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文化与当代道德的有效把握

评文选德 《﹤道德经﹥诠释》和《﹤论语﹥诠释》

    活着,我们不能缺少终极关怀,不能不关注社会、人类、民族、国家的命运与前途,不能丧失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性。一个人总该有一些道德来作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提升和精神滋养的具体凸现。可以说,道德是人生个体立身与处世的修善之本。往往一个有道有德的人是会受到世人所歆羡和钦敬的。因为他能够凭借自身思想修为和人生德行,去善化周围的矛盾,去影响期待诚信的人们,促成身边的人在不断同化中填补精神的空虚,抚慰心灵的创伤。与佛默然缔缘的人,虽视万相如空,但求承传千秋。大千世界,幻化难测,水中花,镜中月,曾为不少因之情结千千,然又些许明眼窥获真谛。他们非智语迭出的莲客听众,亦非馨香浸染的丹徒同人,更非成仁取义的孔孟门生,却能谑称自身近佛近道也近儒,完全一副性情中人模样。在他的们的内心深处,虽有生活与生存的苦痛却不为出世和入世所左右,为的是在民众面前做些实事,想的是为国家昌明尽些绵薄,在他们的灵魂高处,不因微利和虚名的诱引而困惑眼力与足迹,奢盼着能望见不断滋养自信的智源活水,履行着可迈出悄然伸延自新的心灵历程。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璀璨的华夏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长河浪花涤荡出闪烁光华的朴素唯物和仁义经世的思想;同时,也造就了二位足以同齐的道家先知老聃与儒学圣人孔丘。老子在生活中汲取修身处世的精神思辨,开启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滥觞,仰仗道学圭臬《道德经》,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史上传颂千古、影响百代。而孔子一卷《论语》使得 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在浪漫时尚的胜地达成温古明经的共识,不难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华传统文化将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担当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和孔子思想学说的重要载体,《论语》必定为知识经济熏染的时人含英咀华。文选德同志在已是注家蜂起、解说纷纭的新时代,以淹雅的学养器度、坚实的古文根柢和遒劲的写作笔力,熔铸现代人的意识和使命感的眼光,认真审视两千多年前道、儒二家显学的传统文化的现时代价值,在对《道德经》和《论语》的重新注释中提出诸多新的见解,努力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滋养,积极为和谐社会中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与和谐人居、社会主义荣辱观下的时代特征与内在涵蕴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激励与伦理教化等方面作了有效的理性思考。

    “'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也好德也好,都是无私的。人要依'道’修'德’,亦应无私。”我们应该是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人民服务,使他们得到好处,而不能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迷失自己、沉沦道德,断然忘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古训。古往今来,多少贤达仁人以道为本,修养身性,忠爱国民。作者不但在理论视角上古今融会、参考透析,而且进一步以时代视角补充理论视角的静止呆板。道家哲人穷尽一生不断探究与思索,所秉持的思想理念及其制度设计都是着眼于具体的政治活动与社会追求,是为了达到其设想的理想秩序,加之其实践家的角色定位。他们往往不得不裁减自己的理想设计去适应现实需要。时代的变化,促使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被打破和重塑,置身其中,不能不出现思想上的波动、游离乃至变化。作者抓住变化着的时代背景因素,重新审察《道德经》,在整体分析道家思想成熟的理论特征之前,往往都要先交待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得其研究极具时代感。这样,既区别于以往比较单薄的辞条叙述,又有别于单纯的理论阐释。可以说,古今理论参照之纬线与时代重新考察之经线的交织,成就了《〈道德经〉诠释》的研究新视点和行文新思路。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是一部言行录,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追记孔子的言行。其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涉及哲学、历史、社会、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忠、恕、孝、悌、宽、信、敏、惠、智、勇、刚、毅、温、良、恭、俭、让等道德规范,或者说从朴素的自然法则中演绎出来的生命的大智慧,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时至今日,仍不乏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作者认真地研读充满“之乎者也与焉哉”的孔丘圣人儒雅言语,品读简练流畅、雍容和顺、迂回含蓄的儒家学说行文风格,悟读内容丰赡、用意深远、着眼独到的久传不衰时代慧语;详尽地探析孔子关于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求官、从政、忠君,如何爱民、保民、亲民、仁民、富民、育民、福民的宝贵经验和教导。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其思想学说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德政与礼治,其天道观是唯物崇尚自然的,其人生观是重实践、重人伦、重内省而积极投身于社会现实,其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疏导的普及教育,其经济理念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达以得民安民,其军事思路是“足兵”、“武备”以反对擅灭人国、擅灭人祀的战争征伐而不一般地反对所有战事。同时,孔子穷其大半生的精力,立杏坛以授学开私人教育之先河,救典籍于整理弘传统文化之流播。“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成就了孔子“万代师表”的悠悠英哲名;《诗》、《书》、《礼》、《乐》、《易》,彰显了圣人“世界先贤”的熠熠赤子情。孔子仰其忧患心思与情怀,诵诸道义仁德文章,影响千秋,彪炳万里。以“仁义”为内核、以“中庸”为准绳的伦理哲学,以及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而长青犹茂,成为中国社会的立国安民思想。作者在精心诠释《论语》时,显其瑜亦不掩其瑕,客观冷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潜心审察由于时代局限致使的孔子思想学说不可避免地带有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

    今天,重提“道德”,重温《论语》,并不与社会主义经济时代的开放思想相悖离。反而,“道德”和“仁义”的重塑,为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人们创设了优良的避风港,使人们的脆弱心灵得到了有效的寄托和慰藉。文选德同志审视纷纭世象,站在选择与诱惑的时代路口,先后写成了新作 《﹤道德经﹥诠释》和《﹤论语﹥诠释》 。作者一边斟词酌句,虔诚地对堪称东方道德教育经典又潜在的影响了西方伦理教育的《道德经》和《论语》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诠释;一边审时度势,认真地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影响的新时期人们奉献出一份精神的食粮。一种高屋建瓴的哲学研究思维宛若时代春风,导引人们用天道自然的坦诚人性和朴实心性来充实自己、妆扮人生、创造价值、影响他人,镇静守柔,不生贪欲之为,以促使天下达成安定祥和的太平盛世作为人生理念。作者怀抱一颗道德之心,倾注一份虔诚之情,熔铸成一篇令世人钦为立身准则、让后人敬为做人典范的道德文章。

    《道德经》和《论语》都是一部年代久远、体量博大、内涵丰富、道理深奥、文字怪僻的中国古文化经典。作者不顾年过花甲,怀天下忧乐之心,度人间正道之曲,焚膏继晷,皓首穷经,从学术思想的角度和层面,导引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重新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继 2003年推出《﹤道德经﹥诠释》之后又写成了《﹤论语﹥诠释》煌煌大书,以其理论建树和实践关怀为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做出了不竭的努力和显著的贡献。诚然,尊孔读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极为耀眼的。在《﹤道德经﹥诠释》和《﹤论语﹥诠释》中,作者采天下已然精华,而又发前人未发之覆,睹今人未睹之秘,融会古今,形诸道德篇章。同时,作者以充溢勇气和毅力的学人风范和仁者精神,于不倦而清醒的诠释中,激励国人对老学精华《道德经》与孔学精髓《论语》加以珍视和传诵,用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于以虔诚的审视与弘扬。所以说,作者在《﹤道德经﹥诠释》和《﹤论语﹥诠释》的通俗晓畅文字中,流淌的历史感悟性情和理论思考视角是难能可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孔子的仁学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其文化内涵是什么?
老子和孔子,谁在西方国家更有影响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读书随笔005.南怀瑾《孟子旁通》
《道德经》和《论语》都具有复古倒退思想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