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味汤】孝心镯 Ⅰ
孝心镯
作者 东方

【一】

  

  “小兔子,尾巴短,只认媳妇不认咱,当哩个当,啷哩个啷……

  

  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啷里个啷,当哩个当……”

  

  一向开朗的他爹和他娘漠然地念着歌谣儿。

  

  他爹已是古稀之年,患上高血压瘫痪在床多年,时常痛苦地呻吟,他的吃喝拉撒只能让人伺候着,比他小十岁的他娘,是个贤妻良母,老两口恩爱半生,他爹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爹,谁的爹?他娘,谁的娘?他是谁?他,是老两口当年在生下六个女儿后才终于如愿以偿生下的唯一的儿子,取名阿稀。大丫、二丫直到六丫,也就是他的六个姐姐,个个勤快善良,朴实能干。女大当嫁,六个丫头相继长大,相继嫁人;男大当婚,阿稀也渐渐长大,娶一娇妻,芳名阿罕。阿罕乃独女,她是父母在生下六个儿子后才生下的唯一的女儿。门当户对、恃宠而娇的小两口,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绝对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六个女儿轮流看护着她们的爹,体贴入微,唯独他那位一直被视为掌中宝的阿稀以及那位娇声娇气的似乎有几分姿色、几分妖艳的阿罕却迟迟不见踪影!

  

  老两口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内心隐隐作痛!他爹叹了一口气,谁让咱重男轻女、偏爱小祖宗呢?他爹想起了当年是怎么疼爱阿稀的:那是个周末,上小学五年级的阿稀跟随他爹到工厂去玩,他爹是工厂工人,中午,他爹打饭来了,四个馒头和一份红烧肉,阿稀一把抓起两个白馒头,将香气扑鼻的红烧肉拉到自己面前,狼吞虎咽,尽情享受,巴不得连汤一起干掉,他爹也津津有味地蘸着菜汤吃下两个黑馒头……

  

  他娘也想起自己当年是如何偏爱阿稀的:一大家人只杀了一只不大的公鸡,任凭阿稀一个人吃足吃够,六个丫头只能眼巴巴地躲在一边流口水,直到阿稀享受完了,她们才争先恐后地去啃阿稀剩下的鸡肋,喝上一口半口剩下的菜汤……如今老了却得到阿稀如此“回报”!老两口对视片刻无语凝噎……

  

  罢了,罢了!阿稀不孝也就算了,至少六个女儿个个都有孝心,有她们轮番照顾,加之老伴温柔体贴,他爹还算老有所依,夕阳岁月依然不乏温暖和幸福。数十年如一日,老伴不辞劳苦,精心照料,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严寒,她始终如一,六个女儿同样不厌其烦,默默付出……尽管儿子儿媳大逆不道,毫无孝心,他爹还是含笑九泉了。

  

 【二】

  

  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娘饱尝丧夫之痛,日益孤独,身体渐衰,脑血栓致使其左手和左脚麻木哆嗦,丧失劳动能力,语言中枢轻微破坏,说话吐词不清尚能表达,头脑却十分清醒。

  

  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娘被阿稀和阿罕嫌弃,阿稀乜斜着眼睛说:“娘,您说您得个什么病不好啊?非要得个这种病,您这不是在拖累我们吗?您还让我们过不过呀?”阿罕更是暴戾,嘴巴噘得能拴八个驴,怒道:“这个老不死的,就是个丧门星!又脏又臭,看了就恶心,谁爱伺候就伺候去,姑奶奶我享受不起!”老太太听了只能默默流泪!接下来老太太的开始享受“特供”-----吃的是残羹剩饭,穿的是破烂寒衣,住的是地铺草窝,潮虫满地,耗子肆虐,虱蚊横行!几个月下来,老太太已瘦骨嶙峋,几乎变了个人似的,邻居实在看不下去,端来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老太太含泪吃下这碗爱心面,想说句感激的话却哭得说不出来,嘴唇直哆嗦,泪如雨下……

  

  更可气的是阿罕对邻居破口大骂:“充什么大头驴?这样做让我们脸往哪放?!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对老人不好呢!”邻居没好气地丢下一句话就走了:“你也有老的一天!”六个丫头目睹老母受此虐待,无不垂泪!最后商定把老母接走,每丫半个月轮流照顾,周而复始……从此她成了可怜的流浪婆,在六个女儿家飘来飘去……

  

         阿稀和阿罕的做法成为街谈巷议的谈资,很多老年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吊儿啷当的阿稀大肆讽刺和挖苦,不管阿稀算不算得上个真正的男子汉,但他身上至少挂了个男人的招牌,受不了挖苦的阿稀与阿罕商议,看能否把娘接回家来略尽绵薄,以掩众人耳目,阿罕非但不同意,反而破口大骂:“没有出息的东西,听到几声臭屁耳根子就变软了,你到底算不算个男人啊?你敢把那个老不死的接来我就跟你离婚!”一哭二闹三上吊,女人的十八般武艺她样样精通!

  

  臭骂还算轻的,次日阿稀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暴涨,他脸上多了三条又深又长的血道子,好奇者不禁追问,他说:“鸡挠的,鸡挠的!”好奇者哈哈大笑说:“是公鸡呀还是母鸡呀?挠得这么有水平,这么有艺术,都挠到脸上去了!”阿稀很配合,若无其事地说道:“当然是我家那只美丽的大母鸡啦!”

  

  转眼到了春节,阿稀和阿罕十分热情地将他娘接回家来,并对姐姐说:“要过年了,她老人家常年在外面漂泊怪孤独的,我们小两口要陪咱娘过个团圆年,正好你们也轻松轻松!"姐姐受宠若惊,愕然不已!

  

  逢年过节,做女儿的当然要带着大包小包看望亲娘,六个丫头个个诚实敦厚,颇要面子,很快阿稀家里如收到快递一般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大包小包,营养品、保健品不胜枚举。小两口推崇健康饮食,严禁烟酒,提倡素食,于是姐姐姐夫们便自己动手,享受到了正宗“农家乐”绿色天然食品-----萝卜煨豆腐,粉丝烩白菜。

  

  大年初六,该收的礼物都收完了,阿稀和阿罕共同商议决定将他娘遣返到姐姐家,并说:“咱娘老是呆在一个地方怪闷人的,应该多换个地方,老年人也要经常玩新鲜!”姐姐无语,笑纳!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秋天来了,中秋节还远吗?阿稀和阿罕在家挂了个牌子,特制中秋节倒计时,其隆重丝毫不亚于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十天、九天、八天……太慢了!一轮银盘似的圆月挂在浩渺的天宇,小两口日思夜盼的中秋节终于来临!阿稀和阿罕满脸温情地对姐姐说:“中秋佳节可是个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为表达儿子儿媳的一片孝心,我们两口子特来把咱娘接回家去共度中秋良宵!”小两口故伎重演,六个姐姐配合得天衣无缝。节后,他娘照旧被遣返。

  

  次年春节节,剧情继续翻版。这次似乎有些不同,阿稀和阿罕把他娘接回家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娘的右手腕上多了个圆圈,分明是个玉镯,男左女右,这个老糊涂还真没戴错!玉镯上刻着一龙一凤,上面还盖有一方红印,抑或是御印吧!至于方印里刻的什么字,小两口四只眼睛瞪得溜圆溜圆,看了大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明堂来,那可都是梅花篆字,谁能看得懂啊?

  

  阿稀和阿罕算是开了眼界,从小到大还是头一回看到这真家伙,小两口迫不及待地追问玉镯何来,他娘不温不火吐词不清地说道:“你姥姥的姥姥的姥姥曾在皇宫里做事,后来离开皇宫时公主送给她这个玉镯,然后就一代传一代,这镯子只传女不传男,只传有孝心的女人,我们管它叫孝心镯。”小两口目瞪口呆。

  

  阿稀满腹狐疑,问:“娘,亲娘!怎么以前没见您戴过这玉镯?”他娘答道:“这镯子年轻时不能戴,只能年老不能动弹的时候才能戴,你姥姥活着的时候专门嘱咐过我。"

  

  阿稀急切地问道:“娘,镯子的事我的六个姐姐知道吗?”

  

  他娘说:“她们只知道我有个破镯子,都不知道这镯子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这镯子是个稀罕玩艺儿。”

  

  阿罕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娘,亲娘!您老人家千万別把这事告诉姐姐,这可是件稀世之宝啊!”

  

  他娘说:“是不是宝贝我也说不准,也许值不了几个钱,老辈有个规矩,这镯子只传女不传男,我的六个闺女谁最孝顺就传给谁,老规矩不能破啊!"

  

  阿罕急了,抢白道:“娘啊,我也是女的呀!我可是您明媒正娶的亲儿媳妇啊!我会加倍孝敬您老人家的,以后您老人家就不用去姐姐家了,家里有我呢,我会好好伺候您的!”他娘没作声,只好依了阿罕。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东方,原名刘中方,学岂几,山东巨野人,现居成都,九0年毕业于山东巨野师范,喜欢文字,“我,教书,并育人,遂成一商,区区一小贩,手执秃笔半杆,当笑逐世间炎凉!”

佳作回顾
【百味汤】局长糊了一把清一色

【锦绣酿】 蝴蝶兰是深情的爱人
致 512
【锦绣酿】忽与春雨一相逢 朗诵 子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聚宝盆(又一版本)
《爹和娘》,希望每个有孝心的人都能好好读一遍
【小说世界》王溪中《B超》
张鸥 | 铜镯(小小说)
俺爹61岁,搭村里人车去赶集,被撞身故,娘把60万赔偿都给了俺哥,她的话让我头皮发麻
几十万的镯子为什么要用一根低劣的红绳子绑着 答案惊醒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