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第一古刻《石鼓文》
userphoto

2023.07.17 北京

关注

唐代书论家张怀瓘评价石鼓文说:“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评价可以说到了极点。

唐代文学家韩愈作《石鼓歌》有一句最能道出其字的真髓:“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一语说尽了石鼓文的动态之美。

石鼓文”是独一无二的国宝级珍品。这十个石鼓被发现于初唐,地点在陈仓,即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郊东南十里渭河南岸石鼓山石鼓寺处,在荒郊野外风剥雨蚀了多少年之后不知被何人偶然发现。从此开始了它们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石鼓文局部(后劲本)(北宋拓)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最先著录石鼓的苏勖认为,这石鼓是周宣王时的旧物,宋代的史学家郑樵作《通志略》,认为石鼓是先秦时物,因为他发现石鼓文的字形与不少秦时器物上的文字是相合的,约作于惠文王之后,秦始皇之前。这种发现很不得了,它使人们开始寻找秦国的风俗习惯中和石鼓有关的方面。

自唐以来,诸家关于石鼓制作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民国以前的人都主周宣王之说,当代有秦襄公、文公、穆公、献公等数说。以《石鼓文》本身的文意来推断,证据比较明确,《石鼓文》中有一句话是“来嗣王始”,王始就是“开始称王”的意思。秦国称王开始是在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嗣位之人应该是秦惠文王之子嬴荡,他于此年被嗣封为太子,嬴荡于秦悼武王元年(公元前324年)继位,为悼武王。

惠文王开始称王的时候,把在故都雍城由傅师辅导学文习武的嬴荡诏回到身边,参加了称王大典,同时嗣封为太子,来继承秦王朝的复古大业。

嬴荡在西京雍城的时间最晚到惠文王死时(公元前311年),一共13年。他在逐渐成年的十几年里,承担起了以雍城、汧水为中心,东北至鄜邑,西至西垂,东西千里这大片地区的军政大任。在此期间,发展生产,加强渔猎,造车养马,巩固边防,保证生活,供应军需,成为惠文王向北、东、南三面扩张的坚强后盾。为了纪念这段不同寻常的岁月,他同傅师一起写成了这十篇纪事诗,诗中的“吾”,应是赢荡,后来的秦悼武王。

《石鼓文》的书法极其精美,书者最有可能是他的傅师,即《石鼓文》中“右而师氏”的那位师氏。《石鼓文》的制作时间应在悼武王即位到他去世的四年时间里(公元前310——307年)。书成刻好之后,放在雍城宗庙之内,欲传之永久,垂示后嗣。不想赢荡继位之后,在第四年上,与勇士孟说举鼎较力,因膝盖骨脱落而死,没有留下子嗣。公元前306年,嬴荡的异母弟嬴稷继位,为昭襄王。第二年庶长子壮等造反,失败后被杀,嬴荡的生母也死于逆乱中。五六年的时间,嬴荡的家族彻底败落,直系亲人荡然无存。可能是他的傅师在动乱的二三年内把十个石鼓藏在了雍城附近的五畤原上,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流传下去。

石鼓流传到现在,有两千三百多年了。初刻时一定有些保护的措施,后来散到歧阳的荒郊野外,不知沉睡了多少年。中唐时郑馀庆把它们放到了凤翔的孔庙,但是这时候,十面石鼓中的“乍原”石鼓已经失踪,只剩下九个石鼓了。

又过了几十年,由于五代十国的战乱,位于关中的凤翔沦为战场,石鼓再次下落不明。

直到宋朝建立,宋仁宗下旨寻找石鼓,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找到了九只,唯独唐朝遗失的“乍原”石鼓依旧没有消息。

司马池因为担心完不成任务被皇帝责骂,就私下派遣工匠,连夜采集相似的石材做伪,制出一面假的“乍原”石鼓。可惜宋仁宗和朝廷中的众多大臣都是文化人,一下子识破了司马池的伎俩。司马池先是因功被封赏,后又因欺君而获罪。

到了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金石收藏家向传师重金求来一份太氏石鼓文拓片,在对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时,他意外发现,这份新的拓本居然保留有“乍原石鼓”的文字。证明太氏曾收藏过乍原石鼓。

乍原石鼓

向传师急忙赶到关中太氏的老家,却发现太氏全家已于一年前死于瘟疫。为了避免瘟疫传播,人们还把太氏的房屋财产全部烧光。向传师不死心,在关中继续查访,居然在他居住的客栈后面的屠户家中发现了石鼓。

此时,乍原石鼓已经“遍体鳞伤”:它的上半部分被切去,中间被掏成凹状用来捣米,而上面断裂开的两道边被屠夫用来磨刀。鼓身也仅余下半部的四行文字。

大观年间,向传师将乍原运至汴梁,交给朝廷。此时全部石鼓上可以辨认的文字只剩下432个。宋徽宗集齐十面石鼓之后,欣喜异常,下令用黄金填注石鼓文,以减缓风化,并防止人任意作拓。

乍原石鼓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占领汴京的金军在接受了宋的议和条件后撤退,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一并带走。后妃、官员、内侍宫女、技艺工匠等3000多人被迫北迁,城中的礼器法物,天文仪器,古典图籍,珍贵文物等也被悉数掠走,当时金人并不知道石鼓的珍贵,但看到石鼓上涂满了黄金,心想一定是贵重的东西,所以也把石鼓一块带走了。他们将石鼓上的金子尽数剔去,饱经沧桑的石鼓又受了一次摧残。被剔去了金子的石鼓又一次被抛于旷野。

幸好,到了元代,有位王姓千户是元朝的御史,他也是石鼓的故乡人,下令把它们迁到了大都(今北京)孔庙的廊庑之下。

元代的王楫把石鼓置于国子监,虞集又把它们迁到了大都北城的新国子学,从此石鼓总算有了稳定的住处,不再颠沛流离。

清高宗乾隆视察太学,看到了石鼓受风雨剥蚀,逐渐残泐的情况,命人设重栏保护,又仿刻了十个石鼓出来。自此,仿刻石鼓的做法代不乏人,也真有仿得不错的。但终归不能替代原物。

但是,到了日本侵华期间,石鼓又一次面临噩运。民国政府担心石鼓落入日本人之手,偷偷运往上海保存。

后来芦沟桥事变,眼见上海战事又起,由故宫博物院的马衡负责运到了四川的峨嵋山。

抗战胜利后,石鼓被运往南京,后又返回北平,新中国建国前蒋介石把石鼓列入准备运到台湾的宝物名单,终因石鼓过重,没有运走,石鼓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石鼓馆原位于皇极殿东庑房,2004年开放,展陈环境一般。后来经过多年的筹备,故宫博物院选择了展陈条件较好的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作为新石鼓馆,目前已重新开放。

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石鼓展厅

石鼓的形状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就是十个圆鼓形的石头,高二尺,径一尺多,上略圆,下平齐,边缘鼓突,现在的石鼓寺旁茵香河谷就遍布着这种石质的花岗岩大圆石,可贵的是在这鼓突的边缘刻有古代的文字,以四言诗的形式描述畋猎的情形。所以还有一个名称叫猎碣,猎是因为记的狩猎之事,碣是把它作为一个顶部略圆的小石碑来看待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石鼓展厅

石鼓上到底是什么时候的文字呢?很多研究家都费了不少的心力去研究,可是因为上面并没有作书的年代,更没有书者的姓名。研究来研究去,到现在也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汧殹石鼓

我们在《石鼓文》的书法中,既能看到金文的影响,就是它的雄浑与高古,又能看到不同于金文的一面,就是少了一些率性和自由,它的这种整饰和庄重的特点到了李斯的手里成就了画画圆备、字字平齐的小篆。从它描写畋猎活动的文句来看,与诗经的四言诗一脉相承,质朴中透着凝练和生动,原始的气息还是相当浓厚的。

汧殹石鼓拓片

石鼓成了命途多舛的中国多灾多难的经历的实物见证,由于石鼓不断地遭到天灾人祸,加以漫长时间的淘洗,每朝每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坏损情况发生,各个朝代记录的能见字数便有不同,自宋至今,从欧阳修所见的465字到今天只有240多字了。

如那些已经无法辨识的文字一样,石鼓背负的那些残断的历史,和它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关联。十面历史悠久的石鼓,以及笼罩在它们身上的未解谜团,让它们在跌宕的历史潮汐中更显独特,更显珍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蒋介石抛弃的石头,成了镇国之宝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乱世隐盛世出,司马光父亲差点因它丧命
央视《国家宝藏》开启历史密码 探寻陕西文物的前世今生
中华第一古物,竟是十块花岗石
宝鸡老物件:石鼓
【大象视界】如此瑰丽的神奇文字,才是最珍贵的国家宝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