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现代主义审美的两大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碎片化

“后现代初出茅庐,但又颓废苍老;它颇富才华,同时又十分邪恶;它沉醉消解分析,同时又异想天开;它的面貌似曾相识,同时又是最新时髦。后现代主义是个悖论的结晶,一个大杂烩的合成体”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当现代艺术走向波普艺术和极简主义的时候,意味着现代艺术已经走向了终结。波普和极简主义都在背叛现代主义。波普艺术是晚期现代主义,极简主义是上承现代主义,下启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都已经到了极简主义,请问还有什么呢?都极简了。所以,走向现代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

其实,国内外的学者在于现阶段人类是否进入到了后现代主义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有的学者说有,有的学者说没有。

就我个人来看,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其实比较模糊和难以定论,可能是基于后工业化、后现代性、后现代化、后人类等等,实际上是个综合和杂糅而已,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重构、整合而已。后现代主义汇集了多种文化哲学与艺术流派,诸如新解释学、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它们共同构成了后现代主义论争中的理论景观。

后现代主义拒绝所谓的真理,对一切充满怀疑,反乌托邦、反历史决定论、反主体性、反本质主义以及反意义确定论,倡导多元化、世俗化、历史偶然性、非体系性、语言游戏、意义不确定性。强调拼接、拼凑、杂糅、碎片,回归日常生活和世俗,旨在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日常生活审美化

后现代主义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让艺术、审美回归日常生活。现代主义是“为艺术而艺术”,后现代主义则是“为社会生活而艺术”。

后现代主义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世界不再是统一的,意义也不再是单一明晰的,而是破碎的混乱的,无法认知的,因此要表现这个世界,必定不能像过去那样使用表征性的手法,而只能够采取无客体关联、非真实、单纯能指的话语。

后现代艺术精神的空间性逻辑,削平了深度,消解着意义,随意拼合碎片,给人以一种嬉戏的、有时甚至于是恶毒的怪异的风味。当然,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后现代性的碎片。

后现代里,人们依靠理性创造了大量对象,然而自身却失去了主体性,人类自身获得了物质世界,却物化为片面的存在。当今社会、生活,甚至人自身都日益碎片化,脱离了现实,被单调的机械化系统所操作。现代性造就了一个幻想和假想的世界,人们普遍地在焦躁,陷入了价值虚无,在追求根本不需要的价值。

后现代艺术以碎片拼合取代了现代艺术的整体统一。后现代是一个告别整体性、统一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现实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被认为已不再有效。如果说现代艺术是一种富于意蕴的“蒙太奇”,而主张去中心、反权威、拆结构、解意义的后现代艺术就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

它没有自己特定的艺术风格边界,它以虚无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创作心态,把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前的整个艺术史画卷拆开、撕碎、打乱,将丧失了历史联系的碎片重新组合成一个个貌似新奇的画面,成为当代信息社会中以艺术表现自己的文化产业。设计、美术绘画、建筑、音乐、舞蹈、雕塑、时装等等亦都如此。

拒绝真理,批判一切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一切语汇已经面目全非,一切生活失去了终极意义,一切意义都变得无关紧要,一切创造失去了原始的动力,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幻,一切价值都是短暂的、破碎的,一切关系都是转瞬即逝的。

机械复制

后现代艺术以“复制”、“代码”代替了现代艺术的独创与个人风格。如果说现代艺术是精英的高雅的,后现代艺术则是大众化与通俗化,它以“复制”、“代码”代替了现代艺术的独创与个人风格。后现代艺术是“普及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浮华的、性感的、大企业的”,体现出的是一种“风格的零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_美学与日常生活_
无意志的视觉——图像时代的视觉症候之一
后现代
刘悦笛:中国“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思考(作者许俊影)
“审美文化”的尴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