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梅:《红楼梦》里的人与陈设

这是“长夜读书计划”的第四篇

此篇文章阅读时间约二十分钟

“长夜读书计划”内容涵盖美学、哲学、音乐、艺术、戏剧、电影、舞蹈等美学范畴。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文章互动,每次回答正确将修得两分学分,总分八十分以上,将会获得ADCC给你的一次“长夜”毕业惊喜。

「师者妙语」—— 董梅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红楼梦》,那么就是——“一曲挽歌”。

但是这一曲挽歌并不悲凉,也不宿命,而是带着生命的温暖。作者虽然以佛教的空识作为存在的大语境、作为文化大前提,探讨的核心却是生命与真情。红楼作者可能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因为他是“真情”的信仰者。他对于世间广义的真情之美、生命之美、人间之美,都怀有坚定的信念。万境归空、物换人非,是每个人都会与万物共历的存灭过程,但他对生命、青春、真情的珍惜,对人间之美的爱重,对世事人心的慈悲,让这个过程并不荒凉。一曲挽歌,作者流下的是温暖的泪水。《红楼梦》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部生命之书。

本文节选自【ADCC生活艺术学院】「菁英设计师 · 人文美学课」

师者: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主题:《〈红楼梦〉里的人与生活》

时间:2015年11月24日上午

地点:故宫博物院

潇湘馆和怡红院的人与环境

━━━━━━━━━━━━━━━━

  图 | 董梅老师讲课中

我们今天切入《红楼梦》的点,是通过红楼梦里人与环境、人与人居、人与赋予它个人气息的居所陈设,来判断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他们每一个人被作者做了怎样的安排?因课程需要,我们会较详细讨论探春与她的秋爽斋。但是我们先从讨论宝黛各自的居所开始。

  图 |【清】孙温《红楼梦—大观园全景图》

在《红楼梦》这个环境里,比较特殊又最重要的两个地方是潇湘馆和怡红院。首先通过刘姥姥的角度,以不写之写的手法,反映出潇湘馆和怡红院对应的两个主角的精神世界。

图 |【清】孙温《红楼梦—潇湘馆》

第38回,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到荣国府的时候,被贾母邀请一同游览大观园。她进潇湘馆的反映和进怡红院的反映截然相反,且完全做出了误判,这两者可以置换。当她在潇湘馆的时候,问的一句话说:这必是哪位哥儿的书房。贾母说,这是我这位外孙女的房子,刘姥姥留神细打量了黛玉一番。刘姥姥在整个出现的过程之中,都是嘻嘻哈哈自嘲打趣不断,只在此处出现了一番郑重颜色。刘姥姥留神细打量了黛玉一番,然后说“这哪像是一位小姐的闺房,分明是最上等的书房”。这是一位来自外部世界的陌生人对潇湘馆的评价。在通部红楼文本中,作者只在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写到了她的容貌,也只在49回雪景中略写了黛玉的衣着,他尽量不以自己的具象描写来限制读者,而是把一个最美的黛玉的最大想象留给每一位读者。同理,他对潇湘馆的笔墨处理也一样采用虚笔,只从刘姥姥口中有一句:满屋里的东西都好看,只不知道是作什么用的。于此也就写尽了黛玉行动坐卧的空间之精雅不凡。

图 |【清】费丹旭《十二金钗图—黛玉葬花》 

宝玉的怡红院不一样。同一天,刘姥姥吃醉了酒从后门小路误撞入怡红院,碰巧怡红院是百年不遇的空无一人。刘姥姥沉醉之中就在宝玉的床上札手舞脚的睡了一回,袭人回来的时候,满屋子酒屁臭气,——这是一个作者的诙谐:宝玉这样一个只能有清净女儿环绕的人,连他家的婆子们碰他一下手都不高兴的,却被一位村中老妪如此荼毒了一次。

图 | 红楼梦怡红院

袭人死命推醒刘姥姥,刘姥姥醒来后也知分寸,第一句话说“姑娘我失措了,并没弄脏了床铺”,看了看自己没有吐,但是稍稍喝了一点茶醒了一点酒之后,说“这是哪位小姐的绣房,我竟像到了天宫一样”。

黛玉的潇湘馆被她认作书房,而公子宝玉之所居,却被她认定为绣房,可见其空间各自的特色。而这两个典型环境的设定,是作者的用心所在,都与宝黛这两位灵魂人物的塑造交融为一体。但限于篇幅和重点,我们暂略去对这一部分的讨论。

潇湘馆的植物造景亦深有寓意

━━━━━━━━━━━━━━━━

曹雪芹在作文字经营,描写人与环境、生活的时候非常看重庭院和植物。潇湘馆有怎样的植物和建筑。小小三间正房,黛粉墙,庭院里是数千竿修竹,中间一条石子甬路,然后还有后院,这是往往被阅读者忽略的,后院之中种着“大株的梨树兼着芭蕉”,北墙下有一带泉水,仅开一隙,得泉一派,一脉活水,从后院经前院盘桓修竹之下而出。这道清流很窄,只有一尺多宽。就是取活泼清澈之生气。且大观园所有院落中只有怡红院和潇湘馆是有水流穿过的。

图 |【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

潇湘馆的环境为什么这样营造?竹子是黛玉形象气质的象征,其中又以湘妃竹的典故而应黛玉之“泪”。而“泪”正是黛玉的形象符号,也是全书之眼——绛珠仙子为还泪而来,宝玉的成长中情识观的成熟在于“从此后各人各得眼泪吧”,每个人一生中有自己该得的泪水。则潇湘馆除了前院的修竹,后院之中的梨树与芭蕉,也全为书中空识与情识的双重主旨而设:梨树在这里完全是象征符号,“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枕上流莺和泪闻……雨打梨花深闭门”,梨花带雨,在文学传统中便是玉容和泪,梨花在红楼、在潇湘馆、在黛玉身畔构成的符号,正是“泪”。

图 |【元】钱选《梨花图》

怡红院海棠与芭蕉并植,潇湘馆有芭蕉,秋爽斋也种芭蕉,芭蕉在红楼中地位很重要。但芭蕉在书中是什么寓意?这来自于更大的文本。在几年之前我因为讲《高僧传》,在阅读《大智度论》与《大般若经》的时候,有一个意外的文献发现,芭蕉在佛教典籍之中的寓意是“空性”。“诸法如芭蕉,是心亦复空”。芭蕉的植物形态是高大茁壮的,但是一层一层剥开来,中间却是空的。佛典之中,正是以芭蕉的特征象寓“诸法皆空”。梨花寓泪,芭蕉寓空,这一组符号的设置和我们全面所说《红楼梦》作者所要探讨的两个主题——空识、情识的双重主题是紧紧扣合的

图 |【清】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另一组符号。黛玉身边两个最重要的丫鬟,一名紫鹃,一名雪雁。紫鹃就是杜鹃,杜鹃啼血,辛弃疾有词“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是眼泪已尽继之以血。呼应的正是黛玉之泪。

雪雁之名,佛典中有“雪泥鸿爪”,苏东坡也有禅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大雁偶然落足雪上,留下爪印,但大雁会飞走的,雪会化的,一切归于空无,哪里有痕迹可寻呢?所以雪雁之名寓意是归空。

这就是紫鹃和雪雁、梨花和芭蕉,两组符号围绕在黛玉身边,是寓指《红楼梦》的空识与情识两个主题。这是《红楼梦》之中以潇湘馆为例的环境、人居与人。

敏探春兴利出宿弊

━━━━━━━━━━━━━━━

图 | 秋爽斋

如果说怡红院和潇湘馆是象征性的和诗化的,那么大观园里边最为写实的、最具象的环境与人,是探春和她的居所——秋爽斋。探春是《红楼梦》作者非常偏爱的一位贾家的女儿。第56回,探春在王熙凤生病的时间,暂时取代王熙凤管理大观园,这时候作者对探春有一个字的评价,一字评,《红楼梦》里面对人物经常有一字评。对探春的评价出现在回目之中,第55回、56回里边说,“敏探春”,敏捷的敏。“敏探春”、“惠宝钗”,这两个评价同时出现,敏与惠,这两个字出现在《论语》里边。“敏”是敏则有功。一个人要有机敏,要有行动力,要足够的精明才干,才可以做到有功,即有成就、有建树。“惠”则能使人,你要有恩泽,能施惠于人,才可能使大家听从你、跟从你,这叫惠而能使人。宝钗得“惠”,因为宝钗天性浑厚,小惠下人,能得人心。而探春是非常聪明的、机敏的,用湘云的话来说,就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她是看起来安闲静处的女孩儿,但是行事的时候不露痕迹的就已经调兵遣将了。那么探春为什么会得“敏”这个字,和她的环境又有什么关系?

图 | 秋爽斋鸟瞰

探春的居所秋爽斋,是写实版本的清代内宅,陈设风雅考究,诸多重器,这是和探春个人的性格紧密相关的、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人与环境。

秋爽斋正房三间,探春素喜阔朗,喜欢开敞、没有阻隔,所以秋爽斋的这三间正房并不曾区隔,没有设隔断,而是打开了,通成一间。当地放着一张黄花梨大案,案上放什么呢?这跟探春的爱好修养有关,探春善书,大丫鬟的名字便叫侍书,所以案上放有数十方宝砚,你可以想象这张案子的气派,还不仅仅宝砚,累累的历代名人法贴,笔海内的笔插得如树林一般。

图 |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

大案的另外一边,紫檀架上设着一个斗大的汝窑花囊,花囊里插着一囊水晶球一样的白菊花。秋紫檀小架上挂着一个白玉比目罄,旁边挂着小锤,非常醒耳,可以清神的。但是这个罄已经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审美性的。案上边又有一个大官窑的大盘,里面盛着几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几乎所有的陈设在今天都是可以进博物馆的重器,体量欲其大,数量欲其多,贵重而雅正,奢华却不俗丽,气派非凡。

图 |【宋】米芾《夏山烟雨图》 

西边墙下大案上,这个案是窄长的条案,案上面的墙上是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两边是颜鲁公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写的是“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她所挂的图是米襄阳的烟雨图,所选择的字不是柳公权,也不是褚遂良,也不是欧阳询,而是颜鲁公,颜鲁公的字是很有一种非常深厚、强横的力量,是很富有男性感的。这和探春的性格,她的内心之中的胸怀是有关系的。秋爽斋的空间是通透阔朗的,色调是明亮的,比如说汝窑的雨过天青釉色,几十个大佛手的娇黄玲珑,满满一花囊的白色水晶球菊花等等,色调明快,贵重洁净,其中都是探春的性格。

图 | 颜真卿《千字文》

探春屋里东边设床,是一张拔步床。拔步床是我们古代最豪华的床,一套拔步床是一房一厅,前面带廊、里边是榻,箱子、柜子都一体包纳在里边。拔步床是非常昂贵的,《金瓶梅》里边有描写。探春的床上挂帐,作者要特别写出双面挑花的葱绿草虫。探春就是这样自珍自重自爱的女孩子,床帐都必要双面绣,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图 | 拔步床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之中,士大夫在庙堂则行儒家忠恕之德来履行公职,每每公务完毕、退居私宅时则有道家的思想来优游养素。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北宋初年一位散文大家王禹偁写的一篇文章《黄冈竹楼记》,他写在竹楼里,自己公退之暇,就是处理完公务以后,到自己的私人居所退居的时候,就可以“戴华阳巾,披鹤氅,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从窗户里边望出去,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林而已,消遣世虑”。这是一个士大夫处理完公务以后,八小时以外的姿态。探春在内心之中是暗暗比照士大夫身份来设定自己的,所以秋爽斋被规划成了这个样子,而探春其人,究其言行志量,其实恰是一派士风。

图 | 87版《红楼梦》剧照 

探春这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描写一丝不苟,

是因为探春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都是一丝不苟。

比如49回,宝玉非常急切的在下大雪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做诗、结社,先去贾母处吃早饭问早安。远远的见探春从秋爽斋走来,就站住等候她,看探春在雪景里是怎样一幅装扮、怎样一副身份。探春裹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围着观音兜,另外再戴一个风帽,一只手扶着小丫鬟,另有一个妇人在后面打着清油绸伞,缓缓行来。你看她多么矜持、多么贵重、多么自爱而又章法严谨。探春又是大观园诗社的号召者,她不是诗才最高的人,但却是既有诗兴又有发起与号召的才干的人。

图 |  87版《红楼梦》贾探春剧照

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好到这种程度?

要好到一步不肯放松的程度?

因为她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形象。

她的身份有一个隐痛,就是她的母亲、她的出身,她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出。《红楼梦》里任何一个人物提到探春,连王熙凤这么自负的人,说到探春,都要说“好好好,好一个三姑娘”,连说四个好字。这是真心的评价。这是跟平儿在私下里谈话的时候,脱口而出的评价。但是后边要跟一句,“只可惜她命不好,托生在赵姨娘肚子里”。《红楼梦》里边连一个家里边三等的小厮,谈到探春,都也要说,“只是她命不好,凤凰出在老鸹窝里”。因为这样的出身,探春在充满看不见的压力与轻蔑的环境里,像是一个穿着软猬甲的姑娘、像一朵带刺的玫瑰。她自重自爱着、随时随地自卫与反击。

图 |  87版《红楼梦》贾探春剧照

探春有一次和母亲之间又起了冲突,她因之当众落泪,她说:“我但凡是个男子,能出得去的,我必早走了”。这是探春最深的心事。“那时立一番事业回来,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家,一句话没有我多说的。”这段话说得多么的沉痛,探春的心思全在其中。贾家的儿女里面,或许宝玉生该做个女儿,而探春生该做一个男子。探春满心里想的就是只有出去立一番事业,才能为她抵消偏见、赢得尊严,可她偏偏是一个女孩家。《红楼梦》的评注者说,如果探春不远嫁,那么贾府失败的时候,这个人物还能够有所作为。但是《红楼梦》所要写的就是这样一种大趋势,是无可奈何。这又呼应到第一回中的主题。

学生有一次问过我,说老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红楼梦》。这一句话我想了好几年,我觉得直到去年,我试着概括了一下。我后来给这个学生的答案就是: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红楼梦》

那么就是“一曲挽歌”。

《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曲子》: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早已言明这是一曲怀金悼玉的挽歌,是哀悼时间一切真情与美好的一曲挽歌。

但是这一曲挽歌并不悲凉,也不宿命,而是带着生命的温暖。作者以佛教的空识作为存在的大语境,探讨的核心却是生命与真情。红楼作者很可能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因为他是“真情”的信仰者。因为他对于世间一切的广义的真情之美、生命之美、人间之美,都曾历经荣衰而不减信念。万境归空、物换人非,是每个人都会与万物共历的存灭过程,但他对生命、青春、真情的珍惜,对人间之美的爱重,对世事人心的慈悲,让这个过程并不荒凉。一曲挽歌,作者流下的是温暖的泪水。《红楼梦》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部生命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姥姥眼中贾探春的贵气:居室排场堪比皇后,又富又贵福寿双全
邓芳 | 也说“红香绿玉”
游大观园 梦回红楼
红楼梦:居住环境与人物性格
【紅樓夢講解】第六讲、《红楼梦》的中式家居美学
红楼梦:两宴大观园,看似游园,其实却仔细写了黛玉、探春、宝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