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富春:海德格尔的道路是林中空地

作为死亡和良心的统一,先行的决定立于时间性中,它源于无之无化而自身时间化。于是,世界中的无之无化首先是此在的敞开,然后是世界的整体,最后是“在世存在”的本原性。在这种意义上,“在世存在”可把握为“于无存在”。

■ 文| 彭富春

一般对于道路工具性的理解还导致科学把道路理解为方法。在近现代的科学中,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被非同一般地强化了。方法不再只是服务于科学,而是反过来,科学服务于方法。这就是尼采所说的科学方法对于科学自身的胜利。在科学中,主题被方法所设立。但这种方法是对于道路本性的遮蔽和遗忘。

海德格尔指出,虽然方法与科学设备和工具相关,但前者比后者更为本原。这在于,方法源于道路。在字源学上,西文的方法就是沿道而行,踏上道路。这种方法不是人工设计的一种特定的研究程序,而是一种源于事物自身如其所是而显现出来的道路。前者会扭曲和伤害事物的本性,而后者则能把事物作为事物自身揭示出来。方法是从属于道路的,现在的方法也只是道的分支。

与工具性的、方法论的道路观不同,海德格尔所理解的道路是本源性的。作为本原的道路是自身开辟道路的运动。它是道路的最初给予者和创立者。道路不是现成摆在人面前的对象,等待人们去行走,也不是人走出来的,是人的随意行走的脚印,而是道路使人达到关涉他们、召唤他们的东西。在这样的意义上,道路是自身运行的。道路是推动一切的道路。如此理解的道路就属于地带。此地带不是一般的地带,而是林中空地的地带。这种既显现又遮蔽的地带是推动,在此,道路自身产生。

如果说海德格尔的思想不仅显现为一条道路,而是就是思考道路本身的意义的话,那么如何理解道路和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呢?

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的主题就是思考存在的真理或真理的存在。这在他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问题。在早期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在中期是追问真理的本性,在晚期是追问林中空地的地方性。这看起来与道和道路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事实上它们都关涉道和道路。

思想的第一阶段的主题是世界的拒绝。在此,生存具有道路的意义。虽然海德格尔的动机是追问一般存在的意义,但他并非从一般存在者的存在出发,而是从一个特别的存在者出发,也就是人的存在,来揭示存在的意义。这在于人作为一个特别的存在者,区分于手前之物和手上之物,是一个能理解自身存在的存在者,而作为“在世存在”生存着。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命名为此在,也就是站立在真理之中亦即林中空地之中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而其存在的本性是生存。生存是站立起来的存在,如同道路运行一般。而在世存在也是此在的敞开,表现为世界的世界化。世界的世界化意味着,世界不是一个实体和对象,而是开辟道路,也就是世界自身开辟世界。在世界中生存的此在构成的样式首先是情态,其次是理解,然后是沉沦。正是在理解的情态中,即在世界整体中的畏惧的经验中,存在的意义亦即无之无化显明了自身。同样作为无之无化,烦使世界的整体性和非整体性趋向明朗,这凭借于它统一了情态、理解和沉沦。

在走向死亡的存在中,此在的存在达到了其本原性的规定,因为死亡是此在本己的、毫不旁涉的和不可逾越的可能性。这作为存在的可能性又被良心所证明。作为死亡和良心的统一,先行的决定立于时间性中,它源于无之无化而自身时间化。于是,世界中的无之无化首先是此在的敞开,然后是世界的整体,最后是“在世存在”的本原性。在这种意义上,“在世存在”可把握为“于无存在”。#大道哲学#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海德格尔与老子论道》,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富春:走向海德格尔
彭富春:老子思想中“道”的自身
彭富春:美的哲学意义
如何理解海德格尔的大地和语言?
彭富春论孔子《论语》(1)
武大彭富春教授新著《论老子》创造性阐释老子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