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人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看陈粒、西川与古为友,溯源嬉皮精神

用当代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史研究者石守谦曾感慨“一代代年轻人离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然而,近日播出的《与古为友》纪录片却告诉我们:谁说年轻人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传统从未远走,它一直是流行文化的良师益友。

2016年,美国著名摇滚歌手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曲家。但很少有人知道鲍勃·迪伦和他所代表的嬉皮士精神,最早的渊源来自唐诗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陈粒

在节目中,唱作歌手陈粒在当代摇滚精神与唐朝诗歌间找到了惊人的关联。

西川

她跟随鲍勃·迪伦诗集的翻译者、著名先锋诗人西川,开启一段探寻唐诗如何影响世界的旅程,以一种平视的态度,进入到唐诗的世界,了解唐诗的写作技巧,还原唐朝诗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唐诗中蕴含的对自然、社会、精神世界的关照,获得唐诗在各个领域中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

西安

西安,一座还原了长安盛景的国际化都市,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摇滚之都。唐朝诞生过的2300多位诗人,大部分曾经生活在此。

西川和陈粒在一个摇滚的西安中,寻访着一个唐诗的西安,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其不会被时间改变的关联。

西川与陈粒

中国人没有记录下古人怎么写诗的,但是当时的日本留学僧把这些记录下来,汇编成了《文镜秘府论》一书。

《文镜秘府论》 日本汉诗学奠基之作

唐朝诗人们借助诗歌,将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感受转化为一种诗意的表达,在诗句中突破生命的种种限制,随心地歌唱。

诗人们会随身带着诗词本,观察一点一滴,再用美妙的词语描述下来,最后用韵律编排一起。

与唐朝的诗人相比,当代大多数人已不如古人这么浪漫了。但新一代年轻人正在试着用当下流行的方式,去诠释他们所理解的诗歌和当代文化。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个充满了诗意、禅意和深意的唐诗之旅,让答案呼之欲出却并不给出具象的解答,这种手法延续了整部纪录片,发问、解谜,进一步撩拨观众忍不住想要了解更多。

传统文化被人遗忘的根本原因是其实用性渐渐被剥离,只有使用才是对其价值的最大尊重。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陷入一招一式的模仿,就会变成干枯而没有生命力的标本。

如能探本寻源,思考发问,找到其中历经时间考验而不变的内核与支撑,并将其转化为处理当下探索未知的能量与动力,传承就会变成自然发生。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纪录片《与古为友:诗歌中的禅意》

文 / 刘珊珊 ,审 / 任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被唐诗选本窄化了阅读
回到唐诗的写作现场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总217】吟诗胜却诵经,读诗要读唐诗
读书笔记 | 《唐诗的读法》
西川:向古人敞开门,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近唐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