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1)理无尽艺无涯

作者

久前有某拳友来访,论及拳理,某云:“练拳的道理是简明,开始是拳练我,以后是我练拳,然后拳即是我,我即是拳。最终做到我欲使拳,不为拳所使。理论联系实际,使身上的玩艺由必然到自然。练拳道理不过如此。讲其他的再多,都是废话。”

某讲完这番话,颇有些自得。看得出这是他引为自矜的一番心得。

于是一时沉默片刻,为了避免尴尬,我转移话题讲些不久出国的见闻。某似乎感觉我有不同看法,他又把话题拉回来,一个劲的问我是否赞同他的认识。

我说:“既然你一定要问我的看法,我认为你刚才讲的这些属于正确的废话。很多拳师都喜欢说这类话,乃庸人遮羞之见。”

某闻之,颇有些惊愕。
我说:“对于一个练了几十年拳的人,如果他对拳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这种泛泛而论的层面,他的拳也就停止在目前这个份儿上了,难有实质性的进步。我们探究拳理,最关键的是如何才能在技击时使平时练的技艺由必然到自然,而且有效,拳理要具体化,要使拳中要领不断深入细化。这一步没有穷尽。所以拳理无涯,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体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细化、优化和充实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在自我否定中建立自我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极还虚之道。”

于是某说道:“你能举个如何使拳中的要领细化的例子吗?”

因对方练的是C式太极拳,于是我说:“你先打几式你的拳,然后我举例。”

某练了一趟C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其动作熟练自然。

虽然我从没有练过C式太极拳,但依然能看出其拳中的不足。

我对某说:“现在你认为你已经就是拳了,你行拳的动作、反映虽然自然,但你的这个拳品质不高,你是在品质不高的拳中做到拳就是你、你就是拳。”

某颇不服气,意欲搭手。

因为我不会推手,双方就试试散手。结果某即落下风,缠拿弹抖都无从发挥。

某颇感郁闷,因为某知道我在拳上没有下过功夫。

我对某讲:“你需要提高你的拳本身的品质,这样你即是拳才有意义。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的过程。”

某问:“如何才能提高拳本身的品质?”

我说:“需不断细化、优化拳中的规矩。对你来讲,松与紧、散与整还不能做到统一。这个需要通过顶抽沉提、整肃通散来细化。”

于是我就其拳式中动作的要领按照顶、抽、提、沉、整、肃、通、散如何做到浑圆一气上进行讲解。经过几番讲解和矫正,某顿时感到身上的劲意与前不同了,比之前要松整灵捷很多,而且能多少有一点浑然一体的意思。



所以,他开始信服拳理不能停留在泛泛而论的层面,要具体化,悟求拳理是一个无穷无尽、不断细化的过程。

在拳学研修中,经常要面对规矩与自然这一对关系,而这时常常会使人想起一个三段式说法:知规矩——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于是规矩成自然。



然而这里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我们在拳术中求的自然是相对什么的?

第二,拳术中的规矩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吗?如何看待拳术中的规矩?

以上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拳术中规矩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核心。

拳术中的自然如果仅仅是做到走架子时的动作自然,则是非常初级的要求。



拳术中的自然应该相对于在技击中运用技法自然而然,显然在这个目标面前做到“自然”的难度就远大于走架子,而且随着不断针对更高水平的对手,达到自然的难度也就越来越高。所以,拳术达到自然之境是一个几近无限发展的目标。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知道相对这样一个目标,拳中的规矩不可能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即使对于避三害、守九要这类非常经典的拳中规矩,也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与设定目标的提高,对其不断充实、细化、优化。通过极其所能,而又还于虚境,在建立中否定,在否定中建立,循环往复,渐臻其极。

所以,拳中的规矩是通过技击时自然而然的制胜来显豁自己的价值,自然而然的技击制胜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细化、优化规矩来实现。这是一个随着目标的不断提升,不断鼎革立新的极还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辩证分析为特征的理性思维和以整体意象性感悟为特征的象性思维通过拳术修为的实践这一行为交互感应、相互启发,不断充实、优化研习者的内心认知图式(即逻辑分析和象性感悟这两大能力),提升对事物辩证分析的思辨力和意象性的整体感悟力。



以孙氏太极拳为例,其规矩在避三害、守九要的基础上,又细化为56字诀和16句要则等更为细化的规矩。而且这些字诀、要则也还是一个纲要,对其每一个字针对不同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当然对于这种不断细化的规矩,如果仅是个人修为,未必要写成文字,做到身知即可。张烈先生写三体式时,原本以为千字以内即可以写清楚,写到后来感觉万言难尽其意。

所以,练拳是一个对练拳中的规矩和目标不断细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否则,练拳难以深入。



在这里目标细化还需要对意象思维的诗意境界具有感悟力,如孙振岱先生留下的诸多武术诗,从意象思维上都能给人以很大启发。以他那首“题孙家太极拳”为例:

身如桅杆脚如船,(身法)

伸缩如鞭势如澜。(身势)

神藏一气运如球,(劲势)

吞吐沾盖冷崩弹。(劲意)

通过感悟孙振岱先生这首诗,进而能细化为行拳的具体目标和规矩,为此我写了“从一首诗看孙氏太极拳行拳的几个要点”一文,全文6千余字。此为目标细化从意象到具象之一例。再如很多拳派的拳谱多是以意象思维的诗意语言呈现的,包括拳术中一些动作名称,如形意拳的飞龙升天、金鸡抖翎,八卦拳的叶底藏花,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等,这些描写具体拳法、拳式的拳谱、式名富有诗意,体会其中之意,一方面需要借助拳式拳法的基本要领,另一方面需要用诗意的象性思维去深悟其意,并通过不断践行,深化为更为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有孙氏拳技击训练中固定靶和移动靶的设置和练法,在经验的基础上也离不开想象力。

相对不同目标对拳中规矩的细化是一个非常精细、严格的实践与体验过程。如对上述孙振岱先生那首诗的意境的细化,就要通过反复研读,悟其意境,从行拳和技击时的切身体验中落实为具体的技术细节要领。



所以,研修孙氏拳需要把哲思(如辩证逻辑),诗意(感悟力、想象力)和实践(精细、严格的实际体验)结合为一体。循环往复,相互启发,从中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开拓眼界格局、启发意象性感悟力,由此感受拳意的幽深妙境。

因此,孙氏拳是一门大学问。当今中国武术、中国技击如果不沿着这个拳学框架前行,就只能跟在他人(欧美、俄罗斯、日本、泰国、韩国)的后面亦步亦趋,除了无视史实、不断诋毁、中伤我们自己的前贤外,赶超他人永无可能。



还以孙氏太极拳为例,对太极这个状态的认识绝不能停留在这是无极之后的一个状态,也不能仅仅认识到这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互寓、转化、统一这个过程,还要认识到太极这个状态在其生成与演化的过程中所隐含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性是研修拳术时不断自我创生的动力。

比如研修孙氏太极拳的第一个目的是在走架中培育、完备先天真一之气,此后是将这一目的进一步深化为在技击中完备、体用先天真一之气,进而培育“志之所期力足赴之”之能。所以,孙氏太极拳的太极之理是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系统的修为过程的原理,针对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目标需要将太极之理具体化,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动作、练法、打法的细节中。



因此,在孙氏太极拳中太极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要体现在针对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具体的方法中。这种广大精微无所不在的太极之理,并非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概念层面,而是要实实在在的体现在研修太极拳时对具体目标的设置和具体方法的规矩中。所以在太极拳的修为中,太极之理不仅仅是指一种状态以及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有目的性。这就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太极概念补充了主体性的意识。



因此,孙氏武学即是与道同符、一以贯之的,又是不断融合、不断创新的,合道与融合、创新在其武学的践行中是统一的,统一在自我意识与自我实现中获得身心高度自由与自在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好太极拳的十三字诀
杨氏太极拳内劲的介绍
谈谈陈式太极拳的盘架/陈太平
一个“松”字,误导了千万个练功者(孙建国)
一 个“松”字,误导了千万个练功者
太极推手还能走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