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国诗译介||飘舞的女孩衬衫

远洋译诗选(8首)

远 洋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的诗(两首)

莫斯科

小步舞久已不再跳了,

竖琴久已失去最后的听众。古老宫殿中的展示柜

是死者的墓碑。

这里曾是杀戮战场,

克里姆林宫血染的墙仍呲牙咧嘴。给我们作证,你们这些穿着,

丝绸入葬的死者。

杯盏无酒,

旗帜陷入往昔,

一把剑在回忆

究竟从谁的手里掉落。

腐烂的戒指,发霉的王冠,

依旧芳香的胸前花饰,

死皇后破碎的长袍,

无眼面具,死神和诅咒的样貌。

那球体,权力的象征,撂在地上,

一只苹果虫蛀并腐烂。

一切都完了,一切都在金色穹顶下,

死神守卫着历史的墓园。

一套套盔甲,空洞如金容器,

地毯图案无与伦比,

而帝国马车赶回往昔,

没有马,没有光,没有居住者。

飘舞的女孩衬衫

十二件女孩的衬衫

晾在一条绳上,

胸口的花边

像哥特式教堂的玫瑰窗。

主啊,

您庇护我免除所有的邪恶吧。

十二件女孩的衬衫,

那是爱情,

天真的女孩们在阳光下的草坪上嬉戏,

第十三件,一件男衬衫,

那是婚姻,

终结于外遇和一记手枪声。

流过衬衫的风,

那是爱情,

我们的大地用它芬芳的微风拥抱:

十二个幻想的身体。

那些女孩由轻盈的空气做成

正在绿色的草坪上跳舞,

温柔地,风在摹拟她们的身体,

乳房,臀部,小腹上的酒窝——

快快睁开吧,哦,我的眼睛。

不愿搅扰她们的舞蹈

我静悄悄地溜到这些衬衫的膝下,

要是有一件垂落

我就透过牙齿贪婪地吸入它的气息

咬它的胸脯。

爱情,

我们吸入它的气息,赖以为生,

幻灭了,

我们梦想锁住的爱情,

爱情,

紧随着我们的起起落落:

虚无

仍然是一切的总和。

在电气化时代,

夜总会代替了洗礼风行一时,

爱情注入我们的轮胎。

我有罪的玛格德琳[1],别哭泣:

罗曼谛克的爱情已经耗尽它的火。

信仰,希望和摩托车。

注释:[1]即圣经中“抹大拉的玛丽亚”;引申为从良妓女。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原文刊登于《世界文学》2016年第2期。

沃雷·索因卡的诗

黑人歌手

(为玛吉而作,纽约)

冰冷的葡萄藤环,阴郁地

缠绕着夜晚;在秋天

流血的叶脉里,回声深远

一只奉献的花瓶,她的歌喉

把无数灵魂汇合成一首歌倾诉;

多么黑暗,酒变成了夜晚。

从脱臼中长出肉,从人行道

伤痛的警笛中,一个黑暗中的

酒池抖颤

在闪光的炮弹片里,你询问

今晚酒如何?黑暗,女士

黑暗是更深伤口的标志。

再次充满预示

这深切而沉默的创伤

这残酷时代的黑暗之酒

歌,呵,歌声是孤独的使者

夜是一条任凭酒漠然流淌的小河。

沃雷·索因卡: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原文刊登于《诗歌月刊》2015年第6期。

罗伯特·哈斯的诗

妒羡他人的诗

在传说的一个版本里塞壬不会唱歌。

只是在一个水手的故事里她们会。

那么,奥德修斯,被绑在桅杆上,被听不见的

音乐所折磨——跌荡的大海,

陡峭的风,鸟儿们离岸的饥饿——

而沉默的女人们为护盖花园收集海藻,

看着他竭力要挣脱缆绳,看着

他眼里可怕的渴念,在岩石

林立的荒岛上,被她们想象的

他对未唱之歌的想象,永远改变。

双海豚

棕榈的天堂 棕榈 棕榈

波光闪闪的海。

礁石,鹈鹕,然后是完美的地平线,

山坡上棱角分明的白色别墅

滚向大海。

“谢谢。”

“不客气。”

一只鶲在铁木里,

硫黄的腹部,发白的喉颈,

灰白的翅膀,棕金色细瘦的外表。

高度警觉,他有他的事情要做。

早餐之后他们各走各的路。

海鸥,平静而波光闪闪的大海。

“今天早晨木瓜很可爱。”

“是的,但番石榴不十分熟。”

表现主义的十字架:军舰鸟。

沙黄色的一天,明亮炎热。

“你把一大群鹈鹕叫什么?”

“一支小舰队。”“噢,一只小浮舟。”

“一支儿童海军。”闻起来有沙漠

香草的气味,而且,古怪地,枫树

(北美圣草?)后来做爱,

应和着波浪的声音,

波浪的声音。

伊甸园,地狱边缘。

蒲葵和大海;大叶

蒲葵的垂穗

扇形地散开;在海面上它们倾斜

扫着沙,扫着沙,叹息着

又倾斜着,扫着沙。

丑角麻雀在一棵珊蝴树上。

一只翡翠鸟纠缠着另一只,在沙漠的天空,

蓝色,会变成绿松石色,

会变成石头。

咖啡杯的骨瓷把手:月亮。

什么是古老的?寂静

在黑色里,长瘤的、多孔渗水的

大块“前化石”里

海洋拍击。

没有动物,没有植物,

只有火的潮汐,在海形成之前。

在皮肤,词语之前。

“响亮的坚果外壳——发出空荡荡的嘎嘎声。”

灿烂的澎湃,蔚蓝的澎湃,

出现——世界出现——

只在现在时里。

“午餐后我来看你。”

(轻轻地吻他)

“——仿佛棕榈树里的覆盆子唐纳雀,

高飞在橙色天空,是野蛮的。”

罗伯特·哈斯:美国桂冠诗人,诗选自《亚当的苹果园》,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2014中国好书榜。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

晨 歌

爱发动你,像胖乎乎的金表。

助产士拍打你的脚掌,你毫无掩饰的啼哭

进入世间万物。

我们的声音回响,放大着你的降临。新的雕像。

在通风的博物馆里,你的赤裸

使我们的安全蒙上阴影。我们在周围呆立如墙。

比起我,云更像你的母亲

滴落一面镜子,去映照自己

在风的手中缓慢消失。

整夜,你飞蛾似的呼吸

在单调的粉红玫瑰中扑闪。我醒来倾听:

遥远的大海涌动在我耳里。

一声啼哭,我从床上跌落,奶牛般笨重,花也似的

穿着维多利亚式睡衣。

你的嘴巴张开,洁净如猫的。窗格

泛白,吞没暗淡的星星。而此刻你试着

发出一小串音符;

清晰的元音像气球升起。

西尔维亚·普拉斯,美国著名自白派女诗人,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英语诗人,其大量作品被尊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瑰宝。1957年获贝斯·霍金诗歌奖选自《夜舞——西尔维亚·普拉斯诗选》,2016年6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

娜塔莎·特塞苇的诗

墓园蓝调

我们把她放下去时一直在下雨;

我们把她放下去时从教堂到墓地一路在下雨。

泥浆吮吸我们的脚有回音萦绕空谷。

牧师高声叫喊,我举起我的手。

他在高喊见证,我高举我的手——

死神终止身体活动,灵魂是一个旅行者。

太阳出来了我转身离去,

太阳照射着我我转身离去——

我背向母亲,离开她躺卧之处。

这条路回家满是坑洞,

那条回家的路总是布满坑洞;

尽管我们慢吞吞,时间之轮仍然转动。

此刻我徘徊在死者之名:

母亲之名,是我的石枕。

神 话

我睡着时而你奄奄一息。

似乎你悄然穿过裂缝,一个黑洞

在我的睡与醒之间我使其构成。

我留你在黑暗界[2],依旧拼力

不让你走。明天你将再死一次,

但在梦中你活着。因此我试图

带你回到早晨。睡眠沉重,辗转着,

我的眼睛睁开,发现你没有跟随。

一次又一次,这永在的离弃。

一次又一次,这永在的离弃:

我的眼睛睁开,发现你没有跟随。

你回到早晨。睡眠沉重,辗转着。

但在梦中你活着。因此我试图

不让你走。明天你将再死一次。

我留你在黑暗界——依旧,拼力——

在我的睡与醒之间我使其构成。

似乎你悄然穿过裂缝,一个黑洞。

我睡着时而你奄奄一息。

注 释:

[2]原文Erebus:厄瑞玻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永久黑暗的化身,混沌之子(卡厄斯的儿子)。他是纽克斯的兄弟,并且和她生下了埃忒耳、赫墨拉、摩罗斯、卡隆、爱罗斯以及克厉。 在晚期的神话中也指地下世界的一个部分,是死者最先经过的地方,阳界与阴界中的黑暗界。

娜塔莎·特塞苇:美国桂冠诗人,原文刊登于《世界文学》2014年第2期。

诗歌翻译:架设跨越语言的虹桥

远 洋

一、置身于世界诗歌现场

近些年来,我业余时间主要投身于诗歌翻译。迄今为止,已翻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诗歌奖、艾略特诗歌奖诗集20多部,刊登于《世界文学》《诗刊》《译林》《红岩》等20多家刊物700多首。译诗集《亚当的苹果园》(美国前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原著)2014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数十家媒体推荐榜单,入选“2014年中国好书榜”,广受欢迎和好评。《夜舞——西尔维亚·普拉斯诗选》(美国诗人,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2016年6月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重建伊甸园》(2013年获得艾略特诗歌奖、普利策诗歌奖的美国诗人莎朗·奥兹诗选)2016年8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均获得广泛好评。

2017年, 《水泽女神之歌》(福克纳早期诗歌与散文)、《明亮的伏击》(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奥黛丽·沃德曼诗选)、《火星生活》(美国新晋桂冠诗人、普利策诗歌奖得主特蕾斯·史密斯诗集)分别由漓江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另,《索因卡诗选》(尼日利亚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诗选》(捷克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花城出版社已分别列入“文学馆”、“蓝色东欧”重点出版计划。

因为是业余,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主要关注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诗歌奖、艾略特诗歌奖三大奖项的诗人及其作品,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近年的、特别是尚未有中文译本的诗人及作品。通过翻译这些诗歌,使自己置身于当下世界诗歌的现场甚至前沿,了解世界诗歌发展的最新动态、目前“浮出水面的”、最好的诗人及其创作。

二、语言、美学及思想的革命

这几年,我放下了自己的创作,全身心投入诗歌翻译。译诗集《亚当的苹果园》,包括了哈斯毕生的六部诗集和最新诗歌,从2012年开始翻译到2014年出版,经过反复校对、修订,历时三年。收到样书时,我才确信,我完成了一个当初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时侯为了弄懂一个词,要查找十几种词典。常常劳累过度,眼干涩、腰背痛,2013年7月患上了耳鸣,2014年1月又患了肩周炎和“鼠标手”,虽然通过加强锻炼有所缓解,但至今仍未痊愈。有时侯会感叹,诗歌翻译真是令人绝望的事情,真是无期的苦役。《重建伊甸园》是莎朗·奥兹诗选的七部诗集的选本,也经历同样的过程,同样三年的艰辛劳作。为了对得起原作者,对得起读者,对得起出版社,对得起师长,对得起自己,译诗苦役犯只好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有时侯苦思苦想数日译不好一句,有时侯如有神助会出现神来之笔。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推敲、打磨,直到它呈现出生命活力,闪耀着艺术之光。

译诗所费心血,与自己写诗相比,简直几百倍。写诗往往有感而发,一挥而就;译诗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修订,废寝忘食,日琢月磨,还得查阅大量的原文背景资料,形式和内容都力图做到忠实于原作,传达出原作的韵味,展现出作者的独特风格。说呕心沥血,一点不为过。

加缪说,“我反抗,故我们存在。”

在二十多年荒唐的历史进程中,诗歌就是我们饿反抗方式;美国诗人、翻译家雷克斯罗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后,尤其是,翻译把你从你的同时代人中拯救出来”。对此我有切身感受,译诗不仅是我开阔了视野,刷新了眼光,深入到所译诗人的灵魂和诗歌的核心中去,而且使我从现实的困厄中超脱出来,使我能够抵抗这个时代的抑郁;同时翻译是刷新。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刷新,而且更深层意义上,是审美观和世界观的刷新——刷新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刷新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扬弃旧我,创造新我。翻译带来的陌生化、异质化,实际上是一次语言、美学及思想的革命。

佛教说人生即苦,译诗更是一个苦差事,就像一个苦役犯,没日没夜、没完没了地劳作,但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是牺牲也是回报——每开始翻译一个诗人,面前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伟大的诗歌里,与巨人谈心,与万物对话,与宇宙合一,从而获得最高的生之快乐——灵魂的辽阔、愉悦和宁静。翻译有“摆渡”之意,有点佛学意味。翻译是慈航,渡己渡人,抵达新境界。

三、赋予译诗以生命

在翻译中我体会到,严复的“信达雅”之说,其实一个信字就已足矣,能真正做到一个信字就已足矣。信已含达意;刻意求雅则难免篡改、歪曲原作。原作风格不应改变。信即忠实,忠实于原文,包括形式与内容,或者进一步说,有语言和精神两个层面。信的最佳程度,是形与神和原作皆高度一致。

只有透彻理解,才能做到忠实,力求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原作的韵味。可以充分发挥汉语的优长进行再创造,而且三十多年写诗的经验对译诗确实有益,使我能够在形式及技巧的处理上驾轻就熟。

经常碰到有些朋友问及我如何对待直译与意译的问题。我以为,无绝对的直译,只是相对的,否则在汉语里都不通。直译是入手门径,意译必须把握好分寸,绝不可违背、歪曲和篡改原意,否则就是错译。二者都必须以忠实于原作为前提,以精确为指归。译文的顺溜多是对原文的背叛和歪曲。真正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所带来的陌生化、异质化,实际上是对陈词滥调的清理,是语言的刷新,是一次语言革命。“直译”或“异化”不是粗制滥造的借口,“创造性”也不是胡乱译的理由,“诗人译诗”更不是错译的庇护所。原文都没弄懂,中文又写不通顺,以己之昏昏,岂能让读者昭昭?

诗歌翻译如禅宗的渐悟和顿悟派,但即便是在一个译者身上,有时有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有时立刻顿悟,有时二者浑不可分。译者历经磨砺,融入生命体验,其作品方能达到忠实原作又物我两忘、炉火纯青的境界:“直译”与“意译”的界限消失于无形;而无论“归化”还是“异化”,皆臻于化境。

译者也是创作主体。译诗不是摹仿、复制,也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创造。译者译诗类似于上帝造人,要灌注以生命的气息。不仅要求译者吃透原作,在语言层面的融汇贯通,而且更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译者与原作者灵魂层面的交会融合,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才能进入诗的创造。掌握住形式特征,又能摆脱形式的束缚,抓住精神实质,才能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游刃有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从而无为而无不为,这也暗合于中国传统美学——道法自然,得鱼而忘筌。

语言之隔如同世界之隔,译者的任务是打破语言的樊篱,重建上帝摧毁的巴比伦之塔。我觉得,在诗歌翻译中,与其说译者是助产士,把原诗从外语世界中中接生到新的语言世界;还不如说,译者本身就是母体——原诗只是一粒种子、一个胚胎,经由译者巧妙移植、精心孕育而诞生,是译者赋予它新生命——译者用自己的精气神来滋养它,灌注以生命的活力、节奏和呼吸——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诞生了一个有血有肉、会哭笑喊叫、活蹦乱跳的婴儿。因此,译诗不是原诗的影子和回声,而是原诗的转世重生——如同有灵魂的生命个体,在另一种语言世界里获得新鲜的血液和呼吸,在另一个国度中投胎出世,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生命,成为新的诗歌。假如对照来看,外语原文与汉语译文如一母同胞的双胞胎。

借用中国画论的观点,就是要“传神写照”。古代人物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了“传神写照”,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而如何能画好传神,做“到神仪在心”呢?顾恺之在其《传神论》中又提出了“迁想妙得”这一方法。“迁想”和“妙得”是因果关系。意思是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把主观的情思投入到客观对象中去,使客体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迁想”,离开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是不可能获得传神的艺术形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情感注入十分关键,只有作者情感的真实才能与客体去交流,这是画好“传神”的关键。译诗同样如此,重要的不只是精确的词语转换,更为关键的,是栩栩如生地再现原作风格和作者的精神气质。

这不仅要求译者吃透原作后在语言层面的融铸再造,而且更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译者与原作者灵魂层面的合一——融为一体,从而成为原作者在汉语里的化身。用王家新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在汉语里替他们写诗”。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应该是诗歌译者的最高追求。对于具体到不同翻译对象,必须能够以诗性的直觉“进入角色”,甚至感觉到像“灵魂附体”一样,才能把握住原诗的格调、韵味、语气这些难以言传的东西,才能赋予译诗以生命,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否则,即使在遣词造句上煞费苦心、亦步亦趋,恐怕也是很难学会、摹仿不来的,结果也难免千人一面,完全走样,更谈不上传达其神韵了。当然,翻译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译者的印记,但好的译者应该是性格演员,译谁是谁。

四、诗人译诗薪火相传

对于当下诗歌翻译的症结,我非常赞成高兴老师的这段话:“一个从不拒绝的译者是可疑的;一个每天能批量生产的译者是可疑的;一个号称自己的翻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译者是可疑的;一个觉得译事简单容易的译者是可疑的;一个断然否定前辈劳作的译者是可疑的。而真正懂得译事究竟的译者必定是谦逊的,惶恐的,小心翼翼的。”

译诗是再创作,但不可肆意篡改;译诗要面对读者,但不可一味迎合读者;译诗要挑战难度,而不是降低难度;不能把卓越的诗翻译成平庸的诗,更不能以翻译的名义糟蹋诗歌,哗众取宠。

译诗也是遗憾的艺术,译诗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差之毫厘,可能谬之千里。《诗经·小雅》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易经》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对于译诗,必须怀着敬畏之心,必须戒惧恐惧,不敢马虎懈怠,不可草率从事。只有老老实实地虚心学习,埋头苦干,日琢月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新诗百年,诗人译诗已形成一种传统,穆旦、冯至、戴望舒、陈敬容、郑敏等众多优秀诗人翻译的外国诗歌,滋养了一代代诗人。说翻译诗歌是中国新诗的养母或奶妈,并不为过。如果没有大量外国诗歌的译介,特别是优秀诗人来翻译诗歌,很难想象,今天的新诗会是什么面貌。这不仅仅是牺牲和奉献,更是精神的传承——一代代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使诗歌薪火相传,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获得新生。

我写诗三十多年,以前从未做过翻译之梦。但现在回头来看,我读诗、写诗、学习外语,似乎一直在为译诗做准备。近几年来,我有幸得到王家新、高兴、马铃薯兄弟、欧阳斌、沈东子等老师、编辑和朋友的竭诚扶持、鼓励和帮助,众多诗人和读者的赞赏;特别是去年深圳市文联创研部、作家协会、评论家协会立足于深圳作为国际化城市的定位,为促进对文学翻译的重视,促进未来深圳文学翻译力量的提升、发展和壮大的宗旨出发,专门主办了“远洋翻译诗歌研讨会”,邀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数十名专家学者和诗人作家出席,对我的诗歌翻译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都是激励我奋力前行的动力。在诗歌翻译的道路上,我还是小学生,愿意继续不断地学习、探索。

作者简介:

远洋,1962年生,武汉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入选《河南新文学大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年(1953—2003)文选》(诗歌卷)、《跨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诗选(1978-2008)》、《十年诗选》(2000-2010)等选集。出版诗集《青春树》《村姑》《大别山情》《空心村》等多部。诗《鹤仙子》、诗剧《以南丁格尔的名义》2003年3月、6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河南省 “骏马奖”、 “牡丹杯”奖,湖北省 “神州杯”奖,深圳青年文学奖,河南诗人年度大奖,红岩文学“外国诗歌奖”等。

翻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诗歌奖、艾略特诗歌奖诗集20多部,刊登于《世界文学》、《诗刊》、《译林》、《红岩》等20多家刊物700多首,并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译诗集《亚当的苹果园》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荣登数十家媒体推荐榜单,入选“全国2014年文学图书排行榜的Top100”;《夜舞——西尔维亚·普拉斯诗选》2016年6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重建伊甸园——莎朗·奥兹诗选》2016年8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深圳十大佳著”),均获得广泛好评。

2017年, 《水泽女神之歌》(福克纳早期诗歌与散文)、《明亮的伏击》(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奥黛丽·沃德曼诗选)、《火星生活》(美国新晋桂冠诗人、普利策诗歌奖得主特蕾斯·史密斯诗集)分别由漓江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原刊于《星星·诗歌理论》2017年第10期

主编:龚学敏

执行主编:李自国

编辑:马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苑译林”再度起航 首批诗集推出
译学新论 | 王家新:从《众树歌唱》看叶维廉的诗歌翻译
预告 |《新九叶·译诗集》诵诗分享会·线上直播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梁余晶: “零距离”英译中国当代诗歌:问题与实践
我读现代诗[附推荐书单](2)
你的爱是一枚看似不中用的贝壳 | 凤凰诗刊·诗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