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叙事的形式与意义:《红杏》解读
 赵晓梦创作小说拥有鲜活的语言感觉和敏锐的悟性能力,尤其偏爱并擅长于设置小说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个性把握,超越了传统小说对行为情节、心理意识的眷恋而直奔小说话语意义的建构,《红杏》在这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显示出小说叙述艺术的拓展和实绩。
    《红杏》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而又凄婉美丽的故事,就是关于叙述者如何发现,寻找妻子红杏的故事。故事是在叙述者“我”本能性地醒来发现妻子红杏丢失后开始叙述的,寻找妻子红杏欲望驱使“我”到了一个陌生而奇特的小镇——涉(注意该词的本源含义),这里是红杏的家乡,在那里找到了三个都自称叫红杏的女人,一个是老态龙钟的寡妇,一个是放猪的杨二嫂,再一个是中学教师。三个红杏对“我”构成敌视与引诱,怀疑与接纳的矛盾关系,一个想谋害“我”,另外两个却保护了“我”,并让“我”获得了爱的满足与温暖,现实的深渊唤起了拥抱记忆的欲望,叙述者追忆起他生命中曾经拥有过的“琪”的温馨,记忆的触须向叙述的时空里伸展,叙述者与作者时而重叠,时而分裂,造就了叙事的语言缝隙,穿梭于时间上的过去,现实与1997年,空间上的烟城,涉镇与轮船上的某个房间。故事显得曲折而美丽,设置了众多叙述悬念和圈套,直到智者老渔夫解开谜底,女人只生活在男人的想象里,任何对女人的寻找都缺乏意义,叙述者建构的故事大厦被瞬间性地折除,文本中的意义却凸现出来,叙述谜局却变成了意义的谎言,是叙述中的有意欺骗?抑或是对预想读者的指导?叙述者因失望而包含指责目光的读者而退场,真正的作家开始上场,拱拱手说三个红杏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并告知连叙述下去的欲望也没有了,这样形成文本显著而独特的叙述视角:二重叙述,即叙述者的叙述和真实作者的补叙。高明的作者在文章结尾里以三封信的方式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但又把红杏、琪和陌生女孩的身份推上了再一个叙述圈套,作者赤裸裸地站在文本中,像飘浮在空中的一片枫叶,叙述对象却又被推向了朦胧而神秘的背景。
    赵晓梦在《红杏》中过足了小说叙述的瘾,语言像一根魔杖伸向心理意识的黑暗角落,完成了从谜到谎言,从结构到寓言的重建,一种心理意义和话语形式之间的整合,在叙述的断裂与修复,颠覆与结构,感觉与词语之间既显得游刃有余,又追求故事的深层意义,爱情的心理与欲望阐释,或者说是男性作家对女性潜意识的梦游和心理探险,由此而敞露了《红杏》的精神分析学文本意义,文本写作或话语叙述即作家潜意识的升华,幻想的满足与修复。
    《红杏》叙述的再一个深层意义就是对寻找本身的哲理思考,小说以“一个人走进森林,最远能走多远”作为全篇题辞,而整个故事就是对红杏的寻找,红杏不过是虚设的人物,而寻找到的小镇,作者命名为“涉”倒是很有意义,涉即跋涉,喻示着事物的寻找始终达不到目的,其意义在于寻找本身,过程的辉煌超越了目的的音调。
    《红杏》的文本叙述共八部分,从回忆性的叙述到现实性的呈现,从叙述欲望的建立到写作欲望的消解,形成了鲜明的结构主义小说特征,结构即意义,小说中谜一样的人物和结构安排是否象征着赵晓梦的某种醒醒悟:花事缤纷只能铸造生命的外壳,生长在其间的却是那精神与欲望的追求。
    《红杏》的语言摇曵多姿,尖锐刺激而又形神兼备,叙述的抒情氛围将产生一股浓烈的心理磁力缩短阐释与阅读距离,读者的丰富感受也在自己的阐释阅读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025季【青春课堂】体会叙述视角对小说主旨的影响——《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余华《活着》: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畅销长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小说的叙述逻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删节”研究
叙事学研究 | 浅析莫言《红高粱》的话语时空
罗兰·巴尔特叙事理论在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杂志精选•语文丨试析高考小说阅读的叙事视角与复习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