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蓬|河西名城:张掖

专栏

1-张掖大佛寺3-张掖大佛寺3-张掖大佛寺


 编者按:日前,陕西作家王蓬历时三十年寻叩古道, 完成《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从长安到川滇》丝路系列作品,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三部六本力作,共1644页, 182万字。这套丝路系列作品是陕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一经出版便被新华社、人民网、华夏经纬网、文化艺术网、中国图书网、陕西传媒网、中国甘肃网等多家媒体重头推出,仅新华网浏览量近50万。《中华读书报》也刊发书评,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为让读者感受到三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百科全书式的独特景观,欣赏到古道沿途引人入胜的风俗长卷,和“一带一路”新丝路日新月异的壮阔变迁。浅海文苑将以每周一篇刊出,以飨读者。

河西名城:张掖

文|王蓬

“金张掖、银武威”,在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中,张掖地处河西走廊虽不是最开阔的地段,但却是祁连山雪水融化汇聚的最大河流黑水所经流域,形成的牧场和绿洲面积最大,经历代开发,田亩相望,人烟辐辏,且又为四通之地,东接武威、兰州;南穿扁都口越祁连山可达青海、西宁;西则连接酒泉、新疆;北达蒙古高原,故自古商贸繁荣,数度成为甘肃都会及回鹘王廷所在地。遗留下不少古建筑、古寺庙、古佛窟、古墓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名文化名城。在我多次的河西之行中,曾数次辗转来到张掖休整,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2-张掖街头垂柳依依

街市

我几次都是在华灯初放时节进入张掖市区的。毕竟是在塞外,车在大戈壁滩上赶路的当口,日暮黄昏,凉风骤起,一种乡关何处的寂寥伴着乡愁便悄然上了心头。

恰在这时,前方有了灯火,张掖到了!顿时心中有了依托,感到温暖,当开着车在灯光璀璨的街市寻找旅馆时,看着外边街道宽阔整洁,新楼成排林立,商店霓彩炫目,夜市灯火通明,饮食摊点众多,人头攒动,再是道边垂柳依依,广场开阔现代,有情侣携手散步,有夫妻推着坐着孩子的童车闲逛,一派悠然,与省府都会几无差别,又让人生出“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的感觉。

史书确曾有记载,张掖因城垣巍峨壮观,街市整洁繁荣,曾被西域商人误以为到了中国国都。据十世纪初一位大食国商人记载张掖,说城池之大,一天才能穿越,城内有六十条大街,每条街都有两条水渠,一条引城外清水供饮用,一条容纳城中污水出城外,可见城市之恢宏。张掖唐时称甘州,几度均为省会所在。我国美术界元老王子云先生建国初期曾在西北考古,途经张掖,曾著文说:“由于张掖经济富足,城垣建筑也非常壮丽,尤其巍峨的城楼,似可与北京、西安媲美。”他又说:“张掖城郊,白杨夹道,流水潺潺。绿树丛中,隐现着喇嘛教寺的黄彩瓦顶,衬托出一幅边塞罕见的图景。”

可惜,我们没有看见这些,尤其是城垣楼阁,可能早毁掉了。不过,至今矗立于市区中心的钟楼仍为河西最大的钟楼,也是仿西安钟楼样式于明代所建,为塔形三层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典雅庄重,完全是中原都市省府建筑风格。城楼则有大钟高悬,钟为唐时所铸,造型纹饰大气端庄,有盛唐气象。遥想当初,若逢盛典,大钟敲响,其声远播,音宏韵长,群情亢奋的场景,何等令人神往。历史上隋炀帝征土谷浑,曾亲临张掖。据载,隋炀帝此次亲临河西,为展示中原王朝威仪,让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了一种能够拆卸、类如活动板房样的宫廷,一夜之间,在当时还是荒芜的大地耸立起一座达数千平米的宫殿、亭台楼阁,覆顶飞檐一应俱全。西域二十七国国主来祝贺时,惊叹不已,皆愿纳贡臣服,所谓“四方辐射,万国来朝”。隋炀帝下令河西四郡仕女皆华服冠盖云集张掖。一时间,驰驿奔诏,车马相望,锦旗如林,美女如云,威武雄状的号角,扣人心弦的马蹄,冠盖如云的排场,翠华摇曳的仪仗,真正载入史册,彪炳千古,给张掖留下空前绝后、浓墨重彩的一笔。甘肃屡获大奖的歌舞剧《丝路花雨》便是以此次盛会为背景而创作的。

时至今日,张掖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四条大街,成为城市主干与框架,其余大街小巷则分别依附其间,自然形成市政、文化、教育、商业区域,规划严谨,井然有序,但又不失繁华。我曾在商业街闲逛,只见各种水果如鲜桃、黄杏、枇杷、西瓜皆新鲜诱人,个大味甜;各类时鲜蔬菜如萝卜、豆角、黄瓜、白菜、葱蒜应有尽有;水产禽肉亦不缺乏,鸡鸭鱼虾,欢蹦乱跳。再是满街男女衣着时尚,神态舒展,再仔细看时,男女体形颀长健美,男子脸形楞角分明,充溢一股塞外豪气,女子则身形苗条,脸庞秀丽,大多长发披肩,与张掖街头垂柳十分合谐,有种飘逸之美。晃然之间,不像置身塞外,倒仿佛游览江南水乡,可见“金张掖”名不虚传。

3-张掖时尚的木塔广埸

木塔

据说张掖曾有金、木、水、火、土五座塔,成五角状分布市区,堪称河西一绝。今虽仅存一座,但巍然耸立于张掖市区,历千年岁月,揽河西风云,名声遐迩,凡到张掖的人莫不慕名前往游览。

现存木塔原名万寿寺,塔与寺始建于北周,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根据《重修万寿碑记》的说法,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形成八万四千颗舍利子,每颗舍利子建一塔安置。唐时宝鸡著名的法门寺也因此修建,上世纪末从地窖中发现数层金棺中存放的舍利子,还曾到台湾港澳各地巡展,可见此说不虚。隋文帝时,为安置舍利骨,万寿寺重修了木塔,原塔高十五层,塔基下开挖有地下空间,空间中心则竖铁柱,整座塔全部受力于铁柱之上,用力推,木塔则绕铁柱旋转。当时往返于丝绸之路的西域使臣胡商皆叹为一绝,故隋建木塔名声远播。

历经千年漫长岁月,河西又曾屡遭战乱,木塔亦屡毁屡建,现存木塔有九层,高32.8米,约十层楼高,为清代所建,近年又曾维修。整座塔无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衔接,保持力度与平衡。木塔每层皆可登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随着一层层攀登,凭窗远眺,祁连雪峰,张掖市景尽收眼底,微风徐来,让人心旷神怡。

之前,去张掖时,木塔尚在围墙之内,需购票参观,凭票登临。近年再去张掖,木塔外不仅围墙拆除,而且借助依托木塔这座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代建筑,修建了一个十分宽广现代时尚的广场。这种借古修今的作法十分成功,古今互为衬托,结合地和谐完美。在张掖休整的几天,几乎每天下午都去木塔广场徜徉,古塔披阅夕照霞光,广场则凉风习习。再踱到夜市,要一碗张掖名吃漏鱼儿,这是把面粉调制成糊状,用漏勺漏进沸水煮熟,再配以各种调料食用,确实美味可口。河西为小麦产区,面食柔韧筋道,多年积淀,漏鱼儿与张掖木塔都十分有名。

4-巨大的卧佛

卧 佛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北宋时期崛起,占据了银川、陕北及河西走廊广大地区,修筑城池,制定典章,立国近两百年之久。西夏政权奉佛教为国教,距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西夏之后,先后占据河西的回纥、吐蕃以及后来的明清时期,佛教基本占主导地位。所以没有遭受较大破坏。“文革”时期,由于群众与僧侣的保护,一些经典文物得以保存。近年国家拨款维修,使大佛寺重放光彩,成为张掖一处名胜。

其实,佛教寺庙越独特就越出名,张掖卧佛寺所以名驰河西,关键是卧佛不仅巨大而且雕塑艺术性很高。在全世界卧佛排行榜上,它名列第六,中国第二;但若要论室内卧佛,它就名列全国第一了。这尊卧佛全长34.5米,竖起来约12层楼宇高,耳朵长约4米,脚长5?郾2米,一中指上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则能容纳八个人并排而坐。张掖卧佛不仅体型巨大,关键这庞然大物,身体各部分比例却掌握得十分准确。比例匀称,线条粗犷流畅,体态丰满端庄,尤其面部表情恬静安详,两眼微睁,似睡非睡,“视之若醒,呼之则寐”,整个塑像十分含蓄,把佛祖进入涅槃状态的神情刻划得惟妙惟肖,让人久久不愿意离去。

再是大佛寺庭院宏阔,建筑壮丽,又近在张掖市区,四周规划出古玩一条街,古色古香,闹中取静,不仅为张掖市民,亦为中外旅游者提供了一方典雅休闲的天地。

5--祁连山下的绿洲

原 野

在张掖一带,最能见到河西走廊极具地域特色的风光美景。我曾多次自备车辆途经河西,有一年五一,内陆已是小麦秀穗、油菜结荚,但河西正值春耕,一树树粉嘟嘟的桃花和洁白的梨花树下,小麦刚刚返青,到处都是施肥春耕的男女。穿红花棉袄的妇女在麦地锄草,头裹羊肚毛巾的男人则往地中运肥,鞭声脆响,牛车蹒跚,一幅幅活脱脱的绿野春耕图。祁连山下,雪水融化了,淙淙的溪水滋润了山下大片的绿野,牧草长起来,覆盖了一望无垠的原野,远近的羊群如云团般在草地上缓缓移动。往下便是农耕地带,历代多年修筑的纵横交织的渠道容纳着满满荡荡的祁连雪水,浇灌着数以万计的农田。记得初次看着那泛着白色泡沫的雪水,还真担心,如此冰冷的雪水浇灌庄稼能行么?几次河西之行很快消除了疑虑。每年暮春,祁连山冰雪消融之际,整个河西走廊的气温也会骤然升高,河西走廊一千多公里的狭长地带,夹在南北两山系之间,戈壁与绿洲相间,平坦舒缓,一览无余,整个暮春夏秋半年,干旱少雨,常常是一轮白炽的太阳悬于碧蓝的晴空,火辣辣的阳光晒着大地,大戈壁,两边山岭聚热,这正是庄稼瓜果菜蔬所需要的。在我几次河西之行中留下印象至深的便是灿烂白炽的阳光,中午时分晃得人眼睛都难以睁开,尽情地撒向大地,照耀着河西的绿洲戈壁,照耀着祁连山的皑皑雪峰。正是由于阳光充足,张掖、武威一带盛产小麦,蔬菜瓜果,尤其产优质水稻,早在明清,便成为宫廷贡米呢。无怪古人曾作诗咏叹张掖:不见祁连山上雪,错疑甘州是江南。

6-作者(中)在陈淮(左)小院

附录:长城小院

友人陈淮的长城小院在河西走廊山丹境内。

山丹位于丝路重镇武威与张掖之间。此段海拔由1500米升至1800米,最窄处不足一公里,宛如千里河西的“蜂腰”地段。早在先秦匈奴人便在此游牧,后被西汉名将霍去病打败,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7-张掖山丹长城

焉支山便在山丹境内,故山丹历为兵家看重,山丹长城始建于西汉公元前111年,距今已2100多年。全长近百公里,东西延绵,由壕沟、自然河谷与间隔的烽燧构成。连接着河西重镇武威与张掖。让人长见识的是汉长城并非常见的巍然高耸的墙垣,而是足以阻隔匈奴铁骑的壕沟。虽年代久远,仍清晰可见。由黄土夯筑的墙、墩、烽燧构成的是明长城,距今也有400多年。走向、长度都和汉长城大致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内侧,相距在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由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修筑方式、相并而行,留存至今的汉明古长城百余公里牵连不断,如龙蛇般在河西大地蜿蜒,十分壮观,在国内也属仅见。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在此还有林则徐在《荷戈纪程》中记述的一座定羌庙,林则徐流放新疆时在此遇雨,在定羌庙中生火烤衣打尖。此外,与长城相关的还有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峡口驿,站内设施虽无存,但四周围墙都保存完整,一口干涸了的驿井轮廓尚存。所以山丹段长城已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今日絲路--穿越山丹长城的连霍高速

连霍高速公路正好从明长城一个豁口穿越,这地方被称为“长城口”,聚集着饭馆、旅店,还有座长城博物馆。来往旅客都会在此停车,参观、拍照。我便在此结识了文友陈淮。陈淮为兰州知青,曾在山丹插队,因喜爱河西历史与独特的地理风貌,索性辞去公职,定居山丹,自驾车辆,为多位中外长城爱好者提供方便。他曾在七年间里,每年以一个月的时间为德国长城研究者李安(中文名)做向导,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程徒步走完明长城,堪称绝无仅有之壮举。他同时摄影撰文,已有《河西走廊》《山丹长城》《黄河远上》《走过长城》《黄土高原纪行》等西部大地探访著作问世。这些作品由于亲历亲为、实地考察,加之他广泛阅读,探幽发微,图文并茂,内容真切而丰厚。远胜那些仅靠图书资料连辍成章的所谓学者。我曾感叹他可以去任何高校讲河西走廊与长城历史,绝对精彩。事实是他关于河西走廊与山丹长城的摄影作品在北京、上海、兰州都曾展出,并获大奖。

我感兴趣的还有他别具一格的小院,这是陈淮用半生积蓄购置地皮、自行设计修建的院落,虽非豪宅,但却实用,客卧厅室,水电取暖,一应俱全,院内还有花架鱼池,石桌石凳,独有风味。故几次探访丝路,均下榻陈淮小院,方便自在,别有风味。陈淮还当向导,带我们访峡口驿,寻绣花庙(即定羌庙),拍得长城烽燧、古关古驿、大漠孤雁,暮归羊群,且都因晨暮光线变化而色彩丰富,让人意外惊喜……这可全得力入住小院,近水楼台之故啊!

朋友,若去河西探访,拍摄长城,切莫错过长城边的小院,还有陈淮那些内容丰厚而真切的著作。

9-陈淮著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厚


作者简介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西走廊》,时隔六年再次上线!这一次,大不同!
走近西北丨河西走廊
穿越河西走廊,寻访丝绸之路!聆听山河壮丽下的千年回响!
薛林荣:甘州三记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青海自驾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