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苏文茂相声表演的含蓄美

 

        在当代相声界堪称表演艺术家的行列中,苏文茂无疑是独特的一位。他没有比他老一辈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们的显赫名份,但却具备足以与其匹敌的舞台功力和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他也没有比他年轻一些的相声新秀们的活跃劲儿,但却具有可资那些后辈晚生们学习和借鉴的艺术经验与独到造诣。而苏文茂最为独特的地方,是他作为一个优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特出表演品格,那就是他由口风到台相到对所演作品的把握与处理方面均呈现出的含蓄美。

 

        按一般的美学范畴来划分,相声艺术的审美创造总的来说是围绕喜剧性亦即“笑料”的制造或酝酿而展开的。而“笑”的形成却在手法与品位上有文野和高下之分。现代人对相声艺术的审美期待或者理论规范,早已突破玩闹调笑、插科打诨式的低俗娱乐,而是将其上升到一种负载着审美理想与哲学思辩的深刻幽默。于是,侯宝林式的儒雅、抑或马三立式的隽永,便格外地获得了喝彩。苏文茂却以他的含蕴稳健而著称。这种含蕴与稳健,既有着语言与表达上的凝炼和鲜明,又有着风格与内容上的含蓄与文雅。无论是他早期擅演的传统段子《论捧逗》、《批三国》、《文章会》,还是后来编演的新作品如《大办喜事》、《美名远扬》、《得寸进尺》、以及《高贵的女人》等等,均属行内通常所说的“文活”。这些“文活”在表演上要求演员必须具备非凡的“嘴皮子功夫”。换言之,正是此类擅演节目昭示并成就了苏文茂作为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独特风格。

 

        《论捧逗》是传统相声中最为独特有趣的段子,也是苏文茂后来与人合作整理并演出的最成功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美国学者莫大维(David Moser)在一篇题为《论相声的“自指性”》的论文中,以一个异国学者独特的感受力指出:中国的相声说表所具有的种种特征里,有一个现象最为普遍,那就是拿自身艺术的形式或表演者作为审视对象的表达手法。而这个外国人眼里的“自指性”的最集中也最极端的表现,于《论捧逗》已然不是诸如“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之类的开场白,而是节目即作品本身所要表现的内容;即是关于相声艺术由题材到内容的彻底的“自我指代“与“自我评判”。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论捧逗》可以称之为相声艺术家向听众观众进行艺术的普及教育亦即自我推销的绝妙广告。整理之前的《论捧逗》又名《捧逗争哏》或《八不咧》,内容比较粗糙且结构拖沓松散。苏文茂等整理后的《论捧逗》,形式上以“论”立题,在知识性的示范表演中,揭示了对口相声的两位演员在艺术合作上的必备品格,指出了夸大任何一方都会出现的尴尬。但作品的立意尤其是苏文茂与他的老搭档朱相臣的表演,则远远在审美上超越了知识性介绍的层面,而是在“自指”与“自审”中,使听众观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领悟出工作、学习、生活中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与自高自大的危害性。相声不是文学作品而仅供案头阅读,相声是表演艺术故其艺术效果的实现主要靠演员舞台表演的传达。《论捧逗》作为文词读来仅仅使人有所启悟,但要在舞台上说表而让观众听众在笑声中受到启示,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作品本身乃是“文活”,没有明显外露的“包袱”与“笑料”可供人发笑,笑声制造因而全赖表演者的舞台功力,演员的口风因而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次,《论捧逗》乃是表现有关相声表演者相互配合的内容的,在此不啻为一种考试:因为一个对相声艺术自身规律缺乏深刻认识且没有较高造诣的演员,是很难表演好这个作品的。此外,《论捧逗》又毕竟不是艺术教科书,其艺术创造的最终本意于此绝不仅仅是普及相声表演知识,其主要的美学旨趣,仍在于其内容本身所透示出的思辩特色,以及这种题旨立意传达给听众观众的思想启迪。然而,作为一段其所擅演的保留节目,作为自行注人心血整理升华的再创造作品,《论捧逗》之于苏文茂与其说是一个挑战、一种成功,毋宁视其为苏文茂相声编演的一个优长证明和一种风格标帜更为确切。

 

        类似《论捧逗》式作品这种具有广泛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但却缺少相声艺术本身火爆关节的“文活”,其表演要求首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能“于无声处起惊雷”,即在原本平淡的说表中抖响“包袱”,引发笑声;二是“于平常之中见深刻”,即在就事论事之外,暗含弦外之音。亦即在类似《论捧逗》式的“论”上下功夫,作文章。通过轻松幽默的论辩,传达深沉严肃的思想。而其审美的接受的关键,则在于其说表能够“余音绕梁”,让听众观众回味无穷。含蓄的作品尽管托出含蓄的表演,但含蓄美的前提仍然是以“不含蓄”亦即激发起听众观众的思考为最终目的,同时却让人感到其表演又确实是含蓄的。表演效果追求即“包袱”的“皮儿薄”,并不等于表现手段即审美创,造的“浅、白、直”,这种辩证关系历来是摆在相声演员面前的一对不易把握的矛盾,但在苏文茂那里则统一得很好。所以他擅演的“文活”也能现出“火爆”般效果。

 

        必须承认,相声作为一种形式简单的表演艺术形式,其自身规律的规定性,使得演员在说表功力上尤其要有较好的素质。苏文茂的素质是得天独厚的。除却他对所演作品丰富内涵的准确把握与独特体认外,表现在台相与口风上,他都有着自身含蓄幽默、稳健犀利的长处。

 

        通常舞台上的对口相声说表,历来讲究捧逗双方在形象气质上的搭配:或一老一少,或一胖一瘦,或一高一矮,或一憨一精。总之演员上台后往那儿一站,就得出效果有“人缘”。苏文茂的长相比较有特点:高颧骨、大眼睛、长下巴,厚嘴唇。尤其是那双大而突出的大眼珠子,往往在他那公认的“稳、准、狠”的吐字发音的同时,暗含着对说表内容的突出、强调,“出卖”以及反衬性表情呼应。能紧紧抓住听众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辅助语言,将所要表现的内容或感受传达给听众观众。这张脸上的表情所统领的苏文茂相声表演的“台相”,因而给人以“耐看”、“有意味”且“想听”的诱导。于是尽管“活儿”比较“文”,但值得期待与回味,能讨得台下的“欢心”,而这种“台相”,当然比不得有些相声演员胖得略显蠢笨(这是舞台表演所需要的)的滑稽,也没有有一些相声演员瘦得尖嘴猴腮(这也是舞台表演所需要的)的可乐与可笑。但是苏文茂“台相”的“大有深意”味儿与“高深莫测”感觉,却又是成就他擅长“文活”表演的必要外在因素,苏文茂以“说”为主的相声表演,又恰恰吻合了他天赋的因“有意味”而“引人琢磨”的相貌与表情。可谓是形式与风格的一种绝妙统一。

 

        但相声作为艺术,又确实是“说”的创造。对于某类作品的擅长,个人面相台风的特征与运用,最终都要通过说表来协调实施,亦即体现在其语言展示表达的“口风”上面。苏文茂幼年家庭贫寒,曾在药铺当学徒,但他酷爱相声、听着入迷。于是他改业从艺,并拜了当时最喜欢的年轻相声演员,著名的“小蘑菇”(常宝堃)为师。“小蘑菇”擅长说逗,机警善辩,对苏文茂的影响殊为巨大。苏文茂本为北京人,操一口纯正而韵味十足的京腔,天然地具备了长于说表的基础。他的嗓音圆润而雄浑,丹田气足而吐字沉远。再加上当初学艺时为生计所迫且热衷此道的心气儿,使他练就了一副适于说表的“嘴皮子功”。听苏文茂的表演,语音圆浑饱满,节奏迟疾适宜,语言本身的抑扬顿挫蕴含的美感很耐咀嚼和品味。力度与节奏里自有几分韵律感,因而随之吐出的字句也平白增添了几许魅力。其语言说表本身堪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相声欣赏在他的说表面前因此不仅仅是一种对笑料的关注。这便是相声之所以为艺术,其形质本身的有机性构成,所传达出来的审美意味。而这一点恰恰是苏文茂相声说表时语言表达的含蓄美的核心。

 

        从上述对苏文茂相声表演擅长作品的类型分析,以及对他的台相与口风特点的探讨,可以认为,其在相声表演方面的风格形成绝不是偶然的,是由他的才质因素所决定着的。他在作品选取上的“文”,奠定了他舞台说表的“文”;而他舞台说表的“文”,恰又体现在其风格上意蕴深厚、意味深长的美。这种美不是直白外在或强烈鲜明的语言刺激,而是一种会意默契、忍俊不禁又深切诚挚的美感交流。有内涵、有份量、有回味;不闹不爆、不疲不软、不惊不乍;平实酣畅而又厚朴饱满。相形之下,有些相声表演者在其艺术实践中,过份地追求“笑声”效果,说表中急于求成而媚俗取宠,艺术上急功近利而不注重练习基本功,故而表演显得贫气并且寡气,缺乏底气难成大器。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文茂的意义与价值就更为独特。因为相声审美的喜剧性要求,就其艺术机理而言,主要还是追求直接、机巧与鲜明,讲求现场效果。在此准则下还能有苏文茂式的含蓄与饱满,就更加难能可贵。苏文茂的表演艺术因而委实称得起是相声表演圈内一道令人肃然景仰的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相声人物——苏文茂 | 相声大会
相声界150年仅诞生出这一对“双子星”!捧哏技艺让同行望而生畏!
赵贤德 | 马三立的相声幽默艺术
名家十日谈:苏文茂的作为
苏文茂精选相声集
音乐欣赏背后的美学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