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昔日的大召及莜面馆

昔日的大召及莜面馆

(2011-06-30 16:04:05)

大召,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座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召庙的甬道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大召山门的门额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九边第一泉五个大字,这是专指大召门前的名胜——玉泉井而言。相传,清代,康熙皇帝率军西征,返回京城时途经呼和浩特,在大召门前歇脚。时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说。大召门前也因玉泉井而繁华起来。

昔日的大召门前繁华无比,门前的广场上布满小商摊贩,除交易买卖外,还有说书唱戏、杂耍卖艺、卜卦算命等等。大召门前的街道两旁,商铺云集,茶楼、酒肆、商号、戏院比比皆是。平时这里人流不绝,逢年过节,更加热闹,时至今日,一提起“大召前”,在呼和浩特几乎家喻户晓。

五六十年代,我的舅舅从山西来看望我们,必去大召前闲逛,因为那里是呼市最热闹的所在。那时,大召前的商品大多还维持在“走西口”时的水平,染坊、油坊、豆腐坊、笼箩社、纸扎仿,鞋匠、皮毛匠、铁匠、旋匠各司其职。

因为对地下水无节制地抽取,玉泉井早已枯竭了,甜蜜的泉水已成遥远的回忆。现在呼和浩特的人喝的是黄河水,黄河虽然是母亲河,但是她的水却苦涩难咽。

现在大召附近所谓的古建也都是近年来复建的,原先的古建早已拆毁,应了林徽因的一句话,林徽因当时对北京市的领导人说:“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现在,大召附近的古建就都是假古董,是用来蒙哄外地的旅游者钱的。

1958年,中国即将进入共产主义的时候,大召的东厢房曾经开过莜面馆,专门卖莜面河捞。那时我在中山西路小学读书,夏天的中午,我常和同学结伴而行去大召里的莜面馆里吃莜面河捞。

那里的莜面河捞一毛四一斤,汤是凉汤,好像只是烂腌菜汤汤里戗点葱花。碗用的是很粗的笨碗,条案和凳子也是很原始的,就像电影《水浒传》里梁山好汉聚餐使用的那种,斑驳陆离,没有油漆。很大的条岸上放着一大壶醋,和一碗油炸辣椒,谁需要尽管自己取用。长凳上坐不了许多人,大多数人都蹲在地上吃,还有的人在外面的夹道里吃。来这里吃莜面河捞的人络绎不绝,食客大多是穷人及走卒贩夫之类。

厨房在里面,蒸莜面的锅是七烧锅,七烧锅有多大?冬天农村里杀猪褪毛时用的就是七烧锅,因此笼屉直径也有一米多。笼屉摞的很高,风箱也很高,有两个小伙子一起呼哧呼哧地拉。有专门压莜面河捞的人,看上去很吃力。伙房里热气腾腾,蒸熟的从上面取下来,生的不时从下面续进去。生意十分红火。

前几年在呼和浩特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也是专门回忆大召的莜面河捞,但他好像记错了,把东厢记成了西厢,我想和他订正一下,又无法和他联系。

这篇文章写得很艰难,因为我那时才9岁,年深日久,细节都忘却了,尤其经过许多次的运动,我一直是运动员,专案组的人心不顺时常常在我的头上发威,打得我记忆力早早地衰退了。

估计在呼和浩特,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得这间莜面河捞馆,我很希望能和他们交流,再订正一下我的回忆的细微末节之处,以免疏漏。事情虽然很小,但它毕竟也是历史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西引水石槽拾零
又是六月六【王来宝】
七大召,八小召,还有七十二个免名召 呼和浩特之大召
呼和浩特玉泉井的前世今生
著名的泉水
玉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