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江河丨《神曲》导读

《神曲》导读

丨欧阳江河
 
《神曲》是意大利最伟大的中世纪诗人但丁创作的一部不朽的长诗。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1307年至1321年,作者但丁诞生于1265年,逝世于1321年。他一生一共活了56岁。神曲这首长诗最初的意大利原名为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对但丁表示崇敬,所以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所以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为这首诗的诗名。我们现在读到的中译本,通称为神曲。神是神圣的意思,我们中译本至少有四五个译本。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王维克的译本是公认最具文学性的,最具诗意的一个译本。
《神曲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这首诗一共有100个章节,除了序曲以外,地狱、炼狱和天堂每一个部分各有33章,所以加起来是一百章。整个作品长达14000多行,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史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这个作品通过以炼狱、地狱,还有天堂中各种著名的人物,神话人物、虚构的、真实的人物的对话,一种交响式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神学观念的建构。同时这部书其实终结了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和教会统治,预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按照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T.S艾略特的说法,整个中世纪的心灵是由两个人平分的,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是但丁。没有这两个伟大的诗人,那么中世纪不会结束,文艺复兴时期也不会到来。紧随着文艺复兴时期到来的现代和当代社会,也就会被无限的推迟。由此可见但丁的文化地位,他的诗学地位,他的这个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是和神曲这个作品融为一体的。
先让我们概括性的看看神曲这个作品是怎么写的?神曲采取的是中世纪文学特有的那种幻游的形式,但丁以自己作为长诗的叙述的主人公。然后他假想作为一名活人对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天路历程的游历。那么这个游历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地狱,第二个层次是炼狱,第三个层次是天堂,这三个游历层次也就构成了长诗的三个部分。那么每一个部分又分了九层,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循序渐进的、从下往上的历程。一开始在序曲的时候,但丁说自己迷失了,在35岁时,在生命之半的时候,这也成为很多诗人要处理的生命的中途一个异象。这个文学的中年迷失主题,后来在荷尔德林等好多诗人的诗篇里都出现过,那么最早出现的就是但丁。进入地狱之前,先让我们跟但丁一起进入一个迷途,一个生命的中途。然后迷失这个主题也出现了,他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面。在一座小山的脚下,他看到三只猛兽拦住他的去路,其中一头是母狼,还有一只狮子,还有一只豹。那么这三个动物到底象征着什么?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观念性的,是伦理的一种象征,母狼象征的是贪欲,狮子象征的是野心,而豹象征的是享乐主义。那么还有一种象征体系不是指向三种观念,而是指向三种不同的人物。那么母狼呢象征的是教皇,狮子象征的是法国的国王,而豹象征的是佛罗伦萨这个城市的人。这三个动物出现在但丁面前,让但丁感到非常恐惧。在这个时候,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出现了,维吉尔告诉但丁说,你不可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得指示你通过另一条路径进入地狱、炼狱,最后进入到天堂。所以维吉尔在这个时候作为但丁所崇拜的诗人,也是他这个梦幻游历的一个引路人。地狱和炼狱这两个层面的引路人,最后把他将但丁交给自己单相思的暗恋情人——贝雅特丽齐,最后进入到天堂。
地狱是一个形式上宽下窄的漏斗,一个倒立的漏斗,一共有九层,那么这个漏斗的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这个地狱所控制的灵魂的罪恶就越深重,直到地心。然后从这个地心穿过去以后,是炼狱。那么这个九层我就不细说了!因为时间关系啊,这个第一层是林勃生于基督之前的一个古代的异教徒,他在这等候上帝的审判,其余的八层不同的罪人的灵魂,按照生前所犯的不同的罪恶,这几层罪恶分别是贪色、饕餮,贪婪,愤怒,异教的信奉,还有强暴,欺诈和背叛,按照不同的八个层面,分处地狱的八层。
炼狱呢又称净界,一共有七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的乐园,和那个天堂地狱一样,都是九层!那么生前犯有罪过,但是程度比地狱的落入地狱那些人要较轻一点,然后又已经有所悔悟的这样一些灵魂,按照人类的七大罪过,被分在这里修炼,清洗和锤炼。那么这七个罪被分为是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那么这七个罪过在这儿经过修炼和清洗之后,一层一层地升向光明和天堂。
那么在净界山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了,他把但丁交给在这里出现的贝雅特丽齐。那么贝雅特丽齐带领但丁,引导着但丁饮用忘川水之后获得了新生,然后带领他游历天堂的九重天,进入到幸福灵魂的归宿。而这些天堂里的人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伟大的哲学家,神学家,殉道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以及众天使,还有众星捧月的基督。
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以见到上帝的面孔,但是上帝的面孔如电光一闪迅速消失,最后融为一种幻像,而且但丁在看到上帝形象那一瞬间,他是瞎了眼了。他被众光之光给射瞎了眼睛。作为终极幻象,上帝面容其实是不可见的。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这样一个诗歌写作的、也是幻游的天路历程时,但丁和他所遇到的不同层次的灵魂进行了多声部的、交响曲式般的交谈,一种对位法的复调的交谈。那么对谈者里面包含了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善者,同时也有一些但丁所认为的坏的、恶的著名人物。那么这些人物以但丁自己的看法,钦佩也好,厌恶也好,崇敬也好,被他分别对应于各个不同的层叠。比如他将教皇,将一些他痛恨的官员,还有整个佛罗伦萨的人全部都打入地狱。但丁作为革命者,作为政治家,他曾经参加过推翻佛罗伦萨统治者的实际斗争,而且他加入白党,也成为执政官,后来被法国、德国支持的黑党打败,他被没收了全部财产,被赶出佛罗伦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终身不再回到佛罗伦萨的流亡者。所以他把他的这个具体经历,政治上的、宗教上的一些经历,遇到的各种人物,按照他的自传性质的理解,使之嵌入到诗歌的不同的层叠。但是这首诗也不完全是这个现实的、这个同代人的朋友/敌人的一一归纳。好像有的人对但丁有过批评,说他为了满足个人的怨恨,把所怨恨的人都打入地狱,但其实不然,因为在地狱这个层面里,也有一些象征性的人物,比如说像保罗和弗兰齐斯嘉这一对著名的恋人,比如伟大的尤里西斯。那么所有这些人物在整体上经过诗学的变形,他们和但丁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人,其实都是经过诗意的变形处理以后,才嵌入到诗歌文本的。那么地狱所在的这个诗意空间,把现实的、非现实的人悉数变为了但丁的同时代人,而这个诗学的变形特别重要。它让但丁的写作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诗歌的创造。而这种创造具有的诗学的、另类神学的、意识形态的塑造性质,使《神曲》达到的高度得以不朽。
这里我尤其要提到,地狱篇是整个神曲里面最广泛被阅读,而且它的文学性也是最强的,所以读者应该特别留意这个篇章。这个地狱这一个部分,他的诗学效果,戏剧效果,是特别强烈的,给人印象特别深的。理解但丁的《神曲》,一定要经历初读、重读、多次阅读,这样不同的阅读阶段。这样的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年龄段,对世界和自我有不同理解,这样一种生命的成长变化过程中,重复深读但丁的《神曲》。而在任何阶段,我们在读地狱篇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诗学的享受、启示和震撼。那么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因为但丁在《神曲》地狱篇里处理人物的时候,他是非常巧妙的,令人信服的,用历史人物、传奇人物、以及圣经人物,还有希腊文学、拉丁文学中的人物,恰当的、天衣无缝地与但丁自己同时代的现实人物加以综合、加以杂糅、加以重塑。
炼狱篇和天堂篇对于欣赏和理解《神曲》是不可分开的,不像地狱篇可以独立出来理解和阅读。那么炼狱篇又是三个部分中最难理解的一部分。因为为炼狱篇涉及信仰哲学的问题,相对而言它也比较枯燥。在哲学信仰和失信的赞同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差别,所以当我们从地狱升向天堂的时候,我们度过炼狱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得要把握住从观念到诗歌意象的这样一种整体的过程。所以我们阅读但丁的神曲的时候,我们可能得要部份进入到13世纪天主教的世界中!那个13世纪的天主教,可不是我们现代世俗社会的天主教,这就像但丁所处的那个时代,它的物质世界和我们现代的物质世界完全不一样,是同一个道理的。当然我们要注意到,阅读《神曲》时,我们得把自己是不是信仰天主教,是不是了解13世纪的天主教和当代天主教的差别,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悬搁起来。这些东西不悬搁,难道我们这些后设读者真的要搞懂了这一切,要事先信奉了、理解了基督教义,在信仰上和哲理上进入了天主教神学、置身于它的历史语境和它的知识逻辑的环抱之中,才有资格去阅读、去理解但丁的《神曲》吗?未必。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一切悬置起来,我们不用太深的去碰这一切,我们同样可以进入对神曲的欣赏和阅读。我们应该把这一切作为一个整体,让它作为一个对称性、一个投射到别处的悬置,起若有若无的症候性作用,但又映照我们对《神曲》这首诗的较真的阅读,让领悟与迷惑不解两相辉映。我们要把握住一点,在理解像但丁所处的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和拉丁文化的双重变迁的时候,两者作为对视、映照投射在但丁的诗歌天才之上,激发出他的天才、他的原创性,汇集到《神曲》的诗歌文本时,我们要注意到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但丁本人的宗教信仰、他的古典主义的学问,以及由此带出的种种反应。这种反应里面有反抗,有质疑,有批判,也有信仰和相信、深信不疑的东西。所有这些东西在进入诗歌文本的时候,进入但丁的巨大的诗歌创造力的时候,再变成《神曲》这个诗歌文本的时候,所有他信仰的、不信仰的东西,宗教的、知识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变成了什么呢?不是信仰、知识、学问、历史本身,也不是但丁的自传,那么这一切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伟大的诗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进入《神曲》的最佳途径,就是进入诗歌本身,这是最好的进入,是理解《神曲》的正道。
《神曲》在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加以凝视和提取,形成大致清晰的认知。第一个层面是但丁所使用的语言,这是一种在当时具有欧洲性的语言,即意大利文。但丁时代的宗教官方语言是拉丁语,意大利语只是市民社会的流通世俗语言。当然拉丁语和意大利语有很多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四川话的那种关系。拉丁语是全欧洲的僧侣语言、统治者语言,也是正式的文学语言,它最大限度的涵括了宗教性、神授性、以及知识性和文献性。然而《神曲》使用的是意大利语,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使用了即属于全欧洲的语言,但它又是一种地方性的语言。这跟莎士比亚所使用的写作语言不一样,莎士比亚使用的英语那个时候是一个区域性语言,一个真正的外省语言,不像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的意大利语,尽管也是一种地方语言,但是它具有一种全欧洲性,因为它直接跟拉丁语相通。所以在拉丁语这个意义上讲,但丁使用的意大利语具有一种欧洲性,比莎士比亚的英语更具有一种普遍性。
那么第二点,就是《神曲》的写作具有一种寓象的性质,寓象意味着一种非常清晰的视觉意象。那么但丁的想象,是带有中世纪性质的、带有中世纪历史特征的、带有视觉方法论的心像。但丁所生活的那个中世纪,是一个人们还能够看到幻象的时代,不像我们现代社会已经看不到幻象了。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讲,但丁的想象力是一种视觉性的想象力,它是一种蕴含当时特有的时代特征的心智习性,对应于文学的一种呼魂,一种升华。我们现在已经丧失了这种视觉想象的、接通幻象的诀窍了,但在中世纪,视觉性幻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灵视体验。我们现在除了睡梦之外一无所有,我们对于在日常事务中看到幻象这样一种灵验、这样一种能力已经茫无所知,已经丧失了,而现代人的梦的质量也由此受到了损害。但是在但丁的《神曲》里面,这样一种灵视能量,这样一种高级梦幻的寓象能力,像文献一样保留在文本当中。所以从这个层面讲,《神曲》具有多重意义。其中之一就是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助于我们恢复和追踪即时幻象这个中世纪寓象。因为人类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呢我们的眼睛是一样的,而但丁很少用隐喻,他只用简单的语言,就能把隐喻和寓象协调起来。这非常神奇,是但丁特别重要的一个奉献。尤其是天堂篇里,但丁对这个意象的描述,用词语对光的描述,达到了惊人的直觉力和传达力。这都是但丁能够看到幻象,借助光看到上帝这样一种能力的表达,非常不可思议。而我们当代人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这里面还不光是一个心灵的问题,信仰的问题,也不光是一种诗歌写作的、驱使词语的能力问题,这里涉及了某种更为宽广的、时代总扩力的变异问题。
第三点,《神曲》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尽管在广度上可能不及莎士比亚的戏剧,但在深度和高度上,它达到了有史以来所有文学作品都没有达到的某种极限。所以我们应该把炼狱篇和天堂篇,当做普通人类极其有限的知识领域的一种扩展来阅读。此外,我们人类情感具有不同的层次,从最低俗的到最高尚的不同层次,但丁使得每一个层次上的感情,都紧挨着其他层次的感情,他建构了天网般的、密切的关联性,而且无一不是按照感受性的、诗意的逻辑混合在一起的。这里面有但丁的生平,有他的诗歌意象,有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有欧洲性,这么一种混成物,它是现代心智所难以抵达、难以彻悟的某种复杂处方搭配而成的一种混成物。对于现代心智,我们或许能够理解,比如像忏悔啊苦行啊清教徒啊等等,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于但丁的诗歌,比如说在他的他所理解的那个爱的极限,我们其实理解得肯定不够。现代心智,肯定够不到那个极限的东西。比如说贝雅特丽齐所这个代表的,那个把但丁引领到上帝面前的时候,那种让你瞎掉的光所能够为你打开的那种光明的净界的时候,那种高度、那种深度、那种盲度的爱,到底意味着什么?贝雅特丽齐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丁本人是在一种人类情感的极限,而不是日常性的角度来理解、来领受、来触及这个迹象的,这是最终极限。不是从消费阅读的角度,而是要从但丁所具有的那种人类情感的极限的开拓角度来理解《神曲》,而这是现代人的心智比较难以包容的。所以我们抽身回到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更早的中世纪,置身于那样一种历史阶段里面,来回头看现代社会,回身理解那种宗教的、极致的、极限之外的人类情感,那种灵视,那种灵验,那种想象,那种对爱的领取,以此反观我们自己的现代心智的、现代情感的幅度、深度和高度,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这样一个现代信息的、知识爆炸的、消费阅读的时代,我们要依然要固执地坚持阅读但丁的《神曲》,这个坚持它的意义之所在。
希望我这一番初步读解,能够对读者们在读但丁的《神曲》时有所帮助。这个里面我是特别特别的想让读者们在一生的不同的阶段不停地重读但丁的神曲,因为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礼物,一个神的礼物,是诗歌的终极之光的礼物。而这个礼物在《神曲》里面,但丁把它称之为至福。至福这个观念,进入现代启蒙时期之后,含义与作用已经有所改变。如果我们追溯到13世纪但丁所处的那个年代,至福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这个至福不是现代心智所能注视的。但是,当我们以但丁注视贝雅特丽齐时,我们或许可以听到贝雅特丽齐在《神曲》里对但丁说的那句话:你被自己的错误迷住了。但丁听此一说顿时黯然失色。或许一个中世纪的错误,本身也可以被神力所定的至福扭转,重塑,注视。

那么让我们在贝雅特丽齐的注视下,在但丁的提醒下,进入神奇的阅读。不一定要进入中世纪信仰,而是把这一切在阅读的时候变成另外的东西,变成诗歌,变成诗的启迪、启示和永久的领悟,变成一种至福。好的。再见。

2017年,夏

  根据音频录音整理,并经作者审定授权发表  


丨欧阳江河,1956年出生于四川泸州。诗人,诗学批评家,书法家,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特聘教授,博导。出版十三本中文诗集,一本随笔文论集,以及四本德语诗集,两本英语诗集,三本西班牙语诗集,法语诗集和阿拉伯语诗集各一本。自1993年起,应邀赴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其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


策划&编辑丨褶子君

褶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但丁的《神曲》
但丁与神曲
伟大作家与画家的美妙组合
艺术 | 让地狱的设计者告诉你,干什么坏事会下地狱?
艾略特:但丁
生命就是伟大的朝圣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