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世纪中国诗人批判之十三:张曙光

读张曙光的诗,惊讶他对诗歌叙事的着迷。在“1965年”、“给女儿”、“回家”、“电影院”、“西游记”等一系列作品里,很明显地强调诗歌的叙事功能,正如卢小雅兄所说的那样:“80年代中期,当新生代的大部分诗人在忙于抢班夺权,制造诗歌的梦工厂时,他已经开始默默无闻地进行自己的诗歌叙事实验。他的诗歌语言非常自然,接近于日常生活,在句与句之间,他不象一些诗人那样设置太多的障碍,他只是平平淡淡地叙述,既不慷慨激昂,也不故作冷漠,他依靠叙事本身的力量来打动读者。”

事实上,诗歌写作由抒情转向叙事,不仅仅只是一种技艺的调整,而是知识、人生境遇的调整。一个时代过去了,诗歌叙事的降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一年冬天,刚刚下过第一场雪/也是我记忆中的第一场雪。”正是这第一场雪,开启了张曙光对诗歌叙事的执着追求。在他的诗歌里,常常感受到一种难言的沉痛感与荒谬感——“我的一生也许是一场辉煌的失败/但胜者何胜,而败者何败”(《小丑的花格外衣》)”“哦,生活,多么美好的字眼,但/这些也不过是些垃圾而已(《垃圾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我只是个陌生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张曙光是典型的“中年写作”(欧阳江河语),他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渗入个人情感与生命经验。尽管他的诗里一再流露出浓重的虚无与颓唐的心境,他的所谓虚无是一场被苦难的泪水冲刷之后遗留下的阵痛。但并非否定一切,而是有着自己的坚持。“没有预言,日子不过是/一种单调可靠的重复,或许/想到这些你会感到安慰。 ”

读张曙光的诗,有时会觉得过分内敛、朴素。然而对于一个有着精湛思辨能力的诗人来说,质朴将是一种典范。或许“伟大的书,但里面只是一页页白纸。”张曙光是一位有着凝重的叙事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歌结构精巧、平稳,语言趋于沉重感。他的诗歌是历史的记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他的诗歌中会找到那个时代的苦难、荒谬和毁灭——诗人黄礼孩如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茨维塔耶娃:俄语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路标
新刊讯 | 《向度》2021冬之卷(总第28期)
诗人侯马:诗坛上的一个领唱者
搁浅的月光
《失败之书》--诗人的散文 (转载)
第十五届“三木秉凤杯”4029【张曙光】诗歌•那一刻(外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