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论腹泻(一)

慢性腹泻,可见于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肠炎等。

其病在于大肠。便检往往见红、白细胞或粘液,结肠镜检见溃疡和充血、水肿。


一、刘树农(1895~1986,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名老中医):本病叠进健脾燥湿益气补中无效。清利湿热、佐以活血化瘀:银花、红藤、公英、夏枯草、败酱、黄芩、黄连清热利湿;丹参、红花活血;苡仁利湿;二活、荆防等风能胜湿,以为痛泻之法,凡久泻而腹胀痛,里急后重较甚者,皆可用之;木香、槟榔、白芍理气行滞并可加消导之品。有寒象者,可予附桂、炮姜之属;其间可少用伏龙肝、赤石脂、山萸秦皮诃子粟壳等以涩之。


二、陈继明(1919~1990,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肝气横逆者,以痛泻要方,如柴枳香附保和丸等。如伤阴者,酸苦泄热、酸甘化阴:沙参乌梅木瓜牡蛎白芍左金川楝石斛等;脾肾阳虚者,用四神丸加鹿霜巴戟菟丝羊藿当归小茴苓术姜草赤石脂等颇效。寒甚阳衰用真武汤消导药合硫磺(硫磺与豆腐同煮至豆腐呈黑绿色,去豆腐阴干研末入胶囊。每服1.5克,日二次;瘀滞者,反复发作,痛而有粘液(结肠炎),可予芎归丹赤桃红枳草香附元胡等。


三、焦树德(1922~,中日友好医院专家室副主任):脾肾两虚以理中汤真武汤四神丸加伏龙肝诃子粟壳效好。但需坚持10付以上,其间加少许辨证药即可。肝郁乘脾用痛泻要方加朴苏升柴香附秦皮泽泻。


四、丁光迪(1918~,南京中医学院教授):脾肾阳虚以四神丸无效者,改升阳止泻法:用羌活胜湿汤加升柴荷。痛而有粘液者,为湿积阻滞气机虚中挟实,用芩连芍二陈吴萸木香等。有以半夏治粘液者,粘冻较多者,必用苍术。泄燥交加者,加枳术或归桃;善后以参术芍芎红花。


五、程焕章(1930~,程门雪之子,上海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粘冻较多者,必用苍术并以马齿苋白头翁香连丸。本病常寒热并见,故可温清并用。冷痛甚者,加附桂干姜姜黄。粪便干结如羊矢外裹粘冻脓血者,当养阴血,以归杏桃等。有粘冻之时,不宜收涩。但有的药既能收涩,又能清热化湿:秦皮椿根皮石榴皮乌梅五倍子等可用之。对病情反复者,三七亦可用之。


六、孟景春(1922~,南京中医学院教授):慢泻药对:参芪、药豆、二术、二姜、苓泽苡、羌防、瓜梅芍。


七、王少华(1929~,兴化市中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少量大黄3~6克与粟壳为药对,以大黄附子汤加减。以连附为药对。


八、衣震寰(1913~,鸡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甘遂半夏汤治肿泻,泻后舒,有粘液。甘草10,半夏10,白芍15,甘遂3.5,蜂蜜150。先煎草夏芍,取汤100毫升合蜜,将甘遂研末兑入,再微火煎沸,空腹顿服。可至痛泻。泻后即愈。但宜久泻它法无效且有上证之人用之。此法要点:久泻,多晨泄,脘腹或胀或痛,泻后痛减,减而腹满,脉沉或伏或弦或细或滑。临床见此脉证,悉投此方,不必疑虑。药后泻下脓痰水液样便,便见转机,稍事调理即可。亦有此法后再用先法取效者。


九、洪哲明(1903~1990,吉林省名老中医):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正气可支者,均可用之。若久泻兼见痞满或血瘀征象者,可以附子泻心汤治之,效好:大黄10,黄连10,附子15。大黄、黄连沸水渍过,浸一夜取汁,附子煎汁,合而服之。


十、严苍山(1898~1968,上海名老中医):以三物备急丸治寒结肠中的慢性腹泻。大黄、干姜、巴豆。本方峻猛必须用于腹痛或拒按,便下不畅,声壮体实,苔白,脉沉迟的寒结证。每次可服四分至六分,得畅下七八行或十数行,若无其它不良反应,积去痛失,即可健脾和中善后。


十一、朱良春(1917~,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附桂等益火之品用量宜小,因久泻不仅伤阳,又可伤阴。宜3~5克,或另以鹿霜菟丝补骨脂赤石脂等品。以仙桔汤治本病久泻便溏,粘冻,肠鸣腹胀腹痛:仙鹤草30,桔梗6,乌梅炭5,白术10,木香6,白芍10,槟榔2,甘草5。其中仙鹤除止血外,有治痢强壮之功。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桔梗排脓,对大便粘冻甚效。白芍乌梅五倍子酸甘化阴,治泄而缓腹痛,腹痛甚者可加大白芍甘草的用量。槟榔小量则善于行气消胀,对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效。


十二、秦家泰(1920~,广西中医学院教授):虚实互见者,以半夏泻心汤:半夏参芩草,黄连加姜枣。里虽不急而后重者,加大黄消积导滞。脾虚较甚而泻下水多者,用连理汤;脾虚者,以理中汤为主:参术姜草。若胃中有寒饮而呕吐清涎者,用吴茱萸汤加赤石脂。肾虚者,以附桂理中汤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善后以香砂六君汤。


十三、时振声(1930!~,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迁延不愈而为时尚不太长者,消补同用。以资生丸、香砂六君子汤送服保和丸,参苓白术散加香砂枳术丸等。兼肝郁以柴芍六君汤合香砂枳术丸、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消导药。对久泻呕吐之噤口痢时逸人用消补同用法:莲子山药苡仁山楂谷芽而愈,用其治久泻,疗效亦佳。温涩同用:如人参乌梅汤另附子理中汤 桃花汤等。寒热并进:连理汤合补中益气汤乌梅丸生姜泻心汤。腹痛甚合用芍药甘草汤,芍药量必大,里急后重少佐木香槟榔。手足不温加附桂。泻多伤阴加当归阿胶白芍;湿热甚加白头翁秦皮。食宜清淡、软食易化者,忌厚味煎炸滋腻。


十四、李寿山(1922~,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治久泻三字法:健、疏、导:脾虚湿困以健运止泻汤:参术姜酒军炭乌梅草,久泻后重感或脱肛者去大黄加升麻黄连。五更泄加四神;脾虚气滞以疏运止泻汤:四逆汤加酒大黄炭木香白术。反复发作加乌梅木瓜;里急后重加薤白黄连;脾虚热瘀以导运止泻汤:枳术药楂元胡五灵脂酒大黄炭。赤白粘冻加黄连秦皮,腹冷痛加姜桂茴。酒大黄炭苦寒之性已去,小量(2克)变消导为收敛,导滞而不破,泻中有补,为治疗久泻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之消导化积剂、驱虫剂、治疡剂
白头翁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痢疾
小儿吃饭不好、脾气暴躁可能与这个病有关
治胃肠炎用梅连平胃汤
下利热症主力处方
名中医论腹泻(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