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诗人唐允《不如去看芭蕉》(组诗)想到的

作者简介:卢辉,诗人,诗评家。著有《卢辉诗选》《诗歌的见证与辩解》。现居福建三明。

“精神方程”的式样与“感情模型”的底色

——从唐允《不如去看芭蕉》(组诗)想到的

卢辉

读唐允的《不如去看芭蕉》(组诗),我一直觉得这组诗有着“精神方程”的式样,特别是这组诗的“恋物”与“恋父”的情结,使这组诗的“精神方程”有了“感情模型”,有了洞开生存“隐秘”之处的“微观世界”,避免了“精神方程”只是一味地将一次精神偶遇进行一番“戏剧化”的演绎。比如《不如去看芭蕉》:从“最黄的芭蕉的那株”到“将它放倒”再到“空了一点的林中陪几年前的我们”“默默站一会儿”,这一连串的“精神方程”,唐允不是一味地进行精神“演算”,而是抓住他在芭蕉林中瞬间浮现出的意象或意念,迅速以一连串的核心语词进行跟进与堆垒,使即将逝去的“美”得以诀别般的凸显与挽留,最终衍化为此情可追、此忆可循的“感情模型”。

他的另一首《傍晚》也有这样的特点:从“走下陡峭的小街”这个特定的环境开始,“月亮”“山野的寂静”都成了“孤孤单单的”却又是“我们能够找到的信任与爱”。可见,唐允的“精神方程”讲究“环境的导入”。环境的“定位”与“指向”就决定了诗歌的走势与延拓。一方面,唐允将环境“对象化”,就是将环境融入自己的“精神方程”中,或是“感情模型”中;另一方面,唐允的“精神方程”,不局限于物的存在,更不局限于托物言志,他讲究的是“环境(物)的导入”来“缓解”和“分配”惯常的生活模式和恒定的生活原像,重建物的存在感与归宿感,进而达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唐允的“精神方程”类似于诗歌写作方程,就是所谓事象、意象、意境、意旨的“N种”组合。我不否认唐允的“精神方程”确实有精神“N种”组合的情况,关键是支撑他“精神方程”的“感情模型”能够传递出一个很奇妙的“表达与存在”的关系现象。比如《斧头上的情感》:从“情感留在斧头上/像灰尘一样”到“父亲在旁轻声说:'你只给我买了东西,/那你妈呢?’”;从“我忽然流下泪来”到“我们变形的影子贴在墙上默默划动”,此时此刻,情感伦理与爱心分配成了诗中的“焦点”。那么,偏爱(恋父)的存在与流泪(失衡)的表达,如何来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在这一关系现象的把握尺度中能够按“意”(情感伦理)重新分配二者的份额,以“我忽然流下泪来”“我们变形的影子贴在墙上默默划动”为证。可见,诗歌写作的“表达与存在”的奇妙关系,并非是固有的数值关系,而是诗人如何合理地按“意”分配二者的份额:既不给表达太多的“定性”,也不给存在过多琐碎,力争做到恰如其分。

这样看来,唐允所运用的“精神方程”,更多凭借于他的“感情模型”。他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合成,他把天底下最纯朴的“情怀”放在自己的视野范畴加以融会贯通,使得他的诗有着意味无穷的“影像交映”,并保持着一种“感情模型”的底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诗歌月刊》2023年10期目录(附投稿邮箱)
宇轩,70后,乡村医生。曾获首届屈原诗歌奖。肥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藏拙守正见精神
【推荐诗人】郭荼|珍惜(组诗)
古代诗歌常见的20种表达方式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