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克 ◎ 读王敖《睡魔》
“睡魔”系叙述者自指。嗜睡程度较高者方可称魔,魔在此处呈着魔或迷恋之义。嗜睡是幻想者的日常行为,另一嗜好则为电影。与此同时,睡魔也指睡眠的主宰者,其字面含义散发的氤氲,赋予本诗诡秘的暗色。

全诗共48行,阿拉伯数字将全诗分成七部分,它使各部分之间拉开距离,既不像分节之诗彼此关系密切,也不像标题组诗那样疏远,它介于二者之间,形成一种更为恰当的结构关系。7,是创世之数,也是每周天数。每部分均由上下两节组成。除第六部分6行(上节3行下节3行)之外,其他部分均为7行(第一、三、五部分,上节4行下节3行;第二、四、七部分,上节3行下节4行),这似乎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这种安排不仅具有形式的可控性,也具有一种哲学意味的结构性。

The top of my head opens.
——Mark Strand

题记系引用美国诗人马克·斯特兰德的诗句,直译为“我头颅的顶端打开”。这应与全诗联系。至于它是钥匙还是其他事物,则需读者自行判断。但此时此刻,它应作为随身行李或地图册,或时时查看,或留点印象,以便形成模糊的呼应。

1
当晚我
找到一面镜子
借助烛光
看到里面海螺形的夜空中

漂浮着石头和树枝
有人在用它们,搭教堂,有人从星星中爬出
说道,上帝是个旋转的肉食动物

第一部分描述叙述者在镜子之中看到的奇异景象。联想标题“睡魔”,我们可以猜想这种景象即是梦境。
梦为“当晚”发生,“当晚”带有回顾或回忆的时间性质,似乎叙述者在向一个人讲述这些遭遇。如果不是梦境的出现,寻镜不过是一种普通行为。若联想博尔赫斯关于镜子的文学表达以及与镜子有关的哲学论述,从中似可做出更为丰富的阐释。我暂且将其留在原处而继续我们的读诗旅程。找到镜子,我观察其中反映的事物。可是光线比较暗淡,没有电灯等其他电子照明设施,只有略微原始的蜡烛。这不仅表明物质条件的贫乏,也体现出某种时代特点,如浪漫的十九世纪。在镜中我看到什么?是夜空。按照反映论常识,在镜中只能看到叙述者自己的面容,但实际上却没有看到,替品是夜晚时分广阔的天空。因此,我们可以认定这是超现实性的画面,与梦境的特征比较匹配。如果将之理解为现实性的,那么夜空则是关于自我的一个隐喻,但明显不是这样。此时夜空的形态比较奇异,叙述者运用一个比喻性形容词:海螺形。该词在作者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到。这不仅让我想起数学曲线,也想起某些自然的奇规妙律。海螺本身即具有奇特而颇富美感的线条。
如果说此时是静态的,那么第二节则出现动态的景象。这是夜空之中出现的景象。夜空中“漂浮着石头和树枝”,树枝漂浮可以理解为一种现实映射,但石头漂浮则不可能。这种景象不仅神秘而且诡异,仿佛马格里特《阿尔贡之战》的画面:巨石漂浮天中,旁边是云,上面是弯月,下面则是静谧的大地和村镇。此处奇境是否来源于此并不重要。下面的场面则仿佛一帧世俗画:有人使用石头和树枝搭建教堂。教堂是祈祷之所,也是与上帝沟通之所,它具有神秘性。而后的景象更加富于动态感,“有人从星星之中爬出”,而且发出声音。这是奇妙的事情。他说什么?“上帝是个旋转的肉食动物”。这话略微古怪,加以阐释,似有对上帝不敬之处。但肉食动物本是生命之一种,对世俗社会而言,具有某种天然的贴近性。其中提到的旋转,和叶芝螺旋体构成何种关联?神秘的景象具有启示性,内涵因人而异,由此出发,它具有类似音乐的抽象性。

2
深褐色的岩层中
停着几个国王,当有风
吹进来,他们会试图翻身并发笑

我的鼓风机,让他们兴奋
到散架,折断的手指上
戒指闪着光,有的是蓝色的。有两颗是眼睛——
——他们养的蛇,细心地缠着我

这部分仍是梦境,而且更加古怪,既可作为单独梦境存在,也可被指为第一部分的延续。
“深褐色的岩层中……”这是一个封闭而坚硬的范畴,让人想到黑暗或冷酷。里面有“几个国王”,这是童话故事,还是历史转述?他们“停”在里面,“停”这个动词表示他们是在运动之中停留下来,还是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有风/吹进来……”——风是怎么吹进来的?如果风能吹进来,就证明岩层并非那么封闭,而是存有空隙。但不管怎样,吹进岩层的风是厉害的难得的或罕见的。它进来之后,国王们“试图翻身并发笑”,这说明前面的“停”具有躺的含义,如停尸所之停。“试图翻身”,说明国王所在空间的狭小。岩层或许更接近于石头墙壁,因而国王们的空间更像囚室。十九世纪欧洲一些监狱似是这副德行。风进来之后,国王们在逼仄的囚室之中挣扎,但精神看上去却比较愉快。我们发现这种快乐的来源是由外入内的风。
风是怎么产生的?是“我的鼓风机”。我使用制造风的机器,使风穿过岩石,抵达国王们的生活之中。“让他们兴奋”,是强调并深化他们快乐的原因,与发笑属于同一系列。兴奋到什么程度?“散架”。风的强劲与国王的脆弱形成鲜明对照。或许这些国王早已变成骨架。那么岩层则非石头囚室,而是石棺,或者就是覆盖历代国王的地质岩层。这是梦境,还是现实?从鼓风机来看,是梦境;从现实来看,这未必不是一种历史实践。那么由此重新推测,上节仅是描绘狂风吹乱国王骷髅的场面,发笑也不过是对风吹骷髅之时发出声音的比喻而已。国王们散架,折断的手指之上戒指闪着微光。这是对具体细部的描绘。“有的是蓝色的”则更加具体,说明国王的尊贵身份;“有两颗是眼睛”则指眼睛也是蓝色的。两句连写,句法看上去简朴,实则精妙,不仅写出戒指的色泽和质地,也暗示国王内心的忧愁。最后一句比较难解,国王豢养的蛇细心纠缠我,按照创世之典,蛇是诱惑夏娃摘取智慧果的生物,是邪恶,也是先知先觉。国王们,或者死去的历代国王,与我由此发生一种细致联系。
重新阅读上下两节,阐释之心似乎豁然开朗。风到底意味什么?试解:风或许就是我的知识储备或历史判断。我对历史做出的评价不仅犀利而且具有高度,国王因此发生颠覆性变化,但是他们的智慧余泽反作用于我,这可能就是我与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真实面目。

3
剪羊毛的时候
羊们叫得像老年人
和小姑娘,我没意识到它们是一支军队
并没有投降,当我放下礼帽随手割了

几个温暖的气管,我的心里面
也盛满血,分歧纠缠着分裂,影子
倒下之后,总是激起尘土

这是剪羊毛的梦境。剪羊毛既指生活之中的普通劳作,也可指西典之中夺取金羊毛的故事。
剪羊毛之时,羊群开始咩叫。这是它们被夺取自身之物时的必然反应,也是遭受恐怖性侵犯时的正常反应,当然也可将之视为一种强烈而有限的反抗。而将羊的叫声比喻成老年人的声音,或许因为它是一种历尽生命兴衰而抵达透彻的声音;将之比喻成小姑娘的声音,则说明它的脆弱性以及因初临尘世而感到的胆怯和恐惧。“我没有意识到……”证明叙述者对羊群实际内涵的疏忽。这一潜藏的事实是:羊群本是军队,是手持武器的战斗者,而非可以随便宰割的平民。它们没有投降。将之与前面反抗性的叫声联系,更说明羊群的力量。虽然叫声作为武器本身仍属弱小,但它毕竟发出了自己的小声音。
“当我放下礼帽”——叙述者放下礼仪,放下自己的高贵身份——“随手”——漫不经心地切割羊的气管,这是凶残而冷漠的杀戮。我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句子不仅跨行,而且跨节,因而构成本部分的核心。“几个”——不确定,加深漫不经心的感觉,和“随手”属于同一体系。“温暖的气管”——羊的生命本来朝气蓬勃,但现在遭遇杀戮,二者形成强烈对比以凸显杀戮的凶残。这个景象如此血腥,如果由此演绎,我是有点愤怒或不知所措的。幸好下句获得拯救的力量,“……我的心里面/也盛满血……”,刽子手的心也在遭受杀戮的煎熬。杀羊也是杀自己。梦能显示邪恶,但梦也可以纠正。这便是隐藏在灵魂深处的道德斗争。从剪羊毛到羊咩叫,再到割气管,正显出压迫、反抗与镇压的过程。闪光之处是刽子手的自我反省。“分歧纠缠着分裂”——这是我最欣赏的短句,充分暴露混乱而又混杂的痛苦。结尾是悲伤的愤慨的,“……影子/倒下之后,总是激起尘土”。羊倒下,它的影子也随之倒下,这是悲惨的结局。倒下之时激起尘土,营造生动而剧烈的死亡图景,这与尘归尘土归土的平静死亡完全不同。
羊代表什么?或是自然的象征。我施加的暴力呢?或是人类实践的缩影。

4
调焦之后,星象更加错乱
木星周围,飘荡着许多悬丝花园
我的房屋在山顶跳跃着,当我升起

一堆火,这回忆之火
被地心的力量,摇晃成一根荧光笔
我苍白的脸上,画着神经质的蝌蚪
和蚕蛹,有时候,应该退回井中,继续用深水折磨自己

“调焦”——这是通过望远镜了望之时产生的动作。由此入手说明叙述者迅速进入深部。看到什么?“星象更加错乱”。观察星象,说明望远镜不是普通型号,而是天文望远镜。星象混乱,意指星群位置发生变化,与正常秩序不同。使用星象一词,而非星星,可以由此推算,观察工具极有可能是占星术的水晶球。占星术中,星象皆有所指,错乱则意味着负面的凶兆。接着是对星象的细化描摹。天文观测和占星术外貌极其相似,我们可以在二者之间来回跳跃。木星周围飘荡着许多花园,这是超现实画面,和第一部分石头漂浮有异曲同工之妙。悬丝花园,或指花园里悬挂的丝状植物。“我的房屋在山顶跳跃着”,我看见我的房屋,说明在梦里我可以脱离环境或自身,自己看见自己正是梦境的一个特征,也可以理解为在水晶球中(在预言之中)看见自己未来的房屋(未来)。房屋跳跃是古怪的场面,显示它自身的生命性。
使用跨行和跨节引出下节内容。我生火以使之升腾,这比较寻常,但我直接升起火焰,则表明我具有异能,这正和梦境相匹配。火是什么?是篝火?不是,是回忆之火。重复火的同时加以限制,起到强调和深化之用。这火仍是一个隐喻。它被地心引力摇晃成一根荧光笔,想象奇特。火是动态的,不规则的,荧光笔虽然发光,但却是规则而宁静的圆柱体。此时此刻,飘荡跳跃摇晃的错乱场景终于静止。我也有变化,我的脸色苍白,是回忆之火蜕变之后照射的,还是我原本如此?脸上画着神经质的蝌蚪和蚕蛹。表面是皮肤发生收缩而起的褶皱,内里却是紧张而致的生理变化。神经质的出现仅仅是加重强调。褶皱的形状像蝌蚪和蚕蛹,生动而具幽默意味,也指其细碎与渺小。
最后一句“有时候,应该退回井中……”,井是深沉的,是水居之处。这是一种自我劝戒,劝服自己回到心灵深处。“……继续用深水折磨自己”,折磨或许也是磨练,这是给自己指明出路。深井之水接近深邃的思想,由于寒冷而令人冷静。

5
有人在剥
我的衣服,这布满钉子的身体旁边
安放着渔船的残骸,水母们从口袋中滑出
就像溶化的手表,这时她背对我头朝下

仿佛一个女人制造的溶洞,我感到孤独
如果我能孤独得像一把琵琶
我可不可以把她变成我耳中的一片声浪

“有人在剥/我的衣服……”,谁这么大胆?我是睡着还是死了?我或许是一位溺水者。我的身体布满钉子,莫非我和基督所遭受的苦难具有某种相似性?身旁是渔船残骸,这不仅是破败的海滨景象,也可能是我出海捕鱼时所出的事故。水母从我口袋里滑出,说明我的睡眠程度之深或者死亡时间之长。水母滑出的形态像溶化的手表,比喻奇异,令人想起达利《记忆存留》中软似面片的表盘。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本身也有意义与时间的双重转折,因而比较高明。“……这时她……”,说明剥衣服的是一个女人。她背对着我,我因此而看不到她的面孔。她头朝下,弯着腰,说明我的视角所在位置并不理想。
这女人弯腰程度之大,可以形成一个圆形溶洞。溶洞是否双关语而指涉与女性有关的事物,不得而知。“我感到孤独”,或许对此而发,也许别有深意。比如,我躺在海边本就比较孤独,现在有人竟然变本加厉剥我衣服,我却无能为力,不仅加重孤独感,而且新增无助的沮丧。“如果我能孤独得像一把琵琶/我可不可以把她变成我耳中的一片声浪”。这是两个具有逻辑关系的并列比喻,前面一个相当优美,“如果我能……”实际上包含着我对孤独程度或成分的某种盼望,如果我能孤独成下面这副样子就比较理想或舒适:那就是像一把琵琶。琵琶是一种中国古典弹拨乐器,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孤独往往无声,但我现在盼望孤独发出声音(由此更孤独也未可知,闹市孤独或发声孤独比无声更甚)。如果真能如此,我大约可使这位女人发生改变,将她变成耳中声浪,成为我所发声音的一小部分。这是一种渺小而不能确定的期盼,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但却是此时此刻我所能想到的最美妙的减轻孤独的方法或安慰。“如果……(那么)……”这种转折性句式在布罗茨基诗中也可见到,它使关系较远的含义发生近距离联系。

6
睡眠革命进行着
洗衣机里的脑袋们去壳之后
露出绿色的脉管,和骑着山地车的酒精分子

波斯的鹰在山中猎神
我和电影中的坏人一起滑翔着鞭打
少女的泡沫,她们的叫声,被消音器消磨到妙不可言

“睡眠革命进行着”,这是跳出梦境的现实语言。将睡眠视为革命,这是形容睡眠的激烈,而且也有调侃或幽默意味。“洗衣机里的脑袋”,意象古怪,但在梦境之中却也稀松平常。去壳,难道脑袋是核桃或者板栗之属?壳,既是保护层面,也是一种伪装。在阅读之时,它向何处倾斜,与读者取舍有关。去壳之后什么东西显露?绿色的脉管,这更像植物的内部风景。但是随后出现的意象使它的含义发生偏移,以昭示景象的丰富性。酒味,这里是说酒精分子,骑着山地车在走,这是对酒的精辟比拟,写出了酒味的流动与婉转。
脑袋是什么?或许是指衣物。绿色脉管是什么?或许是指衣物内部的植物纤维,而且沾染了酒精。字面含义和衍生含义都该注意。诗歌的丰富性可能来自于对词语的有机联想。洗衣机既是真正的洗衣机,同时也不能排除它是一个喻体。
下节仍写内部景象。波斯鹰这一异国猛禽在山中猎神,猎杀神灵?这是惊世骇俗的图景,更似衣物之上的图案。“我和电影中的坏人一起滑翔……”,这是童话场面,也是一个古怪的梦中场面。为什么是和电影之中的坏人共同做事?1970年代,许多中国儿童更喜欢模仿电影之中的坏人形象,一是他们具有生动可感的人性,二是他们往往具备享乐的生活倾向。滑翔是美妙的,无动力,随风而行,这是自由的舞蹈。“……鞭打/少女的泡沫……”,少女的泡沫何指?洗衣机中的泡沫犹如少女,还是少女本身就是泡沫?鞭打是虐待无疑,但也是有趣的游戏。这是少年不解风情,还是所谓少年式爱怜,犹如方枪枪以追打为形式的爱?消音器消磨“她们的叫声”,实则泡沫声,仿佛看电视之时将声音按钮关闭,人物张口结舌,似乎只有读唇才能显示含义。叙述者认为这种感觉妙不可言。无声胜有声?比较可疑。“消音器”是什么?泡沫搅动的声音微小得接近无声或为一种可能。

7
在糖果店我们拥有珠宝
在电视塔上我们获得飞升
海面上,鲸鱼上吊之后被月亮烤熟

阿曼达,永远是我的,生命之光,
在卷起的礁石上歌唱,雨水过后,
我的脚指白如树根,云中好像有个安静的恶魔
看着我伸出触角,弹奏着漫长的安魂曲,上帝啊,让我醒来

这一梦境发生在三个场景。一是糖果店。儿童把糖果店当作乐园,在这里可以拥有珠宝。珠宝是成年化比喻。对儿童而言,甜蜜的糖果比珠宝更有吸引力。只不过,珠宝外形的五彩斑斓与糖果有几分相似,也能受到某种青睐。二是电视塔。在这里我们飞升。飞升是道士修养境界。作者对道一向比较向往,因而有此刻骨之语。获得飞升,证实飞升是必须争取才能达到的境界。三是海面。场景异常诡异:“鲸鱼上吊……”,被什么上吊?或许只是鲸鱼越出海面的形态仿佛被吊起的样子。这个场面相当恐怖生冷。鲸鱼“被月亮烤熟”更加令人畏惧。或许只是黄色月光涂抹在鲸鱼身上而已,将这种景色和烤熟相联,恐怖而阴森。这是一个精确但不美妙的场景。三个场景迅速转移,符合梦境自身的跳跃性。
下节是对海边场景的发展。阿曼达指哈维斯·阿曼达,她是一尊裸体青铜塑像,矗立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南码头广场圆形喷池之中。她被誉为“大海女神”,一手托腮,静静凝望着芬兰湾。她属于我,是我的生命之光。在“我的”与“生命之光”之间断句,这是作者的一个行文特点,以此形成间歇性语气,也使“生命之光”承担上下句之间的语法任务。阿曼达或生命之光在礁石上唱歌,这是宁静而美好的景象。下雨之后,“我的脚指白如树根”,是原本白色,还是浸泡发白?树根是粗壮的,也是蓬乱或粗糙的。这表明我听阿曼达歌唱的时间之久。“云中好像有个安静的恶魔”,叙述者并不确定恶魔是否存在。“安静的恶魔”,似无贬义,或指安静本身,或指睡魔,或指堕落天使路西法,这是作者自况。它“看着我伸出触角”,是我伸出(我所感觉),还是睡魔伸出(对我施威)?睡魔具有蛊惑魅力,“弹奏着漫长的安魂曲”,妄想让我永久安睡。但我并不屈服,最后一句祈祷“上帝啊,让我醒来”,表明叙述者不愿活在睡魔控制的睡眠之中。长眠梦中其实相当恐怖。叙述者急于摆脱睡眠纠缠,而返回清醒而有序的生活之中。

这首诗写于2001年,共写出七种相互勾连的梦境。不管自生或是模拟,梦本身无序。直观即是启示,而逻辑分析则带来丰富思想。

2006.7.4-8.9.

(来源:文学自由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乎无法改编的20本书
2017换个玩法!心跳值爆表的环球过节指南
一部恐怖片,少年进入自己的梦境之中,看到的景象却异常恐怖
《昨夜的梦》
那些基本无法改编成电影的书
DC史上最贵制作,逼格直接拉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