄学问题,这个后面详细说。


剧中的程仁清在原著中是个传奇人物,他原名叫程任卿,是婺源县的司理署印。

剧中他的职业是讼师,相当于把帅家默的职业安在了他的身上,他相当于帅家默的影分身。

丰宝玉和丰碧玉是原著中不存在的人物,加入他们,一方面的是增加矛盾冲突,丰富剧情。另一方面,剧中的丰氏姐弟其实有借帅家默炒作扬名之嫌,他们也是推动帅家默死磕“人丁丝绢”税的一股重要力量。

当然,剧中帅家默挑起“人丁丝绢”案风波,也许还有另一层原因,他的父母是因此而死,他要通过挑起“人丁丝绢”案揪出幕后真凶。

仅仅是人物,就将原著中一个人物的属性,分割到了四个角色身上,可见改动之大。


而在故事上,也根本没有遵从原著的故事脉络,改动更加大。

如果按照原著的故事看,会发现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儿。所以作为读者和观众,需要把历史和“历史剧”区分开,允许虚构和改编。

讲故事的方式变了,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差不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是不错的历史剧。

考究的服化道

说实话,我对《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看法发生转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它的服化道相对而言非常考究。

首先场景就具有时代气息,比如府衙,不是想象中的富丽堂皇,而是陈旧甚至于有些破败的。

服装也是一样,一看就是穿过很久的。

仪仗和轿子也富有时代气息,仪仗的旗帜颜色也旧,看来是用了很多次的,而轿子就是木头的,看起来也朴素。

这只是举几个例子,实际上无论是从场景、服饰、道具,都做到最大程度还原,可以看出剧组是用心了的,这便使得这部剧具有了不错的质感。至少在这方面,这部剧可以跻身优秀历史剧之列了。

鲜明的群像人物塑造——明朝的官场现形记

人物塑造上,主角帅家默确实是太呆了,哪怕它是借此伪装自己,也过分的呆了。

这也是我对第一集观感不佳的缘故,他在走进架阁库时宛若丧尸,但我觉得这个人物后期应该有反转。

而在配角的塑造上相当出彩,尤其是对各级官员以及程仁清的塑造,立体、鲜明。

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就是仁华县的方知县,他是一个天天喊着“无为而治”的官员,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躺平”、糊弄、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赌坊老板鹿飞龙和农民陈大山的案件中,很明显鹿飞龙是放高利贷坑普通百姓的。

他听任讼师的一面之词,任由讼师道德绑架陈大山,让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他也不是糊涂,也不是不知是非,而是单纯因为嫌声张正义麻烦。

作为一县之长,心中不存正义,不主持公道,可以说是典型的尸位素餐。

在处理“人丁丝绢”案时也是一样,帅家默发现了问题,提了出来,师爷告诉他之后,他一听与税相关,不由分说找了个由头就把帅家默给打了板子,试图让他知难而退。

所以方知县是典型的混日子的懒官,他只在乎自己的日子是否过得滋润、清闲,全然不顾民生疾苦。

帅家默一个小老百姓都想把一笔糊涂账搞清楚,为一方百姓争利,而一个父母官,却揣着明白装糊涂,真是讽刺。

而相比之下,黄知府倒是难得一遇的好官。

帅家默提告之后,他千方百计试图想搞清“人丁丝绢”税的原委,想要分摊出去。

奈何各方都有阻力,寸步难行,他最后不得不让帅家默往上一级告。

其他几个知县也是各有特色,邓知县也精通算术,而且沉着稳重、逻辑清晰、善于机辩。

而毛知县则是率性耿直,那半句“这苛政猛如虎”,差点把我笑喷了。

原著中,各县知县推诿“人丁丝绢”税,是因为苛捐杂税让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所以再多加一点也会让百姓苦不堪言,剧中的也通过几个知县之口表现了出来。

“人丁丝绢”税的博弈,其实不仅只是地方上各级官员的博弈,更暗藏着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试水”,所以帅家默一介草民,才会得到上面的支持。

帅家默一个升斗小民却卷入了国家大政方针的争斗旋涡之中。

原著中,他的卷入是不知不觉的,而在剧中,他的卷入也许是有意为之的,因为他的父母就是因此案而死。

帅家默是真呆还是假呆?

剧中帅家默确实过于呆了,但他真呆还是假呆却是存疑的。

一开始我认为他是真呆,但是渐渐发现有点不对劲儿,他在第二集之后的种种表现,又仿佛是假呆。后来觉得他呆可能真呆,但不傻。

之所以觉得他假呆,是因为他看起来虽然很呆,但在一些关键时刻,还是很机灵的。

比如在争论“人丁丝绢”是否对得上数目时,邓知县认为数目对不上,因为还有运输的费用要算进去。

而帅家默临场思考了一会儿,就找出了对不上的原因。如果说这只能说明他的算术能力和逻辑强,那么下面的例子,就足以说明他不呆了。

第一处是,帅家默被关押后,丰宝玉去牢狱里看他,问程仁清所说的他是为了替父母报仇才提起“人丁丝绢”借以搅乱金安府是不是真的。

帅家默本来在算算术的手停了一下,然后又明知故问“哪个?”

手停那一下,说明他明白丰宝玉说的是什么,问“哪个”是故意装傻。这部分是比较明显的。

后面他又说,他父母的事儿他一件都想不起来了,这很明显也是谎言,他脑海里其实反复出现父母死亡那一天的事儿。

在释放帅家默后,黄知府对他们说了句“在金安府,就别想再提告了”。

帅家默反应了一回儿,终于悟透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也就是说可以去金安以外的地方继续提告。

听得懂弦外之音,和他此前似乎听不懂弦外之音,是有区别的。

还有一处是在应天的酒楼里,和讼师说起黄知府让他们越级上告的目的,帅家默就推测出,这是黄知府想要一个理由继续调查。

丰宝玉当场就意识到不对了,他说:“这么精妙的推测,是你想出来的?”

所以综合来看,帅家默很可能是在扮猪吃老虎。

他以自己对算术的痴迷,塑造了呆的人设,让人以为他很呆很傻,但实际上他是呆而不傻。

呆很可能是他的保护色,而他也真可能像陈仁清所说,是为了替父母报仇,利用“人丁丝绢”税把金安搅合得鸡犬不宁,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查清父母死亡真相,为他们伸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前面说了,之所以几个县为一笔几千辆银子的“人丁丝绢”税掐得头破血流,是因为苛捐杂税太多,百姓不堪重负。

原著中提到,明朝有反复征税的情况,这也是赋税繁多的一个原因。

底层生活困苦,比如一开头的陈大山,都被逼到借高利贷、卖女儿,而上层阶级依旧歌舞升平。


剧中有一个细节,程仁清去拜会吴刚老师饰演的退休大官范渊。范渊正在包书皮,说是回头也送他点书皮,程仁清说了句“书皮比我的书都贵。”

仅仅这一个细节,就可见既得利益者的生活之豪奢程度。

历史上,那笔“人丁丝绢”税最后依然是笔糊涂账,虽然看似解决了,但实际上并没得到实质的解决,这包含了各方的妥协。

“丝绢案”引发了巨大风波,导致了东南地区动荡,所以最终,为民请命的帅嘉谟成为了平民愤的背锅侠,被抓捕惩处。


对,问题虽然也得到了和稀泥式的解决,但提出问题的人,也被处理了,他最终被发配戍边,再无消息。帅嘉谟作为一个小人物,最终背的却是时代和大人物们的锅。

而剧中的帅家默也同样如此,他的父母被裹挟进了官场斗争博弈的旋涡,而他自己也卷了进去,很可能,也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而一笔糊涂账最终糊涂的解决,也是时代的悲剧。

小人物就不配追求正义和公平吗?这是值得大人物好好思考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显微镜下的大明》精彩好看!会成为历史悬疑剧一个新里程碑
《显微镜下的大明》:你们在意是非真相,他们关心利弊“大局”
尘埃里的「明朝那些事儿」
《显微镜下的大明》大结局:3人被议罪,1人充军,范渊田产充公
树敌自残的四种方式,以《丝绢案》为例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讼师程仁清到底是黑还是白?还好没错看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