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围奥斯卡三项提名的《鲸》:查理,好好活着,究竟多不容易

入围奥斯卡三项提名的《鲸》改编自同名剧作,并邀请原作者塞缪尔杭特(Samuel D. Hunter)亲手主掌相关改编方向。其中,电影最大的看点,无疑就是沉寂多年的知名影星布兰登(Brendan Fraser),透过增重以及特殊化妆,一口气吹大每一吋肌肤,从原本的精壮美男,摇身变为重达200多公斤的丧偶男子,可谓脱胎换骨,不仅在体态上化身成庞然大物,更以份量十足的扎实演技,精湛呈现「非常」的体态,会如何改写人们的日常,诸如移动需要以轮椅代步,或是洗澡必须使用长刷清洗背脊,甚至要以长夹延伸双手,才好翻越脂肪所矗立的一道道高墙。

精彩的是,除了视觉上的份量,电影为了提升沉浸感,不忘结合听觉上的反馈,安排了数首磅礴的乐曲,在查理步行、胸闷以及悲痛时,低吼哀鸣当中的辛苦。只不过,配乐不仅恢宏,有时也会令人感到发毛,一来一往,观众仿佛是在浪涛中前行,随着剧情发展左摆右晃,再加上顺畅的场面调度,皆让环绕于狭小平房的故事,充满着张力。

诚然,不管是视觉还听觉,切片描绘笨重的日常,并非为了塑造笨拙或滑稽感,而是要让观众明确理解,对于查理,光是好好活着,究竟多不容易。一天当中,查理得要流失多少水分、盐分,又要经历多少的沮丧跟挫折,才有办法再次阖眼入睡,没有人知道,也无从想像。毕竟,如同查理一般的饮食失衡患者们,早就因为体型失态,默默被整个社会放逐。

也因此,本作的主轴不仅在于肉体上的折腾,更包含精神上的受难。不过,所谓精神受难,除了肥胖带来的歧视之外,更还有造成查理肥胖的创伤:伴侣自杀。到头来,查理会失控暴食,并不只因为内在煞车失灵,亦因为历经丧偶,让他的生活失重,只好藉由「进食」找回存活的重心,甚至利用过份的饱足感,进一步压制躁动的思念。

暴食非但是一种身心之瘾,也足以视为查理走过创伤时,自行摸索出的唯一一条幸存路径,即便荒唐,却立即见效。

以此来说,《正好阐明人们之所以会罹患饮食障碍症,其实无关自制力,也不是人们常说的好吃懒惰,假若翻开一层层厚重的脂肪,即可发现,每位患者都跟查理一样,活得磕碰,内心蜷缩着一具伤痕累累的灵魂,宛如将死之人。

为此,暴食就像自残,迫切想结束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即便最后同样也会带来伤害,但当人们看不见、找不到其他的选择时,透过肉体上的受罪以及刺激,恰恰能够反向催生丢失的脑内啡,然后稍微缓速忧郁的螺旋。

殊不知,暴食,本质上亦为一种慢性自杀,照样会让生命逐步停摆。肉身肥胖所导致的移动受限,再再指出暴食行为的双重矛盾,一方面是救赎,另一方面也是囚禁。如前所述,暴食可以让人获得宁静、抚慰,但在物理层面,暴食所带来的肥胖,促使查理困在封闭且阴暗的家屋中,举步维艰。

甚者,精神层面上,暴食使得查理变得羞于见人,习惯性自我贬低之外,更还疏离整个世界。

所以,进食只能暂时止痛,内心所渴求的自由,并没有随着体重上升。相反地,查理的生活圈变得越来越狭窄,伸手所能触及的世界,不过是窗外的雨滴,以及贪吃的鸦雀。

至于来访者,要不是无知的好奇者(披萨外送员),就是别有意图的自私者(传教士),除了好友之外,唯一挂心的女儿,却对他恨之入骨。

创伤作为暴食的原动力,一再推动查理走上自我毁灭的末路,肉眼可见的臃肿,象征悲伤、挫败有多庞大,并反衬出孱弱的自我价值,前后一涨一消,持续蔓生的空虚感,渐渐鲸吞查理的生存意志。

某种程度,将伤痛具现化的肥胖,就仿佛是在代替查理发声。只可惜,世俗大众对于同志、肥胖充满歧视,双重的标签,只会带来双倍的孤单。

无论是作为一个性少数者或是失格的教授,查理的出柜,并没有为他带来任何一丝宽慰。当视讯镜头不再乌黑一片,曾经付出真心的学生,忙着用手机纪录眼前的奇观异景,早就把「诚实写作」的提醒抛诸脑后。

曾经殷勤关心查理的披萨外送员,目睹真相之际,只吐得出一句:我的天,接着就仓皇落跑。

曾誓言拯救查理的传教士,仅在乎查理是否重回正轨,而不是听从神的旨意,练习接纳异己。

每一次的失望,每一次的重击,皆将查理打回原路,继续沉溺在名为暴食的温柔乡,唯有食物,不会背叛,也不会唾弃他,正如前文所述,那些塞满胃袋的夜晚,往往都是没有选择下的选择。

承前所述,查理的外在样貌,起因于过往的磕碰。丧偶这件事会变成无法修补的创伤,不单因为生命的消逝,更因为他明明奉献全部的爱,却不足以让伴侣为了他活下去,最后选择投河自尽。

因此,屡屡令查理心痛,而且深感折磨的事实,除了死亡本身,更还有无力,好似一根刺梗在喉头,不断暗示他给的爱,没有份量,拯救不了爱人。换句话说,查理之所以选择持续暴食,一方面是因为悲伤太过庞大,另一方面则因为他厌恶自己,对于自己的渺小感到绝望,可是仍旧无力改变,只好继续搞砸自己,放弃一切,就能不再经历失败,反正早已处于谷底。

然而,在电影中,曾经受过伤的可不只查理,还有遭到查理抛弃的妻女,特别是跋扈的女儿艾莉,为了不再受伤,学会推开世界,推开可能让她失望的关系,藉由放逐自我,先行回避被人抛弃的可能性,以免又得体认到自己不被爱的事实。

另外,即便形式不一,但不管是暴食增肥,或是活成一只敏感的刺猬,皆都塑造出某种「违常」的形象,帮助父女两人合理化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其来有自,而非莫名的命运、注定。或许崎岖,可是极具说服力,受过伤的人都懂,与其努力再被拒绝,倒不如一开始就设定好台阶,如此一来,就算坠落也不会摔得太重。

综上所述,交错比对父女两人的核心议题,恰恰都关于自我价值,艾莉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查理则认为自己给出的爱,没有价值,两人皆有非常严重的存在性焦虑。于是,就算各自找到逃生的路径,却也不知不觉把人生越走越窄,逐渐跟社会脱节,进而失去未来的多样性,以及改变的可能性。是故,盲目将自己关入名为不幸的舒适圈,表面看似救赎,实则扼杀生机,难以带来平静,只有萧瑟。

巧妙的是,查理的幽默风趣,以及他对于叛逆女儿的独到见解(真挚、迷惘,可是又无法不去关心他人),刚好促成另一种突破,甚至反击,一举颠覆父女两人所背负的自我诅咒:我们不够好,所以才会遭逢不幸。

对于艾莉,查理近乎无知、浪漫的积极认可,正好是她长期匮乏的无条件之爱,查理的爱,不因为艾莉做「对」什么事才给予,仅仅关注艾莉「做」了些什么。

来到电影尾声,查理则决定舍弃辅具,奋勇挪动巨大身躯,独力迈步走向艾莉,代表他不再将自我限缩在无能感当中。原本降到冰点的关系,随着门外的暖阳,升起扭转的希望,艾莉朗读的鲸鱼文章,一字一句打在观众心上,我们这才意识到支撑查理挺过荒芜长夜的支柱,并不是死去的伴侣,不是过去,而是象征未来的女儿。

最后,观众无从得知剧情的后续,不确定查理是否尝试就医或是减重,更不清楚查理还能活多久?只知道生命的尽头,不完全是一片黑暗,所谓悲惨的童年,同样不见得要以一生来疗愈,父女两人,终究迎来各自的转机。

结语

本作主题,表面看似为过度反刍失落的悲剧故事,实际不仅于此,更潜在着各种无声控诉,无论是对于宗教迫害、容貌批判,抑或是那些关于性倾向的不谅解,全是电影试图引导观众停下来思索的议题。

另外,电影并没有选择让看护好友(正常人),成功「拯救」查理这一位失常的病人,它倒过来让查理扮演打开女儿心结的关键,并重新框架女儿的价值,提供前妻截然不同的视角,进而替母女关系埋下修复基础。

综此来说,《鲸》锐利,却又具备抚平伤痕的细腻,赋予遭到边缘化的他者,述说自身故事的机会,而不是以励志减肥史,取巧意淫查理的肥肿,再使用狭隘的克服障碍叙事结构,满足大众对于正向成长的病态执着。拒绝妥协、讨好的态度,正是本作之所以令人敬佩的原因,它放入洋葱,可是不擅自消费。

也因此,一部电影要能打动人心,除了那些能量丰沛的角色诠释、张力戏码,更得投入穿透奇观外皮的凝视,好以建构深刻之外,同时也足够深邃的关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鲸》:他可不是一个可怜的“庞然大物”
600磅的奥斯卡最佳男主'鲸鱼老爸'为何令人共情?
【双相障碍】对于有暴食行为的双相患者,应如何诊断并高效解决?
视频 奥斯卡影后 查理兹-塞隆
《净水城》:家庭破碎了可以重建,世界破碎了怎么办?
2011-12-01人物 奥斯卡影后 查理兹·塞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