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瘀病表现繁多。《医林改错》中所列的血瘀证...
瘀病表现繁多。《医林改错》中所列的血瘀证涉及诸多方面、如“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后有五十种血瘀证互相参考”。
王清任将血瘀证分为三类,一类具有血瘀特征者,如肚腹疼痛,积块痛处不移,或局部颜色改变,如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或月经不调,经血淋漓不尽,其色或紫或黑,夹块或小腹痛。一类无明显瘀血征,但经观察及辨证,排除他症者,如患头痛,无表证,无里证,元气虚、痰饮等证,用活血化瘀法治愈。还有一类则是久治不愈,百法不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取效者,如忽然胸痛,用木金散、瓜蒌、陷胸、柴胡皆不应,用血府逐瘀汤一剂而痛止;自汗盗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不效,用活血化瘀方而汗止。
王清任对某些疾病病机的认识与前人不同,如对发热病机的理解,王氏认为发热并非正邪交争所致,而是与血有关,是“邪向血内攻,血向外抗拒,一攻一拒;故寒热往来”。故虽无血瘀确征,却用化瘀法治疗,反映了王氏对瘀血证理解的深刻和独到,为临床扩大活血化瘀法适应证范围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及血府,其瘀之表现不同。血府,是王氏学术之特色脏腑。《医林改错》中云:“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从中可以看出,王清任认为血府位于人体胸中膈上之间,其生理特点是化生血液,储存血液,通过营总管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血府血瘀,为血府之血的一种病理现象。血府乃储血生血之脏,奉精而化血,灌输血液于营总管而行全身。如有血瘀内阻于血府,闭结胸隔,瘀阻不行,其证非常复杂。故“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王清任认为血府血瘀之证根本病位在血府,由于血府血瘀,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能很好地为营总管输送血液,故可表现在神志、情欲、脏腑、头目、饮食上的病症,因此其症复杂多变。王清任辨证论治,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王清任尤其提及,由于血府瘀血部位之特殊,其发热表现与其他瘀血有别,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而且指出热势随瘀血之轻重而不同,治疗亦有别。如《医林改错》:“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若午后身凉,发烧片刻,乃气虚参芪之症;若天明身不热,发烧止一阵,乃参附之症。不可混含从事。”王氏提示我们要据发热之特征诊断病因,而后辨证施治。-李艳彦《清代医家治血之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
老中医王清任简介故事
两张活血方,临证用不同(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
两张活血方 临证用不同
两个活血方,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汤
2首活血化瘀名方,临证如何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