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完美主义与抑郁症

前言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完美主义情结,对于我们来说,完美意味着成就感、满足感,也代表着可能获得的更多关注和赞美,这些能让自我更有价值,在某些情境下完美还可以带给我们不菲的物质收益。
事与愿违的是,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大部分完美主义者他们既不完美,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成就感,甚至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康,严重的人还会感到非常痛苦,产生焦虑、抑郁等情况。

为何如此

完美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在本质上是消极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或者他人存在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要表现得优异。
适度地追求完美主义,可以让我们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在做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但如果过分吹毛求疵,完美主义则会成为我们的阻碍,比如影响工作效率、产生负面情绪等等。
尤其是完美主义者在认知上,往往存在着“选择性注意”,他们只看到失败或者不完美的一面,而忽视那些已经获得的成功和自身的优点。
还有一些研究者把完美主义定义为对自我的评价高度依赖于成功。
完美主义者的标准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强迫性地、坚持不懈地追赶目标,完全根据劳动产出和成就衡量自身价值。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完美主义是给自己设置一个过高的自我表现标准,同时还会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
也就是给自己一个不切实际、很难达到的任务,在达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
换个角度看,不断自我否定,就相当于不断优化自身,每否定自己一次,就离完美更进一步。
对于完美主义,不论是哪种定义,其核心都在于一个关键词:扭曲。
他们对目标的设定是扭曲的、对完美的追求是扭曲的、他们看待事物的认知也是扭曲的。

完美主义与抑郁

通常来讲,如果一个人对不切实际的高目标过分执着时很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有研究表明,完美主义是抑郁的易感因素、维持因素和使症状迁移的因素
也就是说,完美主义和患抑郁症之间并不是必然关系,但存在完美主义情结,患抑郁症的几率就会更高。
同时,由于完美主义的关注点过于聚焦,长时间受困于无法达到的目标,就会让抑郁症或是抑郁情绪持续存在,严重的时候便会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际关系、家庭氛围等等。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作自我和谐,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和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
通俗的理解,就是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这些简单问题的回答,以及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可以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因为和谐才能让人处于稳定的状态中。
完美主义者通常会有一个比较高的理想自我,自我和谐会调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关系,让现实自我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理想自我。
但是,如果理想自我实现不了,自我和谐又没能协调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个体就很有可能产生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比如一个本科院校很普普通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平平的大学生,在考研择校时选择了顶尖985,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很大。
如果他考研顺利上岸,那么万事大吉;如果他没能上岸,但是经过自我分析,接受了自己离顶尖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的事实的话,就可能迅速回归现实,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院校,或是更加努力复习再战,要么就是先工作再考虑学历提升的事。
相反,如果他不能接受这种落差,也不能理性对待落榜,那就很可能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

当然,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即便是一个人的确有很明显的完美主义倾向,我们也不能把抑郁症的产生完全归因于这种特质,但适当地调整自身的完美主义情结,对预防抑郁症或是提高生活满意度还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应对心理问题的重要“法宝”——接纳。接纳是多方面的,接纳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也同时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事实。
完美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坏东西,乔布斯就是靠着对完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做出了划时代的产品,在体育、艺术、设计等领域,尽善尽美也是一个永恒的追求。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是不完美的,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要力争做到不去逃避,但也不过分苛求。
其次,可以提出高要求,但要基于现实。把那些高到离谱的要求,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短期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去实现,这样可以缓解自身感受到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同时也能在实现短期目标的时候获得满足感。
第三,换个角度看失败。完美主义往往对自身的失败无法客观地认识和正视,继而产生一些消极态度。换个角度来说,失败其实就是成功路上一定会产生的“试错”,它的确令人不爽,但并不丢人和可耻,不要急着给它定性。
第四,对他人宽容一些。完美主义者自我要求很高,这种高要求会不知不觉地泛化到其他人身上,造成对身边人的吹毛求疵、异常挑剔,专门针对别人的不足去指责,会造成他人的反感,影响人际关系。
平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宽容训练”,比如给自己设定指出他人问题的次数上限,每天计数,到了规定次数就不再挑剔。
虽然最开始心理上肯定会有一些不舒服,但当你进行刻意训练时,自我觉察和反省力也会增强,同时也可以和他人约定好自己的计划,得到他人的赞赏时,也能够让你坚持训练下去。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 | 不要让自己活成一个完美主义者
「想」做事却又「不想」做事,如何理解这种心理状态?
身在职场,你需要做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完美主义是大脑的虚幻,觉知思维背后的真相,才能打破虚幻走进现实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挣快钱
抑郁症有个很难走出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逆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