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萨:文学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 曾向马尔克斯挥老拳 | 诗通社 | 诗生活网
    诗生活通讯社(本社记者子石)据文学报2010年10月16日凌晨综合报道  时隔28年,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回到了南美。北京时间10月7日晚上七点整,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四大主将”之一,74岁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铭刻为第107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学院公布的获奖理由是,“他不仅描绘出了权力结构,也敏锐地刻画出了个人的反抗和失败。”而同是南美的诺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微博上留言说:“这下我们打了个平手。”略萨本人对获奖感到非常高兴,并称被授予这项殊荣是诺贝尔文学奖“对拉美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承认”。

  关键词一:介入政治

  在公布略萨得奖后,美国就有媒体指出瑞典学院“又一次让政治介入了文学”。的确,略萨热衷在写作中介入政治。在得悉获奖后举行的发布会现场,被问到写作与政治的关系,略萨坦然回应:“文学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你无法将政治从生活中完全根除。”然而,获奖却并非因为政治因素。据英国某权威媒体在网上开设的调查问卷显示,参与讨论的读者,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略萨获奖是实至名归。
  小说需要介入政治,略萨坚信这能让小说变得尖锐有力。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把笔触伸向广泛的社会现实。在他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的《城市与狗》中,他用大量篇幅描写“金钱交易”等丑恶行为,揭示出底层人生存的艰难处境;《绿房子》以妓院“绿房子”的兴衰串联起20世纪20年代以来秘鲁北部长达40年的社会生活史;《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写秘鲁某边防上尉潘达雷昂奉密令招募女郎,组成一支劳军队以慰难耐兵营生活的士兵,其中上尉向他的长官报告劳军队的组建和工作情况的几章,完全用公文形式写成,反讽笔调跃然纸上。
  1990年,在参与秘鲁总统大选的角逐中,略萨最终败给另一位总统竞选人藤森。很多人以为,此后他的文学创作会淡化对政治的描写,然而,略萨一如既往地关注政治、关注历史。2000年,他出版了《公羊的节日》,小说通过杜撰的一个女人乌拉尼娅的见闻,再现了拉美血腥的独裁统治。时隔三年,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这部取材于19世纪法国画家保罗·高更及其外祖母弗洛拉·特里斯坦经历的小说里,略萨在对乌托邦思想的描述和探讨中,寄予了文学和现实的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二:“结构现实”

  同为拉美文学爆炸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被视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略萨则被冠以“结构现实主义”的称谓。尽管,“结构现实主义”,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文学流派至今还存有疑问,但略萨对小说结构的探索自他从事创作以来从未放弃。在2008年西班牙举行的略萨研讨会上,作家本人这样一言以蔽之:让写作方式成为小说的主角,作品的结构比内容更重要。
  在《城市与狗》中,略萨用了中国套盒的结构,四个主角在“当下”的时空生活,随着叙述主体的不断变换,牵扯出他们各自的“过往”。《绿房子》的“主角”是某个荒凉孤立的小城里开出的第一家妓院“绿房子”,“绿房子”是沉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每个过场的人物和此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在《酒吧长谈》中,小说两个最主要的人物,在一个名叫“大教堂”的酒吧里谈话,其他被谈到的场景、人物、矛盾纠葛,纷纷以故事套故事的方式登场。
  与此同时,略萨涉笔的题材也几经变换。它们虽背景各异,共通的是略萨回到历史的脉络中,用更深沉也更平静的心境审思群体的命运,思考个体抵抗的力量和意义。基于此,拉美文学研究专家陈众议表示,尽管马原、苏童、余华等先锋派作家,深受略萨小说叙事的影响且多有效仿,但他们或许都太早也太轻易地丢弃了对生存、社会、人性的倾注。略萨坚持不懈的“结构现实主义”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写作技巧,他同时提醒我们,如何更深切地关注他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介入当下,如何用想象力穿透生活而绝非简单地复制生活……

  关键词三:自传色彩

  略萨有句名言,一个小说家最真实的自传就是他创作的作品本身。这并非夸饰之词,事实上,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带有自传成分。1936年出生于秘鲁南部的略萨,在1950年到1952年期间,就读于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他后来回忆道:“在军事学校的经历,对我来说简直就像在地狱一样。”日后,这段“痛苦”的经历被他写进了《城市与狗》中。
  近期即将推出中文版的小说《坏女孩的恶作剧》,时间跨度整整四十年,写的是一个自幼就把金钱看成是唯一幸福的女孩和一个胸无大志的翻译工作者里卡多苦恋一生的故事。略萨坦言:“这个历程的确是我自传的一部分。我通过回忆来讲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利马、六十年代的巴黎、七十年代的伦敦和八十年代的马德里。自传成分出现在故事发展的所有舞台、环境和框架之中。”
  当然,如果仔细对照略萨的众多作品,真正能够当作自传来读的还是那部《胡利娅姨妈与作家》,该小说描述了发生在青年作家小巴尔加斯跟比他年长的女人胡利娅姨妈之间的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小说的主要素材源自略萨与胡利娅恋爱、结婚的事实。但这样的自传性书写也并非小说的全部,而只是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其余部分还是小说创作,即是说,虚构性质的作品。
  略萨作品研究者埃弗兰·克里斯塔尔认为,略萨始终依赖但从不忠于他的个人经验。他会在创作过程中修改这些“经验”。“所以要想理解略萨的小说创作过程,首先就要研究他如何转化和修改这些经验。此外,如果无视他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经历的变易,就不可能理解其文学主题所由何来。”这就是说,至少就略萨而言,纵使他的作品具有再浓烈的自传色彩,都贯穿着秘鲁和拉美的近现代历史,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延伸阅读之一:略萨的中国缘

    “他是阅读拉美文学不可错过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我们都能读得懂”……和面对去年的诺奖得主、德国女诗人赫塔·米勒时,国内文学界面面相觑的情景完全不同,略萨此次获奖几乎毫无争议。不仅文学界、评论界称赞这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实至名归,连出版界都没有出现往年“押错宝”之后抢购版权的情况。
  早在30年前,略萨的作品就开始陆续译介入国内,对一些中国作家的写作产生重要影响。1979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首次撰文介绍略萨。此后不久,他翻译了略萨的成名作《城市与狗》。由这本书开始,国内翻译了大批略萨作品。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几乎出全了到那时为止的略萨的“全集”。赵德明、孙家孟、尹承东等资深翻译家从西班牙语原文直接译出的精美译文,让中国读者走近了略萨。
  尽管如此,略萨的作品在内陆市场却并不畅销。不久前刚出版了四部略萨作品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总编辑赵武平甚至“爆料”说,他们之所以出版略萨,起初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本来是想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版权的,但对方的代理人说要先出略萨之后再谈,“为了《百年孤独》,作为条件,略萨被签下。”
  略萨本人并不过于看重版权问题。拉美文学研究专家林一安表示,相比马尔克斯对中国出版其作品的“百般刁难”,略萨则在版权方面与中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甚至赠送某些著作的版权。在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之后,出版略萨作品步入版权交易的正轨。略萨开出来的版税价码却一点也不算贵,一位国内版权界人士透露说:“马尔克斯要了100万美元,略萨却连十分之一都不要。”
  此次略萨获诺奖,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作家阎连科表示,自己很早就读过略萨的作品,在创作初期,曾直接模仿过他的作品。“略萨的获奖,让读者重新领略拉美文学的魅力。”作家苏童是1980年代初读到略萨作品的,当时感觉特别有震撼力。在将略萨和马尔克斯做了对比后,苏童认为,略萨几乎都是从现实中寻找素材,想象力的驾驭似乎不如马尔克斯,但他依然认为略萨获诺奖是“顺理成章”的。
  略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饶有兴味。他曾于1994年7月偕家眷来到中国大陆,访问了北京、西安和上海。从上海99读书人方面传来的消息称,略萨将于明年6月来华巡回演讲。“目前已经定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因为略萨是世界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所以到时候会安排他到中国的名校做演讲。”
  据记者了解,略萨的作品在中国已翻译出版过数十种版本。上海99读书人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近年推出了他的《绿房子》、《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酒吧长谈》、《坏女孩的恶作剧》和《大教堂的谈话》则将于近期陆续上市。上海译文出版社则在去年末出版了《城市与狗》、《公羊的节日》和《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三部作品。该社还将于近期出版略萨的最新小说《凯尔特之梦》。

    延伸阅读之二:性情略萨

    曾向马尔克斯挥老拳

  略萨与马尔克斯早年是亲密无间的好友,持相同的左派政治立场,文学观念也相似,马尔克斯甚至做了略萨儿子的教父。到了1970年代末期,两人决裂。一直到2007年,马尔克斯80大寿,《百年孤独》40周年特别版出版之际,两位大文豪之间的坚冰化解。略萨同意提供序言,而马尔克斯也接受了这一安排。
  外界普遍认为,两人决裂可能跟私人感情有关。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他打倒在地。外界的传言是,略萨当时闹婚外恋,迷上一个瑞典女郎。妻子帕特里西娅向马尔克斯夫妇哭诉,他们建议帕特里西娅跟略萨离婚。之后,马尔克斯和略萨妻子过往甚密,甚至可能给略萨戴了绿帽子。

  娶了姨妈又爱上表妹

  胡利娅姨妈是略萨早年小说《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中的女主角,她是略萨母亲的好友,比略萨大十几岁,人很漂亮但不能生育,离婚两次。1954年,18岁的略萨正在利马读大学,胡利娅姨妈正好来利马度假,她的美貌引来了不少登徒子,胡利娅只得请“小朋友”略萨陪她看电影、散步,两人之间渐生情愫。历经波折,他们最终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胡利娅不久就发现略萨和她15岁的外甥女帕特里西娅经常眉来眼去。略萨给妻子写信:“是的,我爱上了帕特里西娅,而且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也不是新闻。无论你使用什么武器,也拦不住我对她的爱。我唯一要求你的,就是放弃这早已经凋谢的婚姻。”最后,胡利娅同意离婚。他们的婚姻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度蜜月也不耽误看球

  略萨自幼酷爱足球,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涉及世界足球。在回忆录《水中鱼》中,略萨写道,1946年,他第一次在比赛场上看到体育大学队比赛,当时只有10岁。他在秘鲁最后一次观看的球赛是去年国内最火的两支球队,体育大学队与维多利亚队的对决,在这场比赛中,他所钟爱的球队取得了胜利。直至今年1月,略萨还被宣布为该俱乐部名誉会员并获得一件体育大学队的球衣。
  略萨最崇拜和最欣赏的球星是贝利。2008年7月,在接受西班牙ABC日报采访时,略萨还回忆起他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度蜜月时看贝利踢球的情景,那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球王的风采。他说:“贝利的球技令人难忘。”据悉,今年12月中旬,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略萨将返回秘鲁,秘鲁体育大学队已宣布届时为他举行一场足球赛。


       【信息来源:文学报  傅小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原一个真实的略萨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
阅览室的女馆员和拉美作家(刘嘉陵)
写得好不如改得好,结构大师略萨的创作经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1976年2月12日略萨向马尔克斯挥出了一记“文学勾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