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石遗谈艺02

4、陈老石遗说,清初吴梅村当然是大诗人,不过他擅长七古,从诗史上去看,足以成为一格。后人没有碰上他遭遇到的题目,则不必硬学他的七古。

抟扶摇按:吴七古特别是叙事的,真华丽、滑利。真是说时势造英雄。诗中英雄要有英雄题目,英雄题目出自时代。人数唯有安史之乱,痛定思痛,又中华不断遭到没顶之灾,那杜甫绝对不会成为公认的诗圣。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题目适宜绝,有的适宜律,有的适宜古风,有的适宜长排。就看你在时代里遭遇的是什么题目,你就发挥适宜的形式。但是陈拾遗老有一点没有说到,那就是任何形式毕竟是形式,形式应该有足够的弹性,所以理论上可以说任何形式适宜任何题目。我的这个说法有毛泽东诗词为证。旷古未有的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平建设,也只有一个全局领导者能够收拢在区区几十字的律绝词牌里。

 

5、陈石头说王渔洋“虽喜用典,而用得恰好处,簇簇生新,盖以少许胜人多许也。梅村则近於堆垛。

抟扶摇按:卑之无算高论,不过一时有层次。第一,“喜用典”就“好用典”,就是“多用典”、“用典多”。但是我们关于用典,别去问用多用少好不好?第二,用典就问“用得好不好”?啥意思?就是能不能以自己的少来胜过他人的多。能,你海水一样地用典也可以啊;不能,你挤牙膏似地用典又有啥意思?第三,吴梅村用典不如王渔洋用的好,是“堆垛”,但是陈石头没有举证,没有对比。老吴“堆垛”,应该也是“喜用典”。所以王、吴比用典就方便了,只比以少胜多可矣。但是同样称陈石头为师的钱钟书盛赞过博喻,首推苏东坡。那就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压倒优势掩杀过去,好像毛主席指挥打仗。用典也是一种比喻,难道就不能有“博典”吗?

 

6、陈石头一口气评论了5个人,其中有陈寅恪的老爸陈散原,说他“文胜於诗”,这真是抽时代的嘴巴子。今天都在说陈散原是当时诗坛的领袖之一,从来没有人说到他的文。

抟扶摇按:陈石头纵横排阖,说某人这里还可以,那里就不行,一点不涉及自己,全是批评别人。元芳,你怎么看?我看人人有批评的自由,对批评者我们不能学给鲁迅批评过的厨师,吃客对他说这只菜的味道不够好,那厨子就答曰:“那么你来烧!”这厨子要是对鲁迅这样说话,倒霉了,立即狗血喷头了,好比陈嘉庚以“这是要有钱的”话来排斥鲁迅发言权时,鲁迅当场摸出两枚铜板,拍在桌上,说:“我也有钱的!”是嘛,钱不会说理,开会就是说理,这和钱有什么关系呢?批评别人就是指点别人,干嘛一定要扯到自己?重要的陈老石头说出大道理:“果是大手笔,不怕无诗作也。”他认为是真正的大手笔的话,诗文应该是兼通博汇的,不该有此强彼弱。这大概是陈石头在隐含地说自己早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全面发展”了。我们看记录人学生黄曾樾的序里说,编号是我加的,便于讨论而已:“[1]陈散原先生力祖山谷……而吾师陈石遗先生则不唐,不宋,不汉魏,不六朝;亦唐,亦宋,亦汉魏,亦六朝。[2]《三百篇》为体,经史诸子百家为用。[3]其著《诗话》,编《诗钞》,鼓吹之力,盖自有说诗、选诗以来,得未曾有焉。[4]先生以名世之才,蕴经世之学……所为擘画措施,胥关民生国计。顾世独以朴学辞章重先生,岂知此殆先生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耳。其以宛陵、半山、东坡、诚斋况先生之诗者,自皮相矣。”关于[1],钱钟书的诗学老师就比陈寅恪的诗坛领袖老爸狠,狠在“全面”;关于[2],以学问济诗。《三百篇》是有情感而无学问的,如此则行之不远。民歌土谣总要给下三滥文人霸占的,而下三滥文人面对上三路文人雅士总是自惭形秽的。所以学问开除新天地,诗词跑马有平川。关于[3],会做还要会说,要有理论。有了理论还要会亲炙批评,就是树立榜样。关于[4],俺老师陈石头不但诗文全面佳好,还可以做过午园腐鬃理,治国安邦富民样样行,李杜三苏只会诗文,那都皮相了。城头讲诗,说到这里还真不简单呢。他认为最重要是做事,要为民生国计而擘画措施,其次是才是学问,第三才是诗文。当然诗文最好学,所以可以从小学;过午园腐鬃理只能看机会,于是人生大部分时间要放在学问上。这种不是“秀才看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姿态,而是“秀才看到兵,便要指挥军”的气度和向往我想是独独影响了钱钟书。老钱没有老师那样的治国利民的浩气,却尊重治国利民的领袖和同学,不耍知识分子臭酸脾气比如陈寅恪,而是识大体地为新中国服务。钱钟书是这一点最好。

 

7、陈石头说,文章么,朱梅崖>王遵严>高雨农>张怡亭>李古山

抟扶摇按:这样地遴选第1名到第6名,在今天是没有什么道理了,虽然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参考,自行比较。毕竟陈石头也没有讲个理由出来,这种中国文人臭脾气是最叫人深恶痛绝的。

 

8、陈石头说“《湘军志》诚是佳构,善学《史记》、《通鉴》。其多微辞,尤冷隽可喜。湘绮楼他文不称是……郑海藏诗,一首往往有一二韵极佳者,其馀多趁笔。”

抟扶摇按:《《湘军志》,湘绮楼主人王闿运著。郑海藏,郑孝胥。这都是说一人的诗文仅仅偶有佳者,大体仍然不好。但是其中夸奖《湘军志》的理由也注意引起今天学人的警惕,不要故步自封,囿于《史记》、《通鉴》之类。他们在今天,不是世界眼光里公认的楷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填写诗文: 诗一首 七古·汉乡夏雨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黄曾樾辑
读《珠子诗文》(2)有感[七古]
无知狡辩 轻松驳之(五)‖ 以臆想作历史证据
原创 诗三首
【每日一诗】七古 晶莹犬牙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