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怕上课怕写文章,说的是你是你吗?(老师们都看过来)



 咳咳咳……大多数老师不愁怎么上课,而是愁怎么写文章。


有的老师是自己喜欢思考,平时也确确实实做了很多工作,想着写出来吧,却总觉得言不及义,“不能写吾心”,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


有的老师写文章全靠一时灵感,写到后面找不到头绪,写写放放,文章成了“烂尾楼”;


有的老师喜欢写,也能写,但是一写就收不住笔,文章多而不精,真正发表的也寥寥无几。


一般文章的毛病,比比看你有多少


至于大多数人的文章到底有什么问题,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概括得就比较具体了:

一般文章的毛病,就我所能想到的缺点列举出来,就有这些:


1.抽象笼统,叙事不具体,说理不分析。


2.根据不足,就下断语,我要怎样说就怎样说,信不信由你。


3.强调一点,不加限制,反驳别人,易走极端,没有分寸,不够周密。


4.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说得很多,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5.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说得很少,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应该知道。


6.许多事情或问题,随便放在一起,没有中心,没有层次,逐段读时也还可以,读完以后一片模糊。

  

7.写好下句不管上句,写到后面不管前面。


8.信手写来,离题万里,偏又爱惜,舍不得割弃。


9.抄书太多,使人昏昏欲睡。

 

10.生造词头,乱用术语,疙里疙瘩,词不达意。


11.没有吸取说话里面的单纯易懂、生动亲切等好处,只剩下说话里面的啰嗦重复,马虎破碎等缺点。

  

12.没有学到外国语法的精密,却摹仿翻译文字造长句子,想把天下的事情一口气说完,一直是逗点到底。


——(摘自何其芳《谈修改文章》)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何老师”总结概括得特别到位呢?一篇文章,如果对照着上面的问题,一项一项自纠,再一项项整改,那肯定没问题了。

 

怎样写文章,如何写好文章,这个问题确实难以说得清楚。为了帮助老师们答疑解惑,小编看了很多关于“写文章”的文章,还特地跑遍整个编辑部跟前辈们讨教。在他们的指点下,小编发现了几篇好文,原来这些都是前辈们写文章、编文章遵循的金科玉律。小编看了特别有启发,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





题目不是凭空而来的


找准切入点非常重要,需要我们经常性的思考,从身边的教学实践中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大题目。


写文章,首先要选题。题目选对了,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初学写作者常常为找不到适当的题目而烦恼。


题目不是凭空而来的……脑子里经常装着许多问题,题目也就有了,用不着搜肠刮肚去找题目,就会有许多题目来找你,想躲也躲不开。

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大题目涉及内容广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钢,而是把题目范围定的小一些。这样做,分析容易细致深入。
    ……

作者知道的,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这样写起来会轻松自如,绰有余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硬着头皮写大题目,会感到吃力,甚至给人声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向主张初学写作者,要小题大做,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对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说透彻。没有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于全局的把握,写大的题目容易限于空泛,大而无当,你说的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没有说。

  
——摘自王梦奎《文章写作十二讲》


文章框架怎么搭


有了选题,下一步就是构思文章框架。有的文章结构比例失调,容易“头重脚轻”;有的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却总是顾左右而言其他;有的文章写着写着发现思路完全变了……那么一篇好文章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粗枝大叶,当然绝不是说,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说,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要先把文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就像一座房子,四梁八柱立住了,才坚固牢靠。或像一个人坐在一个很结实的四条腿的大椅子上,就显得大气而稳当。


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是豪放还是婉约,框架都要立得稳,才能站得住。当然,这种框架构思,不一定形诸文字,也可以只是个腹稿。框架定好了,才能够提纲挈领,观点和材料的组织才会有中心,写起来才不致节外生枝。框架立不住,观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纲举目张的说法,用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合适的。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初步分析和理顺思路的过程。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粗线条的摆布停当,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有了;什么地方是需要弥补和加强的薄弱环节,也就大体清楚了。最初确定的框架,只能是粗线条的,写作过程中修改补充和局部改变是难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虑可以防止中途全盘推倒重来。


粗枝大叶,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不是不注意细节和交待事实。该说明的事实还是要交待清楚,不要省那几个字。有的文章,讲了一大篇道理,读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用简明的语言把事情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不容易,有时候比发议论还难,说得多又容易罗嗦。叙事是写文章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


中国古代小说很注重交待事情和人物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清清楚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可以从古典小说借鉴简要交待事情经过的做法。有的大块文章,开始头绪比较多,有的线索在讲述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其实这是可以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交待清楚的,只要细心,并不困难。


——摘自王梦奎《文章写作十二讲》


文章要写得简练


我们写文章时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大段大段的陈述自己的经历,水分太多,无法从中提炼出一些“干货”,精简可谓是一种能力,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老师们思路清晰,经常练笔。


写文章,无论是叙事还是发议论,都要写得简练,把比较复杂的意思用短的篇幅写出来,这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把文章中的废话、可以删节的词句、不必要的形容词都省略掉,文章是可以简短的。

叙事要写得简练也不容易。中学生学作文时,首先学些叙事文,这是作文的基础。有时候,我觉得叙事甚至比发议论还难,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情,既要使人知道它的前后经过,又不能写得太啰嗦,令人看了讨厌。而且,还要生动、不枯燥,要突出重要的情节,这都要下功夫。

发议论也有难处。虽然说的是某一点意思,但牵涉到各个方面,有时候会感到层次太多,正面反面都要讲,用了许多“虽然”“但是”“这一方面”“那一方面”,讲得很复杂,还是没有能够把道理说透。


其实从很复杂的道理中总可以找到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程序,先抓到最要害的一点,然后把其他必须说到的各点各得其所地安排好,这样就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把道理讲清楚,所发的议论也就比较充分了。


——摘自胡绳《漫谈读书、写作及其他》




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


“大文豪”鲁迅曾提到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一条就是“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硬着头皮写文章。

那要真遇到写作卡壳的时候怎么办呢?《红旗》杂志曾发表了一组关于写文章的文章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暴露了需要解决的矛盾。写不下去,有时是因为我们对于书面语言这个工具还没有很好地掌握。


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虽然觉得已经弄通了,其实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暖昧的,或者还只有个粗糙的轮廓,其中细节还很不周到。在这种情形下,当然写不成好文章。但是如果不写,也许还不能发现这种情形。


遇到这种矛盾怎么办?最好不要急于写下去。这时候,就应当进行各种必要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看书,和别人讨论等等),继续酝酿,继续思索,继续研究,使自己的思想脱离那种暧昧、混乱和粗疏的状态。材料充分了,观点明确了,论据完备了,条理清楚了,然后才能写好改好。


有时我们研究一个问题,起初未必能预见到它的广度和深度,到了写不下去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复杂性。所以写作过程常常能引导着我们的思想进入新的境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常常会经历到的。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情形也许是有的,但如果不是粗制滥造,那至少要有这两个条件:第一是对书面语言这种工具十分熟练,能够得心应手;第二,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思想已经预先酝酿得十分成熟,连一切细节都考虑到了。


但是,事实上对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即使一次能写成的文章仍然可以继续修改。通常我们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修改,甚至几次重写。这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取得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为了使这种思想愈来愈明确和完备。


所以,我们反对不严肃的写作态度。如果不管自己有没有值得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只是硬着头皮写下去,而且写出来就要发表,这种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是说些什么的文章,只能使人看着头痛,看罢后悔,是毫无可取之处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提倡大家来学习写文章,努力写出好文章来。不要因为自己的思想能力不高就不敢写文章,而应当用文章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所有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选自《红旗》1959年第12期,作者施东向,施东向为胡绳、王忍之、郑惠三人写作班子之化名,主筆为胡绳)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技能get了呢?别着急走哈,小编还有两个小问题想问问大家呢。题目是选择题(多选),如果您觉得选项还不够,可以在后台给我们回复哦。





文章来源 | 《怎样写文章》王梦奎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作文到底应该怎样写?这3点经验,帮你建立写作框架思路
《季羡林谈写作》:你和大师之间还差这一本书的距离
开花,那是未来的事情
让孩子语文作文火爆的顶级写作框架
《所有事情在变简单前都是困难的》
《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打卡格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