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分钟短片,没有一句话,却让很多人脸红



▣  作者丨北方树

▣  来源:每晚一本书(ID:yitiaobao)



任何时候,不论别人怎么做,你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01


武汉一小区内,大把大把的钞票从高空撒下。


撒钱的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她患有老年痴呆,撒的是自己的养老钱,有五万块。


遗憾的是,不到三分钟,楼下的居民就把钱捡光了。


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仅仅收回5000块。




(现场视频)


这段1分钟的视频检验出了很多人的底线。


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视频的前9秒,面对天上飘下来的人民币,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没人去捡。直到第9秒,视频中出现了一个拎着包裹的女人。她放下包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弯腰捡起地上的人民币,揣进了自己的兜里。这一举动马上引起了连锁效应,众人纷纷效仿,一秒钟变成抢钱大战。


更可悲的是,连很多小孩子都加入了抢钱的队伍。


这是活生生的“把孩子教坏”的例子。


除了谴责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在第9秒之后出现哄抢?

 

02


1982年3月,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则会有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一面干净的墙壁上,只要出现了一片涂鸦,过不了多久便会满墙都是;


一个员工迟到了,领导说“没事”,接着便会有更多的人迟到;


孩子第一次偷钱你不当回事,接下来他就可能要偷你的存折了。


文章开头提到的事件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个人带头捡钱,剩下的人便受到了“既然别人能捡,为什么我不能捡?”的暗示,于是哄抢便出现了。


 

03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把一辆汽车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小区,过了一星期,车安然无恙。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被偷走了。


面对破窗效应,我们必须做两点。


▣  尽量不要打破玻璃。


▣  如果第一块玻璃被打破,必须及时修好,或者换一块新的玻璃。

 

04


我们都知道,培养一种习惯需要21天,但毁掉一个习惯只要一天就够了。


因为你只要开了一个口子,再想刹车就难了。


中国文化里也有这样的智慧,比如“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等。


这就是我开篇说的那句话:任何时候,不论别人怎么做,你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如果你总在挑战自己的底线,不断地降低标准,不断地妥协退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一有苗头,就必须马上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砸窗户,所有的人都在犯错,我们至少要保证,自己不作恶。



作者:北方树,每晚一本书签约作者,生于北方,长在南方,理想是把种子撒到四面八方。来源:每晚一本书(ID:yitiaob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玻璃砸碎之后》教学设计
山村45岁男子娶28岁媳妇,像养个大孩子,还要每天照顾丈母娘
玻璃不要有损,有损必然伤人
半夜窗户玻璃被击穿 宝鸡老两口深夜被惊醒
看完他的视频才发现踩了这么多坑,但凡有点道德底线都赚不了这钱
人生万花筒:警惕第一根稻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