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做的事,养成了你现在的思维惯性

        8月,我在公众号发了一条:因个人工作变更,停更公众号1个月。今天我们继续更新公众号。

       我们日常的工作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潜意识

       前一段时间在车上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点:为什么面对同个事实,A君说出来的观点是这样,B君说出来的观点却与之天差地别。
当时我的潜意识想到这往往和两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业务型的人,惯性思维是世上的事,终究是人的事。没有搞不定的人,只是我还get不到他的点。遇事往往从人的角度来考虑怎么做。

技术型的人,惯性思维是这件事是不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原本要5个人做账,是不是弄个工具来提高人工效率,2个人就可以搞定。遇事往往先从技术角度考虑怎么解决。

管理型的人,惯性思维是这件事怎么样调动手上的资源去解决。怎么样分配任务合适?遇到事往往先分清轻重缓急,再调兵布阵。

一个人专注在细节的事久了,容易事事往细节上考虑,视野范围会越来越小。一遇到事情就先想到落地层面的事,而忽略了把这件事放到更大的事情中,它处于什么位置?它是不是整件事的核心?
        
        观点虽无对错,但有层次高低
        为什么会引发这个思考?有一天在我们宿舍的5人群里,刚好在聊到一个教育的话题。这个话题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都积极地帮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
当时我的第一直觉是:人们大多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别人都在报,自己不跟着报,心理就会焦虑,害怕耽误了孩子。
主任的观点是:是家长的愚昧,造成这种一窝蜂地争先恐后的现象。而愚昧来自于:自己也没想清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得和别人一样跟着学。
老大的观点是:别说什么都是为了孩子。这是莫名地给孩子压力。人首先要想清楚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

可以说我的第一直觉是用心理学的从众心理来分析现象。主任是直击人性的缺点,用更深入的角度来看家长的行为。老大则提出家长要先关照自己的内心,直接上升到哲思层。

观点没有绝对对错之分,但一般有层次之分。面对一个现象,有的人的分析还是停留在现象;有的人虽然可以讲出点内涵,但是始终捅不破那层纸;有的人则可以跳出现象,站在更高的视角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上面的例子只是我们日常群聊天的一个例子,我们有时会谈很多社会新闻,这个不好再这里举例,有些话题可能比较敏感。但每次对一个话题,基本上都存在不同人的观点差别很大。
但一个人就算有观点,也不代表他自己就真的能按观点去做。我们这里也只谈人的思考层

        我从罗胖等人的音频课程中获得什么?
        ​19年的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过后,有很多公众号,媒体报道都清一色嘲讽他,说他的演讲内容是就是中年人思想保健品,演讲内容有很大部分在做广告,罗胖就是一个纯粹的商贩。
我自己也在网上认真听了那个演讲讲,可以说上面的评论很多是真的。但是直到现在,我只要有空还是会打开得到听听他的罗辑思维的新节目。每天12分钟左右的一个节目,我觉得依然可以获得不少新观点。请注意我说的是:新观点。
         一个好的观点,我觉得首先是自己要能自圆其说。至于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是不是刻意只提供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证据,这的确是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一些方法再做些验证。比如你特意去查查有无相反的观点?
        我们常常去看一些新的观点,别人观察一件事的不同视角,可以不断弥补我们自己的认知偏差。虽然有时这些观点有博眼球的嫌疑,也不妨碍我们先听听看,然后不断与自己头脑中的认识去结合,形成自己更完善的思考体系。
        
今天就闲扯到这了,纯意识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模式,趁早让他学会,以后更有用
孩子不需要上补习班,但你需要
“别胡思乱想了,明年的你还是和今年一样!”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与孩子意见相左怎么办?
为什么都倡导“一手知识”?
教育孩子彻底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是做家长的职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