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针灸学之月经不调

定义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的月经病,临床以月经先期或月经后期或月经先后不定期,常伴有经量、经质、经色的异常为特征,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广义----泛指一切月经病。

狭义----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现代医学的部分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及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阴道异常出血等疾病,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月经不调病因复杂,诊断时应作妇科检查,以明确是功能性病变还是生殖系统病变所致。

分类

正常月经周期:28±7天或21-35天,平均28天。

初潮:14岁(11-16岁)

绝经:49.5岁(45-55岁)

分类

月经先期(经早)

月经后期(经迟)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2月一至)

居经或季经(3月一至)

避年(1年一至)

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

激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

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

西医学认识

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之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之子宫腔流血。

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于平衡——月经不调。

月经生理(中医)

肾气旺盛 、肝脾调和 、 冲任脉盛(月经按时而下)

相关因素

①脏腑:肝、脾、肾、胞宫

②经络:冲、任

③气血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热(实/虚)、气虚

血热旺行: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

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

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

脾虚统摄无权

饮食不节

劳倦过

思虑伤脾

月经后期:寒(实/虚)、瘀、气血不足

1.寒主凝滞

外感寒邪,寒凝血

久病伤阳,运血无力

2.气滞血瘀

3.化生不足

久病体虚,阴血亏虚

饮食劳倦伤脾

月经先后不定期:肝郁、肾虚

相关脏腑经络:肾、肝、脾,冲任

后期——情志抑郁,疏泄不及

先期——气郁化火,扰动冲任

后期

禀赋素弱,重病久病

肾气不足,行血无力

精血足,血海空虚

先期

肾阴亏虚,虚火内扰

辨证

月经先期

①主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

②分型: 实热证、 虚热证、气虚证。

月经后期

①主症: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余天一行。

②分型:实寒证(血瘀)、虚寒证(血虚)。

月经先后无定期

①主症:月经或提前或错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量或多或少。

②分型:肝郁证、肾虚证。

基本治疗

治则:调理冲任--基本大法

虚(气、血、肾):益气养血、补肾调经 ,针灸并用,补法。

血寒: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气郁、血热: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

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

方义:关元—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调经之要穴; 血海—清泻血分之热而调经。

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合谷。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合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

三阴交—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

肝俞—肝之背俞穴,疏肝理气。

气海—任脉穴,益气温阳,调一身之阳气,温灸更可温经散寒。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调补三经之经气。

合谷—阳明经穴,行气和血。

配穴加减:

气虚—足三里、脾俞

血虚—脾俞、膈俞

肾虚—肾俞、太溪

气郁— 太冲、期门

血热—行间、地机

血寒—灸归来、命门

月经过多---隐白

心烦---神门

胸胁胀痛---支沟、内关、阳陵泉

腰骶痛---肾俞、次

操作:

少腹部穴,针前排尿。

毫针刺:补虚泻实。

气虚或血寒:针后加灸、温针。

其他疗法

①耳针法

主穴:皮质下、内分泌、子宫、肾、肝、脾。操作:每次选2-4穴,毫针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②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叩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一次。

③穴位注射法

选穴: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辨证选用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一次。

按语

1.注意鉴别诊断: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后期与闭经、早孕、宫外孕;月经先后不定期与绝经前后诸证。

2.针灸对月经不调有很好的疗效,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应及早作适当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3.注意经期卫生,少进生冷及刺激性饮食;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减轻体力劳动强度。

4.治疗时机: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 ,隔日1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经不调如何调理?按摩 针灸让你月月舒畅
针灸治痛十法
月经先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针灸治疗闭经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有奇效 针灸注意事项
艾灸疗法治妇科疾病-月经不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