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期名家||庞培:看书


看书

庞培

我一直在看书:时而打着呵欠,时而容光焕发。书中仿佛有一个童年的我,一个11岁时的我,一个沿着乡间土路一大片风中起伏的麦浪渐渐走远、头上冒着汗的少年。那少年在那个说不出准确年份的夏天,在经过中国江南的水乡村野时,瞬间爱上了这个国家,爱上了充满各种迷人修辞的世间万物。我看书,有时能看出我18岁做工人时的场景。在字里行间我看到我原先呆过的造船厂的巨型车间:轮机车间。各种畅亮的光线,四壁大小不一的机械,全都无一例外散发出机油和铁屑味。散发出工资收入不高的工人们内心沮丧的气味。我看到码头上方的门吊、起重机。透过铁锈红、桔红、火红的油漆,我看到我们这里的长江。辽阔的江面,闪闪发光,似乎被夷平了屋顶的火灾现场,刚刚塌陷的火焰。周围交织着凝固的白云,厂区建筑物的阴影。我继续往下看,看到郊区的雨,雨中一对年纪小的恋人。一个幸福的眼神,就让漫步雨中毫不在乎的双方心满意足。惟有一部幸福的书,才有可能让读者心满意足。这情形跟男女相恋十分相似。《广岛之恋》的作者杜拉斯说:“书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爱的故事。”而书作者想要达到幸福,达到美妙感知的圆融境界,又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不,这不是一种能力,几乎是一份幸运者的天籁,是凭空而来的创造,跟耶稣当初把一缸水变作美酒一样!有时我会觉得,以我儿时不谙世事的眼光看今朝的我,深陷在永远只增不减的书堆里,书越看越多,亦越看越傻,几乎跟书架和墙壁一般枯燥阴郁,也跟墙壁般纹丝不动,他一定会诧异、抱怨;一定会嗤之以鼻的:看看这呆子!多少无趣,多少难过……。那名天生爱疯玩爬树上墙掏鸟蛋的小男孩,一定根本瞧不起这样的人生!书、书——除了书还是书……什么玩意儿!事实上,我完全赞同一名顽童的想法。世界上没有多少事情,没有过多像样的真理,能够去跟一名顽童的玩耍心思和念头媲美的。更不用说用心较真了;人类的文明,一多半是小孩子赤脚爬树爬出来的。模仿和冒险,其精神正是文学和哲学,或许,亦是一切人类艺术的精神。人们总是在乡野肥沃的田野上,或是在书中愈行愈远。儿时不好学的我,跟年纪大了嗜读成癖的我,是同一个我,同一个我有时要把头探出书外,探到另一个我的想像的乌有乡去打量一番,禁不住心痒痒地探寻一番。书和童年,堪称互相咬合的头和尾,早已在人生的途中交相辉映。6岁的我看将来老年的我,正如一名文学著作贴心的老读者,在别人的书和文字里回顾他自己的童年;……书籍,是旷野过夜的人的抱团取暖,最具体直截的文本象征,在西方是《十日谈》,在东方,大概就是《世说新语》、《剪灯新话》一类了。上升到更加纯粹的艺术形式;诗歌之精彩纷呈而言简意赅,那么,中国的《诗经》匹配于美丽的《荷马史诗》,不会弄得太过乡野气罢?

或许最终,人们的一生堪可抽象成几小页书。也即:少量的诗句,含沙射影,以及叶公好龙。正如国人喜欢的楹诗和挽联,上下左右,里外前后对仗。一个人一生中对爱情的体验,他恋爱的可能的次数,亦正跟一部四百页长篇小说中大概拥有的插图数量相差无几。这是十分偶然的吗?书象征一切:自然、命运、始末、渊源,囊掠着,几几乎预兆着古往今来,人类可能或曾经拥有过的一切创造物。书籍,也同时创造了我们:我和你。

博尔赫斯语:“天堂/应该是可能的图书馆模样”(《关于天赐的诗》)。马拉美:“所有的书都是同一本书。”(《哀诗》)

有时候,书的生老病死。书籍的衰老,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生理范畴,读者渐渐老去,而一本(他或她听钟爱的)书却越来越年轻,这一席慨叹,我隐约记得,是《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最终的心酸之语,亦是一切亲炙文字的书籍作者们的肺腑之言。

跟活人一样,书亦有美色、服装、语言、谈吐……亦有郎才女貌也似的姿容气质。好书的味道,只有愈来愈好,走不得样的。

书亦有山河岁月,前世今生。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一书作者德布林,德国作家。他的一篇名篇《图书馆》,寥寥千字,却道尽世间沧桑,亦是我毕生读到过的关于书籍和阅读最好的文字了。我不能指望读到比他更好的文字了。可惜不能在此全文抄录。

遗憾,有时是一名诗人终身的职业。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的《赠花卿》。作于761年。

德布林(18781957),写的是一个扫烟囱的男人,偶尔有一天闯跑进一家图书馆,一时被眼前这么多各种文字的书籍,以及馆内肃穆文雅的氛围所深深震撼了。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常来这间图书馆,也不翻书、看书,只是坐着,有时半小时、一小时,不说话,他试图让余下的人生,跟墙壁四周的那些书一样默不作声。他果真获得了新的变化,几乎是不一样的新人生,他坐着,似睡非睡,头脑中充满了各种跟从前不一样的冥想。几乎可以说,前来检索借阅的那些读者们,一个个认认真地看书,而他却看起“图书馆”来了,好像,经常地,这名原本卑微的人,有着跟其他人类不一样的思索的瞳孔……

就在这间图书馆里,这名扫烟囱人“……生活了许多年。谁都知道,他是一位态度严肃、深思熟虑的人。谁也都说,他因对于书怀着崇敬的心情,所以不敢去打开一本书。毫无疑问,他对书怀有一种深深的崇敬,但阻止他看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掌握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方法。

几乎像寓言的这篇短文,就是在这样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中结束了。

我身边这些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堆在我房子里,桌子跟前的人生,也一样,仿佛赞许似地,点了点头。

作者简介:

 庞培,1962年生,诗人,散文家。早年曾在江南各地漫游。散文著作有:《低语》《五种回忆》《乡村肖像》《黑暗中的晕眩》《旅馆》《帕米尔花》《少女像》等。现居江苏江阴。

《秦直道散文专页》第24期(2016年1月18日)目录 

每期名家

庞    培…………………………看书

编辑推荐

陈东东…………………………常州人的关于“上海”的三阙词

文鉴
沙漠子…………………………红梅花儿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 界 书 屋
末日焚书
藏书
庞虚斋收藏的清代名家手札
读书感想录1-6
央视小众纪录片,突然翻红:当代年轻人,为什么只爱刷短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