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情愿的诗人 | 回顾他的一生,不免有一种悲剧之感

文字:埃内斯汀·施兰特 / 译者:流畅

向中国读者介绍作家和哲学家赫尔曼·布洛赫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德语知识文化圈中,赫尔曼·布洛赫无疑是一位杰出人物。根据他广泛的兴趣、在众多领域的丰富创造,人们轻易就可以确定,他属于欧洲大陆最后一代文艺复兴式的全才。

布洛赫最早投身知识工作的那段时期经常被贴上“现代主义”的标签,通常认为,其全盛时期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后从20年代到30年代初便逐渐走向衰落和枯竭。

现代主义是一场国际性的运动,涵盖了各门艺术,除了文学之外,还包括音乐、绘画、哲学和建筑。

在文学方面,现代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下半叶,以法国的居斯塔夫·福楼拜为代表,而将之推向顶峰的则是詹姆斯·乔伊斯(关于乔伊斯,布洛赫写过一篇富有启发性的随笔,发表于1936年)。

从表面上看,现代主义囊括了众多彼此对立的流派,但其总体精神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抗僵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因为它们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急速发展。

实际上,这是一场跟同时发生在政治领域的革命一样彻底的变革。

此外,在科学方面,狭义相对论(1905年)和广义相对论(1915年)以及量子理论(20世纪20年代初)也以“相对的”思想框架和不确定性原理促使人们摆脱了绝对论的姿态。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名句“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1919年)便总结了这一时期的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这带来了迄今都难以想象的自由,但也导致了迷惘、破碎,以及尾随政治变革而来、在政治独裁中寻求庇护的生存恐惧。

1886年,赫尔曼·布洛赫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

作为刚刚获得解放的奥地利犹太人的后代,他要追随父亲成功的事业,加入家族的纺织品制造业——他干了许多年,甚至还在研究这一专业的过程中发明了一台混棉机,并且获得了专利。

在世纪转折点上,他的出生地维也纳是能够与巴黎相提并论的欧洲文化中心。

这里诞生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心理分析学说,诞生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恩斯特·马赫和维也纳学派的成员,他们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布洛赫就曾在这样的氛围中旁听过大学的课程。

在他所生活的环境当中,从“世纪末”维也纳的“新艺术”(Art Nouveau),到“维也纳工作室”(Wiener Werksaette)的作品,再到“装饰派艺术”(Art Deco),各种五花八门的艺术风格都有。

在绘画方面,奥斯卡·考考斯卡、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希勒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在建筑方面,阿道夫·洛斯以他的《装饰与罪恶》引领了一场对抗维多利亚装饰风格的“革命性”战役,他的设计成为“风格派”和包豪斯的先驱。

布洛赫非常钦佩卡尔·克劳斯,甚至还为他写过东西;卡尔·克劳斯的文章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德语作品。

这里还诞生了阿诺德·勋伯格、阿尔班·贝格和安东·冯·韦伯恩的音乐,诞生了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以及其他的一大批杰出作家,譬如阿图尔·施尼茨勒、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等等。

后来,在一部论述其同胞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重要著作中,布洛赫将这一氛围称为“欢乐末日”。

他指的是这样一种氛围:人们强烈地感觉到传统已经终结,并以一种“欢乐”的精神来对待末日的到来。实际上,在1918年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死亡,奥地利支离破碎,并在各式各样的纷争下,从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帝国缩小到了讲德语的核心部分。

奥地利的马克思主义深深地影响了工人阶级在战后的革命尝试,而布洛赫则投身于一些委员会,在他们当中维护和平。艺术家们纷纷离去,大多前往在绝望驱策下狂热、浮华的魏玛柏林。

在战后的这些年里,布洛赫继续管理父亲的纺织厂,同时还去参加维也纳学派的讲座,发表随笔和评论,成为自己文化的尖锐批评者。

这种生活使他精疲力竭,1927年,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卖掉了纺织厂。

两年后,如同先前在想象中预见的那样,大萧条爆发,崩溃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稳定,还有无数的传统价值和价值中心。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游人》对现代主义最后的激进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部小说写了数年,但1931年发表的时候,人们正处在萧条期,极少能够关注奢侈的文学艺术。

在这部小说中,他忠实地描述了从1888年到1918年的“价值崩溃”。

最重要的是,布洛赫还通过作品的形式结构展现了这种破碎和崩溃:小说文本和它所描述的一系列事件相互分裂,变得越来越破碎、孤立,越来越“相对”于彼此和不断被削弱的“价值中心”,清楚地展现了共同价值的毁灭。

在这些年里,随着经济收入的减少,布洛赫还写了小说《未知量》(1933年),以“现代人”的背景来阐释现代物理学,写了一个剧本、若干短小的散文、一些哲学随笔以及相当重要的《詹姆斯·乔伊斯和当代》。

1936年,他完成了小说《着魔》的第一稿,这是一个关于“着魔”的政治寓言,讲的是一整个山村的居民如何听命于一个“魔法师”的煽动。

随后,他又开始创作小说《维吉尔之死》。

在这个独特的世界图景中,他把操控情绪的政治煽动和艺术都包含了进来,指责它们利用价值中心的失落并提供廉价的答案。

他毫不含糊、毫不犹豫地把理夏德·瓦格纳的音乐归入这种“价值的真空”,将这一切都贬斥为“媚俗”。

1938年,德奥合并,作为一名犹太人,布洛赫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他设法经由苏格兰逃到美国,临时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安了家,最后他待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直至1951年逝世。

在纳粹政权的暴行、集中营的大屠杀以及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布洛赫多多少少已经放弃了文学创作。但他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维吉尔之死》。

《维吉尔之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出版,与同样流亡在外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发表于1947年的巅峰之作《浮士德博士》可谓旗鼓相当。

但在这部小说中,布洛赫比托马斯·曼更加激进,他穿过历史的叙述(叙述一种文明的终结),进入了象征的、哲学的、精神的层面,看着维吉尔在弥留之际穿过感知与思想的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以及表达它们的一切语言手段。

通过这一尝试——或许类似于詹姆斯·乔伊斯在《芬尼根守灵夜》中的尝试——,他浓缩了整个西方的传统,追溯到了它的源头,那是超出和先于“道”(Word)的。此外,在出版商的要求下,他又从“元历史”(metahistory)返回历史,为战后的公众创作了小说《无罪者》。

这部小说由一系列短小却相互关联的散文篇章组成,他在其中对普通作恶者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分析——小说的标题预料到了战后许多作恶者的态度。

流亡期间,在时间与经济的持续压迫下,他靠着奖金和津贴不停地从一项计划转向另一项计划,因为每项计划最后都会变成关于各种主题的大型论文。

然而当有出版商与他签订合同,希望他继续文学创作的时候,他却试图遵从自己在讨论纷乱年代中艺术的价值问题时表达过的意愿:放弃艺术创造,开始探索一种民主理论,使他的价值理论能够运用于政治领域。

虽然他已经从一个将灭绝人类当成一项政策的极权政体中逃了出来,如今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却仍旧对法律保障的脆弱保持警惕。

因此,他提出了用来补充《权利法案》的《义务法案》,阐述了捍卫人权的道德义务,更加激进的是,他将人类生活认定为“尘世的绝对”,一切价值都应该凝聚在这个中心的周围。

战后的最初几年,当埃莉诺·罗斯福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国际联盟的远见为依据,忙着创建联合国的时候,布洛赫提出了一项《国际权利与义务法案》,同时还建议创立一所专门从事和平研究和民主理论工作的“国际大学”。

尽管他拥有深厚的哲学知识,却缺乏足够的法学背景,以使他的提议产生影响。因此,这一切都无人理睬,令他极为失望。

回顾赫尔曼·布洛赫的一生,不免有一种悲剧之感。

这位伟大作家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危难年代,一直未能拥有足够广泛的受众。

为了哲学上的问题,以及流亡期间的政治论文,布洛赫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活动,因为他觉得,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与残暴,以及大屠杀的兽行之后,它们能够为围绕在人类生活的绝对价值周围的一种新的道德定位做出更重要、更持久的贡献。

虽然哲学和政治的系统化在他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至他为了更全面地投身其中而放弃了文学创作,但它们却从未受到足够的认识,更别说得以实施。

使他进入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作家行列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梦游人》和《维吉尔之死》。

在看完埃内斯汀·施兰特笔下的布洛赫之后,大家是不是对这位“不情愿的诗人”有了一些了解呢?

如果你想了解赫尔曼·布洛赫这位伟大的小说家,更多更细致的东西,那么施兰特教授写的,流畅翻译的这本《赫尔曼·布洛赫传》一定是你不可错过的佳品!

作者埃内斯汀·施兰特(Ernestine Schlant),1935年生于德国,1957年移居美国,赫尔曼·布洛赫研究专家,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德语文学教授,现已退休。著有《赫尔曼·布洛赫的哲学》《赫尔曼·布洛赫传》等。

译者流畅,1992年生于广东汕头。喜爱小说,以翻译为生。因推崇米兰·昆德拉,矢志翻译对其影响至深的赫尔曼·布洛赫。译有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未知量》,以及马拉帕尔泰等作家的作品。

赫尔曼·布洛赫曾说:“卡夫卡、穆齐尔和我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他的意思是说,对作家和思想家而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和思想,而非个人生活。

秉持这一理念,施兰特教授的《布洛赫传》没有过多地着墨于这位大文豪的生活琐事,而是将侧重点落在布洛赫的创作历程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布洛赫这位“不情愿的诗人”在创作上的矛盾和成就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尚不熟悉赫尔曼·布洛赫的中国读者来说,这是了解其生平创作的入门作品。

今日 互动

Q:古今中外,哪位作家的文字对你影响颇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赫尔曼布洛赫之《维吉尔之死》
20世纪早期的欧洲现代主义者——阿尔伯特·布洛赫
实在不情愿公开的八字万能速查表
收藏| 世界名画《布洛赫-鲍尔夫人》
非常不情愿分享的万能八字速查表(珍藏版)
诗人专题||赫尔曼·黑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