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臧棣:一种被称为格丽克的肃穆

人生很重大的观感丨第634

Guim Tio Zarraluki


11月6日,第3期小文读书会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诗人、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臧棣老师。臧棣老师与小文读书会主持人、初岸文学主编文雯,以及书友们共读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集《月光的合金》。

臧棣老师从一首咏物诗开始,分享了自己对露易丝·格丽克诗歌的独家看法。小编觉得每一个字都很精彩,不容遗漏,特别将直播中臧老师的分享内容整理成文,以飨更多读者。

01

最资深的格丽克铁粉


据臧棣老师回忆,他最早读到格丽克的诗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一位非常出色的译者彭予,曾在1989年编过一本美国现当代诗歌集——《在疯狂的边缘》,向中文世界介绍美国诗歌最新的情况和进展。在这本书里,他大概一口气翻译了露易丝·格丽克的7首诗,可以说此书给予了她的诗歌十分重要的篇幅。
 
相对于大众读者对露易丝·格丽克的陌生,臧棣老师介绍了格丽克在美国诗坛的“辉煌”:在美国当代诗坛,格丽克是一位非常有名望、有实力的女诗人,获得过美国最重要的诗歌奖——普利策奖,也获过在美国诗人同行中比较受重视的诗歌奖——史蒂文斯奖。她在美国既有广泛的读者,也获得了专业领域的认定。
 
针对外界对于格丽克“诺贝尔奖冷门”、“写得比较出色、至多只能算是优秀的诗人”等质疑,臧棣老师则以自己多年追踪格丽克诗歌的经验而言,认为格丽克是堪比艾米莉·狄金森的大诗人。

 
02

格丽克的肃穆



瑞典学院给格丽克的诺奖授奖词这样说:“因为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这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朴素,这也是臧棣老师认为格丽克的诗最突出的地方。
 
“我们一般称一个诗人朴素,可能是他的修辞、造句,风格意义上的朴素。然而格丽克的朴素,类似宗教修行意义上的严苛、肃穆。她的诗歌精神,以及她使用的语言背后,包含一种接纳,或者说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一种非常严格、自律的方式。
 
朴素跟诗歌的关系非常复杂。比如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她有朴素的一面,表达简洁,意象清晰、鲜明,包括她的行文,没有用那么多缠绕、繁复的句法。按中文世界里面的诗歌标准来讲,这可能都跟朴素有关。但是在西方的想象力里面,比如说我们看到哈特·克兰、弗罗斯特、华莱士·史蒂文斯、艾略特这样的诗人,甚至是前几年获奖的希尼,他们都要求一种繁复的、雄浑的、威严的、波澜壮阔的表达方式。作为这样的大诗人,才能够在当代立足。又比如像欧阳江河这样的诗人,包括我的朋友麦芒,诗歌的表达方式在想象力上有一种汪洋恣肆的感觉,色彩非常丰富。”
 
而格丽克的表达方式,臧棣老师认为跟她个人的生平可能有很密切的联系。比如她得了很长时间的厌食症,山珍海味摆在她面前,对她来讲跟草根树叶没什么区别,味道寡淡。所以她能够抹去繁华,体现最本真的、最素朴的、最贴近自然的,没有任何矫饰的东西。
 
“在当代汉语世界里,一个诗人,想要用朴素的、极简的方式去写作的话,是可以写到一个很有水平的分量,但是在汉语的表达里面就会显得单薄。比如说我们看当代一些带有口语色彩的诗,它非常直接、有力量,带给我们快感。但是从诗歌阅读的角度去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它没有什么回味的韵律,能够引起深思的印记。格丽克的朴素不一样,包含一种非常深的寓意,值得我们去玩味,去追踪其含义。她的这种朴素能够带来独特的诗歌氛围。

03

以格丽克的《牵牛花》为例


 
我在另一生有什么罪,
就像我此生的罪
是悲伤,不允许我
向上攀登,永永远远,
无论什么意义上
都不允许重复我的生命,
在山楂树中受到伤害,所有
世间的美我的惩罚
正如它是你的——
我的磨难的源头,为什么
你已从我身上取走了
这些像天空一样的花朵,除了
把我标记成我主人的
一部分:我是
他风衣的颜色,我的肉体赋予
他的荣耀以形式。
——《牵牛花》
 
“牵牛花是很常见的一种花,在我们日常的观感里不太起眼,很朴素。这首诗语言比较简洁,没有什么过渡的修辞,比如说'我在另一生有什么罪,就像我此生的罪是悲伤,不允许我向上攀登,永永远远……’”
 
臧棣老师表示自己写诗很难会这么直接。女性诗人写作存在一种优势。比如艾米莉·狄金森、芬兰女诗人索德格朗,包括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的诗。诗歌里面有一个直接的力量,被特别优秀的女性诗人很好地,以非常自然的方式,揭示出来、表达出来。
 
“《牵牛花》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发现格丽克的特色,她能够以小见大。在很小的事物里面,体现'人生很重大的观感’。在日常物象里面能够看到一个很深的寓意。这首诗表达的特点,从熟悉的事物,引出背后可能包含着的深意,那种可能被我们所遗忘、忽略的深意。牵牛花这样一个意象,看上去很单薄,但包含了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存在于其中很激烈的东西。它有自己的一个灵性,它有自己的一个故事,它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前世,是我们的一种罪,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上的轮回。”
 
“在西方的现代设置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现代性,作为现代审美的标志,它特别强调戏剧性的情景。再看这首诗,我们一般写咏物诗,我们容易写成一首静物诗,用静观的方式去体味意境。那么在这首诗里面,我们大家细心去体会,它其实包含了你和我之间的对话,它设计了戏剧性的情景,有一种动感的韵律。”
 
“这首诗最后两句'我是他风衣的颜色,我的肉体赋予他的荣耀以形式’。牵牛花这么柔弱,但有另外一个形象,是上帝,是神的风衣。在这里格丽克用了很微妙、很巧妙的修辞,在'我’的生命里面,'我’的颜色里面,'我’不仅是一朵小小的牵牛花,而是一个上帝作为造物主的反应。”
 
“所以诗人兰波给诗歌的一个定义:为什么要写诗?其实就是因为诗歌能干成这件事情,它改变我们在现实中的形象。一旦你接受诗歌的文字,一旦你进入诗歌所展现出来的这样一个生活轨迹,一个存在的空间,我们等于是被改变。”
 
臧棣老师非常认同兰波的观念。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活得很累,但是你一旦进入到诗歌的世界,屏蔽掉一些现实的压力,一些现实的羁绊,再去接近文字,所启迪给我们的就是最生动的、最有希望的一个世界。
 
“就像《牵牛花》这首诗,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个更和谐的方式去跟身边的事物,跟小花如何共处。那么它受到伤害也是意味着我们受到伤害,当我们可能很绝望的时候,如果能把这些自然、美丽的花卉当成安静的听众,会得到一个精神上的缓解。”
 
格丽克写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有很强烈的诗意和抒情性。臧棣老师表示,如果善意地去理解诺贝尔奖今年的颁奖意图,它可能代表西方的文学观念正试图对诗歌重新启用或重新追认。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充满压力、充满撕裂的没什么诗意的世界里,其实还是有诗的一面。颁给格丽克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可能是对某一种诗歌功能、诗歌质地的重新肯定和强调,特别是在现在这样纷乱的世界里。
 
“格丽克诗歌表达的那种严谨,跟美国当代很多诗人那种随意性的表达不太一样。她用日常语言,偏爱简单的语境里面编织语言的意义,无害化地使用很简单的词。每一个句子连起来就有一定的意味,就是场景的切换之后,有一个非常深的寓意在里面。”
 
臧棣老师认为这很难能可贵。“格丽克诗歌写作是需要一个功底,或者说需要一个功力。如果我们对语言有敏感的话,我们放弃一些对当代诗的偏见,会发现她的表达非常亲切,像一个朋友之间的交流,把你邀请到她自己的感情世界里面,跟她产生共情,你会感受到她表达上的那种绝望,会激起你跟她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原来埋在我们潜意识里面的东西会被召唤出来。这种召唤一方面能让我们清除掉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沉重,另一方面,能让我们生命变得更纯粹。


04

如何运用古典资源



“在文学的创作里面去借助古典、神话资源,容易形成不同的套路。很多人会产生一个误解,自己好像本来很渺小,用了一个庞大、神秘的东西,是对自己作品的提升。实际上,很容易写飘。神话它毕竟是一个想象性的经验,幻象性的经验,它不是一个实体感受,它是神秘的,隐含宗教色彩,它所展现的世界,跟一个真实生命感受的世界是有距离的。”

臧棣老师认为这就涉及到一个话题: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去反观、检视、反省我们在这个世界里面所处的那个形象,或者说所陷入的境地到底是什么样子?格丽克的诗使用西方的神话资源,从神话的视角来看待,生命究竟值不值得?在这样一个容易感到荒谬或者是充满生存困境的世界里面,怎样从内心信念的角度给予生存一个理由,去看待我们所受到的苦?
 
格丽克早期的代表作《哀歌》里已经讲到了。神创造的世界充满野兽,我们跟动物、野兽或者很丑陋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被他们裹挟,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们伤害。人处在这样一个困局里会感觉自己孤苦无依,那种孤独感非常强烈。于是这种痛苦、绝望、孤独的感受如何去消化它?
 
上帝升起——他巨大的身影
黯淡了他的孩子们沉睡的身体——
跃入天堂。
那一定是多么地美啊,
这尘世,当第一次
从天空中看到。
——《哀歌·净化》
 
最后诗中讲到,上帝创造地球的时候,他从高空的角度回望于地球,他发现这个蓝色星球“多么地美啊”。格丽克写神的视角和一个从空中俯视视角,是为了体现我们生活中遇到困惑的时候,通过我们的灵魂可以飞升到高空,去眺望、去超脱地看待我们所在地球或者地面上的困境。通过诗歌,我们改变心境和观看的角度,会发现其中美丽的一面;假如我们只把自己绑在地面上的话,就看不到自己存在着美丽的那一面。
 
臧棣老师还讲到格丽克的诗其实体现了“生命的神圣性”。“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孤单的或者渺小的,但是在我们渺小之中就像朵小牵牛花一样,我们生命里可能有它自身的一个神圣性,或者说有生命的意义存在。”
 
格丽克写神话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去借用神话题材,而是要反观、反思,把它当作生命中最根本的处境。她把那些神话人物作为一个现代人物来写,这很有意思。比如她写希腊神话女妖塞壬是一个酒吧招待员。读了之后,(会感觉)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可能也有某种很神秘的机遇,还未被开发出来。像诗人海子所讲壮丽的那一瞬间,漫漫一生,只要有那么几个瞬间,可能会构成一个很强大的安慰。所以格丽克的诗有一种启悟、启示的作用。

05

臧棣&雷格对谈



本次活动,诗人、初岸文学总编辑雷格老师也来到了小文读书会现场,他就自己所关注的格丽克诗歌写作的几个问题,与臧棣老师做了一番对谈。

雷格:我认为格丽克的诗不仅仅是朴素,她的诗中各种诗歌的手段其实蛮多的,这可能与她上过诗歌写作班的经历有关。她的这种技术化的倾向会不会影响了她生命意识的直接表达?
 
臧棣:对,如果从修辞方面来讲你说的我觉得非常准。比如她在一些意象的使用上,格丽克比狄金森更直接一点。她每次都要想一个主题或者一个什么样的戏剧性情境,她主要让那个场景来工作。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确实她比较间接或者迂回。
 
雷格:露易丝·格丽克谈到自己从小一直写作,她一直强调自己有一个野心,哈罗德·布鲁姆有一个“强者诗人”的概念,你认为格丽克是不是一个强者诗人?
 
臧棣:按照后来布鲁姆讲的,就是诗人与诗人之间有个竞争。我认为格丽克是一个非常强悍的诗人。你看她直接写灵魂,写生命的那种创痛、创伤。作为一个女人,经历厌食症、离婚厌学,还有一些精神上的困扰。她在诗歌情感和情绪的一个分寸感的把握上,还是非常得体的。她在悲伤和理智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比如他写野鹅,或者写草地,写那种心声的时候,她能够迅速地得到心灵内部的自我治疗,这需要一个很强大的灵魂,所以我觉得她是一位强大的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格丽克的诗如此简单,何以成为经典?
亲近 露易丝•格丽克​
要去想像才这般艰难
【原创】斯日古楞:读诺奖格丽克(外一首)
读露易丝.格丽克的一首诗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看这一篇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