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海诗人》网刊第二期 | 封面诗人:胡弦

《江海诗人》网刊第二期封面诗人:胡弦

 

诗人简介

胡弦,1966年生,现居南京。出版诗集《阵雨》《寻墨记》《沙漏》、散文集《菜书》《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诗刊》《十月》《作品》等杂志年度诗歌奖、中国诗歌排行榜2014-2015年度诗歌奖、2015名人堂年度诗人、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等。

低音区

(组诗)

明月登上天顶,那么高,
不可能有谁拥有过它。
如此明亮,看上去和从前一模一样,
不可能有谁失去过什么。

黎明前

黎明前有个人死去了,
树叶沙沙响,空气中的氧
又被重新分配了一次。
黎明前有人在倾听寂静,
水池和窗格在吸收那寂静。
猫穿过人间。雾卷动着,在摸索
更大范围里发生的事。
纸张空旷。黎明前像个低音区。
道路试图从林中走出。死者,
半个身子有光,半个身子,
滞留在昨夜的黑暗里。

戏台老旧。留住某些结局,
必须使用吊过的嗓子。
——抛出的水袖无声翻卷,其中

藏着世间最深的沉寂。

——有兰花指,未必有春天;
有小丑,则必有欢乐。
有念白,天,也许真的就白了。年月
长过一代又一代观众,却短于
半个夜晚。万水千山仍只是
一圈小碎步,使苦难看上去

比欢乐更准确。

——愤怒是你的,也是我的。
悲伤,所有人来分它,就会越分越多……
最后,散尽的繁华都交给

一声叹息来收拾。

那在后台调油彩的人最懂得:脸,
要变成脸谱,
才不会在锣鼓的催促中消失。

去医院看雷默

雷默住院,老婆不在身边,
去看他时我想,

带束鲜花也许最合适。

——看样子,有此想法者
已经来过几个,我把花
放在几个花篮中间,
然后我们吃水果。

几天不见,他的脸似乎白了些。

然后我们走到走廊尽头抽烟。
割阑尾是小手术,他说。
他转过身,想找个地方掸烟灰。
可五千块不算个小数目。
阑尾是多余的,像诗人的怪癖,

去掉它,得付出代价。

然后我们下楼吃饭。
在电梯里,他低头
朝一个护士说了句什么。
那妞儿噗哧笑了,
好像需要安慰的

都是些穿着白大褂的人。

饭罢,他回医院,我去赶车,
回过头来,看见他用手按着肚子。
是的,阑尾是多余的,
但疼痛不是。

冬天的菜市场

天已大亮,水箱里
才刚刚露出鱼肚白。
“没结冰,鱼也许比人暖和。”对此,
卖鱼人不同意,他剖开鱼肉,给人看

正在利刃下滑动的大雪。

但若说今时冷于往日,火鸡
不同意。烈焰般的夏天在它体内焚烧,连尾巴上的毛
也烧掉了。
与所有露肉的狂士一样,在冬天,

它拒绝更衣。

乌龟是裹着心跳的灵柩,
斑鸠,是歌谣留下的纪念品……
但在菜市场,古老的曲谱不管用,这里,
管用的是刀子、砧板、秤砣……
卖鱼人说,如果天持续冷下去,鱼
还要涨价。我抬头看天,看见的云片
像鱼鳞,仿佛,

天空也刚刚被利刃刮过。

鸡公继续在笼子里踱步,
网兜里的蛇继续睡眠。
长案上,青菜绿,萝卜白,
不解痛苦的豆腐软软的,是方的。

博物馆

不肯停下的呼吸,
无法终止的梦……

对于已经结束的一生,

这是否算得上另外的一生?
陶壶还能提起,
但缺少手;
编钟、磬,还能敲响,

但没有听众。

对于它们中的大多数,
这是个无法界定的地方。
带钩扣住空气,铜绿锁着镜面,
一只鼎里盛着的,

既非无限,亦非无。

只有个别器物,比如
这只面具,对一切都满意。
它认为:面,注定消失,

只有面具不朽。

当逝去的时间返回,
已化身为灯盏,

和带有漫长回忆的光。

没有光的时候,它们
分享同一种黑暗。

不可见似乎更顺理成章。

——灾难也许已过去了,
残缺者,要替不在场的事物

说出其意义。

一张床上,
爱情像经过处理的霉味;
云母屏风中,
闪出一群前世般的脸孔。

夕阳是苦行僧。柔和的光
在认识黑暗时更有经验。
摸到石头的人,会顺便摸一摸时间的脸。
许多年过去,信仰与诵经人
都已化作山脉。但在夜深或落雨的时候,
泉声会增大,信仰
会沉得更深,并影响到
某些秘密在人间的存在方式。

云在天上飘来飘去,变来变去,
我们说它像什么什么,其实,
我们和云都知道,云

从来就不是那样的东西。

云一直从事着这样的工作,
不愿在某个造型里久留。
有些越飘越高像永不再回来,有些
则越压越低,进入尘世。
但你很难置身其中,总是转眼间,云

就从某个角色里抽身而去。

自得其乐,呆在具体化的边缘。
多数时候是轻柔的,偶尔从其中
传出雷鸣,和自我解构时难以
消化掉的闪电。
偶尔的,排出整齐鳞片,像一只
巨大的怪兽突然出现在天际。

树  林

长春藤延伸,苔藓低语。
树林深处,斑驳的光影,

像欢乐和悲伤同时在闪烁。

我不知道,当一棵树开花,
是否会唤起,一个人心中莫名的伤感。
而那些从不开花的树,心中
是否曾把秘密的灯盏搜集。
新鲜的幸福曾像花粉。大部分时候,
陷在清苦气息里的蕨类,

像一群人潮湿的灵魂。

在那里,在秋天的午后,
我曾长久站立。自行车铃声
沿着林边大道远去。
当鸣蝉沉寂,枯叶那细小的柄在一声
几不可闻的轻响中离开树枝。
蛛网上,蜘蛛像一辆小坦克,从它
控制的一小片天空中隆隆驶过。

蝴蝶标本

——敏感的触须;

——玻璃下的飞行。

如此悠长的

瞬间:仿佛刚刚开始的软甲、鳞……

翅膀上的花纹,从未修改的预感。

内脏,更深的阴影。

——飞吧,

在比海水和落日还要孤独的南国。

你背部的宁静,
正把现在变成未来。

二  月

雨落郊巷,风拍窗棂,
钟声传得很远。
莽撞的甲虫一身盔甲,呐喊着,

朝人间俯冲。

一阵风会带来什么?也许,
不是叙述,是怀疑者

长久的徘徊让人渐渐苏醒。

蛇取回软骨。树杈间,
空白正在添加它想要的内容。
花香恍如出自苦难的愿望,在它
制造的无底深渊上,

又飞来了摇摇欲坠的蜜蜂。

月亮下的小镇有人在跑步。
老麻雀像一群旧亲戚。
书本长久没人动,绷紧的书脊
突然溃散,泄露了
潜伏人间已久的雷声。

起风了

让我们安静下来吧,

起风了。

让我们安静。
屋檐,树叶,灰尘……
都在发出声音。

——刚才,它们还是聆听者。

起风了,
让我们安静。
让我们听一听,
一只蟋蟀给心情带来的影响。

最后一排

——也许我会谦逊地后退。
无所事事是安静,

摇晃也是安静。

也许我会一退再退,离你们

越来越远。

弯曲的手指能抓住什么?
穷人的幸福,人间的大事,

都自有安排。

是的,也许我会来到这最后一排,
不发言,不表态,
对这世上的一切
不必了然于心。

锁没有后代,
一把锁从不对另一把负责,

也没有忠告。

啪!
它的心脏动弹了一下;
啪!

是它重复自己的心跳。

在两次声音之间,
是锁的一生;
在两次声音之间,
有大片的沉寂,

用来储存生命中的阴影。

啪,啪,这声音,
构成了美学的平行线,
不相交,也不远离。

水  仙

——黄昏的水仙。那球茎
如一颗重新捆扎好的心。
“有时,时光的流逝仿佛是假的……”
他想起曾经在海边的告别。
——多少故事如海水,不能被讲述。
“在被反复审视的球茎中,有一段
被断了的笔尖毁掉的前程。”
又是黄昏,花香带着遗忘的语气。
厅堂幽暗,火光
在墙壁上爬动,
古老的盐水涌向桌椅。

它小,小到
能随风飞起,甚至在阳光中隐匿身形。
——最小的东西是有翅膀的,对于一份
巨大的伤,

它摒弃了喊痛的嘴巴。

像从一首诗中掉落的字,或者
从一粒粒字里掉落的
偏旁、部首,在不断的拆分中取消了意义。
偶尔迷过谁的眼,但它本身
并不喂养寂寞。它无声穿过,落向那些
我们的手暂时够不到的地方。
——它太小了,不像爱,倒像爱了以后

被丢掉的部分。

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低处。
我不知道最后,它怎样安置了破碎的心,
只知道一直有人在说,
要到低处去,
要在那里开出花来。

已很久无人叫我的原名,它躺在
户口本、档案袋里。
多年前当我开始写作,开始使用
另外的名字,以另一个人的名义
流浪,爱,羞愧,接受赞美和诘难,
没有意识到与自我的告别。
只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比如,
面对一张来自某机构的纸片,原名
才会再次出现:
它是怎样越过茫茫岁月,准确地
找到表格中这个被指定的位置?
其有效性,超过了任何抒情和言志。
而在连笔名也被报错的时候,
在这世上,我像个突然陷入尴尬的局外人。
我被呼唤:一次陌生的呼唤,
我说话,同时在从自己的声音中逃离。
而到内心深处,原名
无声而沉默,守着某些我不知道的东西,
陪伴我所有的错误活着。

文 | 庞余亮

这年头,“有人学习造桥,有人学习造船”,胡弦却在“裂隙”中向后走,穿越无数光年,在破败的山水间写下他的沙之书。

“——有兰花指,未必有春天;

有小丑,则必有欢乐。

有念白,天,也许真的就白了。年月

长过一代又一代观众,却短于

半个夜晚。万水千山仍只是

一圈小碎步,使苦难看上去

比欢乐更准确。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我震惊于这首《剧情》——到现在重读依旧如沸油般滚烫,你看不出这油有什么温度,可其内部,如活跃的火山口!

“回过头来,看见他用手按着肚子。/是的,阑尾是多余的,/但疼痛不是。”(《去医院看雷默》)

“长案上,青菜绿,萝卜白,/不解痛苦的豆腐是软软的,是方的。”(《冬天的菜市场》)

“春来急,屠夫在洗手,群山惶恐/湖泊拖着磨亮的斧子。”(《春风斩》)

这是用“磨亮的斧子”对胡弦的诗进行的断章取义的阅读。庸常的生活已把我们变成了“不解痛苦的豆腐”,虽然还拥有着“方”的形状,但却是“软软的”,就像那只倾听沙漏的蚂蚁,搁在生活中的“蚂蚁”,和我们一样,有着软软的肚子。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我以为,当下诗坛缺少一门研究诗人生命力的功课。在通向峰顶的路上,有些诗人从悬崖坠下,有些诗人在密林中迷路,有些诗人索性原路返回。而作为60后诗人,胡弦进入诗坛很晚(大约是90年代初),到了新的世纪,他果断舍弃了令他收入颇佳的散文写作,苦行僧般练习和完成自己,就像诗人奥登所说的:“在语言的习惯中持续不断地熬煮。”

“太多的人已在岁月中走散/带着预感和祈祷的低语。”(《采药人》)

“蛇,从一大堆假肢中抽回软骨。”(《轻寒赋》)

太多的人走散,其实就是因为太多的容易满足,一首诗还没有完成,就有了硕大的帽子,将缺钙的身躯巧妙地掩藏。没有进入青春期诗歌写作,对于胡弦反而不是憾事,他的诗歌渐渐露出了僧衣的青灰,或者,他就是前世犯戒的禅师。

“残缺者,要替不在场的事物,/说出其意义。”(《博物馆》)

“夕阳是苦行僧。柔和的光,/在认识黑暗时更有经验。”(《古寺》)

“小艺术家和大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有无进化。”作为诗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有人完全忘掉了前世的犯戒,而胡弦不,他在晦暗之处寻找,他倾力的失眠症,他疯狂的烟瘾,都在寻找前世之罪的途中,古老的岁月,溃败的山水,他的冲刺长诗的梦想和实践,《葱茏》《雪》《寻墨记》完全可以佐证他在荆棘中行走的坚定。《葱茏》十二章中,旋律、节奏、力度、音区、和声、复调等多种技法的应用,令我惊叹。而极具现代性的长诗《雪》中,序曲、第一章色识、第二章钟表滴答、第三章转换、第四章形辨、尾声,总共六章,最缓慢的第二章,最快是尾声,前面是波澜,后来是寂静,雪慢慢地覆盖,是冰凉的,也是空虚的,宇宙。

“一首诗写出后,它会有自己的遭遇和命运,我一般不为自己的诗辩护或做说明,我相信诗歌是自明的。”

这是胡弦在接受了腾讯书院诗人奖之后的访谈。不辩护,不说明,他内心的山水起起伏伏,在大家沉睡的秋天里,诗人胡弦“……守着雪,和雪的寂寞。”到了长诗《寻墨记》中,胡弦已部分实现了其诗歌理想,他的诗歌线条和色彩在忧郁岁月的浸润下,如敦煌壁画一样,把肉色的部分完全消解掉,成了黑色、铅灰色和褐色。

——黑色、铅灰色和褐色,是这些诗的颜色,更是当下最为缺失的古朴中国的颜色。这是“一念失”对于诗人胡弦的警醒,也是“百年谴”对于诗人的命令。

他听到了,所以,“他是这人间最安静的观众。”(《古龙寺》)

胡弦诗歌印象

文 | 张宗刚

  胡弦的诗雄丽并举,奇正变幻,虚实贯通;轻柔处如流风回雪,陡峭处似云横秦岭,娴静时如美人托腮,奇谲时似乱石穿空,妩媚处如落花依草,跌宕处似猛虎跳涧——整体上呈现为一种要眇宜修、不可方物的复合美感。在他笔下,古与今、中与西的对接,长句与短句、抑扬与顿挫的转换,经验与超验、偶然与必然、哲思与诗情的勾联,犹如魔方在手,生成种种的梦幻组合。胡弦文本一以贯之的,是其对语言、意象的精准把握和感应,对诗形、节奏的精妙掌控和调配,他总能从中厘定出一个黄金交汇点。

胡弦出道至今,一路飙升,凭的是步步为营的真功夫。不动如山岳,动则如火掠。胡弦,他让语言如豺虎,使意象如豹螭,出手快、稳、准、狠,或引而不发,或一击必中。胡弦深谙诗艺的屠龙术,凡文本的轻与重、小与大、缓与疾、文与白,他多能安置得体,收取四两拨千斤之效,犹如蝴蝶的翅膀翩然划过,便能引发一场场诗性的龙卷风。

胡弦诗中,从不作粗蛮的意象植入,语感流畅而不平滑,彰显异质元素的有机融合,充分强化了文本的辨识度和完成度。作为语言的魔法师,他努力尝试种种怪丽的组合与朴实的翻新,使得细部不断完善,技法日有进展。胡弦的书写路径如同杜甫——是一种充分融合了才气与功力、天赋与勤奋的集大成式的书写路径,一种裹挟着鲜活、灵动、丰沛的精气神的渊停岳峙般的存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胡弦,这个洁身自好的手艺人,始终葆有丝丝入扣的专业精神。

置身纯情而功利的诗歌圈,作为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胡弦,虽俗务交缠,仍无碍于诗艺的稳步向前。纯粹,宁静,超然,在主体和外界之间,胡弦建构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以其出色的抗干扰性,护守一己内心的澄明。写作中的胡弦,是澹泊的、恬静的、和谐的、出世的,又是尖锐的、愤怒的、警觉的、清醒的。这样一种原生状态的尖锐、愤怒、警觉和清醒,是其葆有内心本真的强大例证。

世事沧桑,胸中海岳;因了诗学场域的平稳拓展,一丘一壑,皆铸就山河连绵。胡弦,这个低调的书写者,可能真的在创造着现代汉诗的奇迹。

《江海诗人》(纸刊)由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办

2018年元旦期间推出创刊号·2018年春之卷

大16本,每期112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3月31日一日一诗胡弦:《清明》(读诗版)
诗歌: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广东】张景媛《黎明前的黑暗》指导教师:陈工民
《人民诗界》2018年第1期目录及封面英雄诗人推介
中国诗歌报微诗创作室43期《……夜……》《一年又一年》心得交流锦集
诗歌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