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人讲坛」“《伤寒论》序言及太阳病上篇”讲稿(一)

我们今天讲《伤寒论》的序言和太阳病的第一条。

我们前面的课总结一句话是什么?整个《伤寒论》它这种古书形成的特征,跟我们现在人写书不一样,它不是一个人写的,它的写作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附益。之前我一直在说什么叫附益,但是没有写出来,因为录音他们去打字的时候把它写成了“复议”,好像开会复议那个,这个是不对的。要知道这是古文当中的一个名词。

你们听我在这边“唠叨”会不会写课堂笔记啊?你们就会写这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有可能是我的原话的记录,有的是对这个原话的理解,明白吧?这个时候你们就写一二三四五六七条,今天讲完课回去以后,没有听到课的人就想问,“昨天方老师讲什么?”,然后他就跟你们借课堂笔记,这笔记他一借,借了十几个人的十几份的笔记,一借回去,那是不是十几个版本,对不对?所以《伤寒论》就是这么来的,因为传播的东西不一样。

还有呢,课堂笔记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古代的一种印刷术,它没有印刷术这个概念,它都是拿竹简,毛笔沾了墨写在上面,对不对?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我可以打字给你,你可以看这是个什么字体,仿宋体油印版非常清楚。你们用你们的笔在上面写上一个字,能不能区分出印刷体和书写体?能。那你区分出来了之后,你就能看得出来,印刷体是正文,对吧?自己写的补充的那种叫什么?这就是附益,就附在正文边上,对自己有益的一些见解。(再之后,)我把你这个书拿回来一看,我能区分得出什么是正文什么是附益吗?时间一久就分不清楚了。这个时候《伤寒论》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就会出现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很多注家,很多学习者,然后最终有一个整理的人,他就把它整理成一个方案,给大家看看。完了以后就有一些人觉得很不满意,就给它涂改,涂改好以后,就传抄,传抄以后再涂,涂完再抄,抄完再涂。最后必须要有一个大德望(编者注:德高望重之意)。一般来说,这个人他有财力有钱或者是声望比较高,并且组织一帮人,大家来把它进行一种串抄,最后形成大家比较公认的版本,这个就叫通行本,一般是政府组织的。

不单咱们中国是这样子,哪怕是佛教的佛经,也都是这么形成的。所以你翻开佛经第一句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编者注:佛经中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经文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些都是佛教的弟子,他们举行像今天我们的雅集,佛教的叫结集,在佛教历史上,到现在有五次结集就是修佛经(编者注:包括近现代1954年缅甸那一次一共是六次结集),所以你说你的理解,我说我的理解,就形成了很多种流派。宗教的就要吵架是不是?因为他们唯一的那个说话的真神,他们都公认的那个上帝、释迦牟尼已经不见了。所以这个时候只要脸皮厚的人站出来,就可以说我这个才是佛说的,(《伤寒论》的)情况也是这个样子。

我们看我们这篇序文(《伤寒论》序), 它里面也是存在着类似于佛经(编者注:方老师口误成《伤寒论》)成文的过程。所以,以后我们在读《伤寒论》的时候,我们如果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会认为《伤寒论》的形成是一条线的,这个我们叫做单线式的,那就错了,我们要承认《伤寒论》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式的,就是多条线路的。

但是我们今天接受到了各式各样的综合的信息,有了这种目光,再来学习《伤寒论》,我们就很明白,有一些条文根本就不是正文,对吧?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的课,我们要有一个疑问——我们认不认为《伤寒论》的作者就是张仲景?是第一作者,或者说是原始作者呢?就是在前面这个序言下能不能承认?显然不承认。为什么?因为序言里面有一些语句可以得出。我们先假设这个序言真的是张仲景写的,大家看一下序言里面,它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他也是看了很多的参考书,是吧?由此可见,他也不是说一下就搞出这么一本书来,也就是说,《伤寒论》的原始作者不知道是谁。张仲景呢,其实是在中间,他收集的原始作者的各种版本。比如说你们去听课了,各种版本拿过来,然后他依照他的形式去整理,整理完了以后,底下又进行整理,一直整理,一代代整理,到了宋代才出现了通行本,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为了证明我们这个过程是正确的,今天开始讲序言,大家把序言看一看,认真看一到两遍,我们这个课程实际上不是针对初学者。

这里每一句话每一段话都很有意思的,都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看这个序言,大家浏览一下。我们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书名,关于这个书的名字。这本书叫什么名字?(有人答《伤寒杂病论》)。不对,这就是初学者或者大学毕业以后就这个水平了。但是你们今天参加了方老师的小班就不能这样子了,听完我讲完以后再这样子就很对不起我了。这本书的书名出现在哪里?你看在下面“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在第三段,看到没有?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书名,叫《伤寒杂病论》,但是我们的通行本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宋代的叫什么名字?它不叫《伤寒杂病论》。宋本叫《伤寒卒病论》,是不是这个?错了。所以你们还是读书不认真,宋本叫《伤寒卒病论集》,这个很有意义。什么叫论集?我今天要写书,我不知道方老师讲什么,就把你们的笔记收到一起,然后进行整理,是不是叫论集?如果没有整理,那你们每人一个版本,就叫《伤寒论》,对不对?我整理了好多人的,是不是叫做论集?宋本是叫《伤寒卒病论集》,对不对?错,还是错了,后面还有一个小字,很小的字,在宋本的影印本里面。这个是什么呢?通过考据,宋本现在看不到了,靠明代的翻印本,就把宋本翻印过来,可能是它原来就有(这个字),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了赵开美拿起来再去翻印的时候,他确实有看到这些东西,他就如实地把它给抄过来,知道吧?人家那本书里面打瞌睡后留下一个口水在那边,他也把它画出来,就这样。这个字是什么?也就是“论曰集”或“论集曰”,所以学完了以后,大家知道宋本的名字叫什么吗?叫《伤寒卒病论曰集》或者《伤寒卒病论集曰》,但是应该是“论曰集”比较准确,是不是?所以宋本的名字绝对不是《伤寒卒病论》,是《伤寒卒病论曰集》,后面的字不要错掉。

同时代还有跟宋本年代比较接近的,叫日本的康平本,它就叫做《伤寒卒病论》。关于这书名到底是叫《伤寒卒病论》,还是叫《伤寒杂病论》?我们要做一个假设,我们假设序言是真实的,那康平本的“卒病论”应该是比较可靠,对不对?不可能说我写的这个序言是一个书名,我写的这本书又是另外一个书名。比如说我为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写了书名,结果我写完以后,“今为金庸《红楼梦》 ……”,就不对了。所以应该有类似这样子的一个逻辑,应该叫卒病论。

第二个问题,它到底叫卒病论还是叫杂病论?如果叫卒病论的话,这个序言就是假的,是不是?我们要开始打官司,最早发现的这个问题的人是谁?也就是说,发现序言(杂病论)跟书名(卒病论)不一样的问题。这个会不会是明朝以后或者是更早的一些人,他抄书的过程当中抄坏掉了,是不是?但实际上宋代有一个人叫郭雍,郭雍写了一本叫《伤寒补亡论》,里面他就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郭雍在《伤寒补亡论》里面提到这个问题,就是说“伤寒何以谓之卒病,雍曰无是说也,……古之传书怠堕者……”。什么意思?郭雍的理解是什么?古代都是抄书,可能是抄书的人懒惰了,为了省工减料,所以就写了一个卒病,郭雍的理解是这样。但是郭雍在《伤寒补亡论》里面写的伤寒十问,十个疑难问题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序言写杂病论,书名叫卒病论?他觉得是抄书人有问题,但是以常情度之,可能不可能?不太可能。

我们一般人在抄书的时候开头都很认真,中间马马虎虎,到后面就怎么样?就连标点符号都标错了。所以一本书的最开头,哪怕是最懒的一个学生,他开头都会像模像样的,给你写漂亮一点,写正一点,对不对?所以绝对不存在把杂病论写成卒病论。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是这么解决的——书名一般是什么?大部分的书,特别是古人作书的时候,你们大家写书的时候会先写书名,还是等文章都写好了,再来起个名字?这意义很大。当文章都写好了以后。为什么文章写好了再起名字?因为你先起个名字,再来写书,就要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写来写去有时候写歪楼的话就又得改名字,是不是?你写名字的时候,大体上书名就体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看《伤寒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果你单单只讲伤寒的话,那就写《伤寒论》就好了,但它偏不是,它有没有一些杂病的内容?杂病大约在王叔和的时候编成了《金匮玉函经》,也就是杂病的部分。这时候叫《伤寒杂病论》,有没有道理?那就代表了说明了这本书就是《伤寒论》和杂病两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现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构成。这样的书名是对的。

然后说卒病论,你们觉得这卒病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卒病?是杂病吗?(有人答是急性突发性的疾病)。有这个出处吗?出处在哪?你们要说这是指突发性的,要有这个出处,有没有?如果你按这个去解释的话,那伤寒算是突发性的,杂病不算突发性,你就是《伤寒卒病论》。你如果按这个书名来说,这些杂病的内容,它就言不符实,是不是?

至于说卒病是一个突发性的,有没有?有的,在《金匮要略》,“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有没有看到这一条?但实际上翻开汉语《辞源》,这个卒是什么呢?原来的意思是——犹如帅统散卒,最早的意思是这样的,游兵散勇,散卒。所以《伤寒卒病论》如果把这意思套进去,其实它比杂病论更有意义,就是以伤寒的理论框架统帅犹如散兵游勇的各种杂病,将这些散病杂病用伤寒的这种开头弄在一起,它确实整本书的写法就是以伤寒开始,然后慢慢的下面都是一些非常零散的杂病,犹如帅统群卒一样。这种解释也大有一定的流传流派。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伤寒论》通过历代的统帅,应该是什么样?也就是说王叔和这一派是把它分成两个内容——把伤寒弄一部分,杂病弄一部分。然后它的书名当然叫《伤寒杂病论》,但是在没有被分开之前,伤寒和杂病是不是混在一起的?是的,一本书并没有区分的很清楚,也有可能这是一种原始版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论》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
伤寒卒病论集
中医古籍 伤寒杂病论集解
大胆!这位中医说,张仲景不是《伤寒论》的“原始作者”......
清抄书 封皮遗失书名未知.
妇人大全良方 卷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