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 | 《过于喧嚣的孤独》:一首忧伤的叙事曲

同多数欧洲城市一样,布拉格不大不小,恰好适合漫步。

那天,我哼着歌走过查理大桥。黄昏时刻,周边一片金黄。名副其实的金色布拉格。直直地往前走,还在寻找一个目标。打听了几回,终于看到了那家早在书中熟悉的酒吧:金虎酒吧。里面人声鼎沸,喧闹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赫拉巴尔几乎天天就在这家酒吧喝酒,聊天。听说星期四下午,赫拉巴尔的老友会在金虎酒吧聚会。我又赶到那里。照样挤满了人。想喝一杯,但没有空座。喧闹中,试图找人说说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会英语的。我们聊起了赫拉巴尔。他很惊讶。我说中国读者很熟悉赫拉巴尔。他更惊讶,立即将我的话翻译给同伴听,然后对我说:“太好了!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捷克人都会为赫拉巴尔感到骄傲。他们认为他才是真正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才能真正代表捷克当代文学,而不是早已移居法国,并已以法国作家自居的昆德拉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和米兰·昆德拉是同乡,也出生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他年仅五十时才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底层的珍珠》,即刻引起捷克读书界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之后,他又以均衡的节奏推出《巴比代尔》《严密监视的列车》《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过于喧嚣的孤独》等不少小说作品,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他的小说魅力,也奠定了他作为捷克当代最重要的作家的地位。所有作品中,中篇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无疑最能代表他的文学成就。

汉嘉,一位废纸打包工,坐在地下室,坐在废书的中央,在静静地讲述。无人倾听,他更多的是在自言自语,声音中溢出孤独,挡不住的孤独……这是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的基本姿态,也是小说的叙述者和主人公汉嘉的基本姿态。

三十五年了,他置身在废纸堆中。三十五年了,他用水压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了,他的身上蹭满了文字,并在无意中获得了学识。他说他在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在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

一个如此爱书的人,却总在目睹书的悲惨命运。痛苦可想而知。有一天,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他看到满满的一筐书被倒到了水压机旁,上面盖着“普鲁士王家图书馆”的图章。从运送者口中,他得知还有大批类似的书籍藏在干草堆中。根据这一线索,他竟发现了三座堆满普鲁士王家图书馆藏书的谷仓。军车一辆接一辆,整整花了一周时间把这些珍贵的书运到布拉格,存放在一个地方,打算等局势稳定后物归原主。可是,这一消息传了出去,这批书被宣布为战利品,于是,大卡车又把这些烫了金边和金字的书运到火车站。天正在下雨。敞篷车驶进倾盆大雨之中,一路滴着金水,掺和着煤烟和油墨。汉嘉惊呆了,脸上的雨水和泪水一起流淌。他感到自己是个罪人。

有罪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道。天道不仁慈,他总是感叹。他珍惜书,敬重书,却几乎每天都在为一些宝贵的书送葬。而这样宝贵的书在三十五年中差不多可以堆成一座山。送葬是要有仪式的。他有他的仪式。他的仪式就是为每个废纸包贴上一幅名画的复制品,或者塞进一本书。毕加索,伦勃朗,康德……这样,废纸包也就有了灵魂。他在为灵魂哭泣并送葬。“当我开动机器处理那些美丽的图书,当机器哐啷作响,最后以二十大气压的巨力把图书压碎时,我仿佛听到了人骨被碾碎的声音。”

他抢救出一本又一本书。三十五年了,他抢救出来的书足足有两吨重,堆满了他的小屋,压在他的头顶,像一个天穹。他实在承受不住了。

书的命运,也就是人的命运,也就是民族的命运。书在受难的时候,人自然也在劫难逃。那个茨冈小姑娘,曾是他一段温暖的记忆。他从饭馆出来。她跟上了他,始终走在他的后面。他每次对她说再见的时刻,她总说她也去那个方向。最后,他到家了。她说,她也到家了。从此,小姑娘每晚都会默默地坐在台阶上等他。她为他拣木柴,为他生炉子,为他做土豆炖马肉香肠,永远都是那道土豆炖马肉香肠。“我们两个就这么静静地、不言不语地每天晚上相会,我从不曾把钥匙给她,她总是等着我,有时我故意晚归,直到过了午夜才回来,想以此考验她,但是我刚开了门,身旁便有一个黑影一闪,我知道这是茨冈小姑娘进了我的屋子……”可以想象,姑娘的陪伴给了他孤寂的生活怎样的安慰。何况那又是在战争年代呀。在某种程度上,姑娘已是他情感生活的一部分了。然而,“有一天晚上我回家,却不见茨冈小姑娘在门口等我,我开了灯,通宵达旦在门外徘徊,可是茨冈小姑娘没有来,第二、第三天也没有来,从此再也没有来”。寻找,却没有任何希望。他在内心说出的几句话动人极了:“我寻找她,但是永远见不到她了,一个孩子般的茨冈小姑娘,纯朴得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木料,犹如圣灵的气息,一个茨冈小姑娘,除却点炉子生火之外一无所求,那些木柴是她背来的,从瓦砾堆上捡来的沉重的梁木和板条,大得像十字架一样,她背在背上运来,她除了做一锅土豆炖马肉香肠,除了给炉火添木柴,秋天放风筝之外确实别无他求。”后来,他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却被关进了集中营,在马伊达内克或者在奥斯维辛的焚尸炉中被烧死了。天道不仁慈,我听到他在感叹。

《过于喧嚣的孤独》通篇都是主人公的对白,绵长,密集,时常闪烁着这样一些动人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许多。它们让小说在整体上获得了一种异常忧伤的力量。它们还让读者忘记了作者的存在,忘记了任何文学手法和技巧之类的事情。这是文学的美妙境界。

三十五年,多少历史,涉及个人和全体。总共六万来字的小说因而包含着巨大的容量。细节支撑的容量和历史。战争的阴影,法西斯的残暴,不正常年代的不正常现象,我们都清晰地看到了。我总会想起那个带孩子参观废纸处理的女教师。她就那样坦然地拿起一本书来叫孩子们看她是怎样把书撕开的。孩子们看后,一个接一个地拿起书,使劲地撕着,“尽管书在负隅顽抗,最后还是孩子的小手胜利了”。简直太可怕了。我也总会想起那两位当掏沟工的科学院院士,他们一边在那里干活,一边在撰写一本有关布拉格地下纵横交错的下水道的著作。还有那个路人,他用芬兰刀顶着我们的主人公,把他逼到墙角,掏出一张纸来朗诵了一首小诗,随后抱歉地说,他找不出别的办法让人听听他的诗。天道不仁慈,仁慈的人也就格外的孤独。孤独得只能去注视耗子了。

赫拉巴尔说,《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一位打包工的love story 。这其实也是他本人的love story。这位小学和中学作文总是不及格的作家,通过生活闯进了文学的殿堂,并成为捷克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他一生从事过十几种不同的职业。废纸打包,就是他的一段真实的生涯。这是他的心血之作,酝酿了二十多年,写了整整四年。他平时写作,爱用隐语和俚语,爱用布拉格口语,爱用小酒馆里的语言。可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的却是书面语,抒情,优美,犹如轻轻的述说,每一句都来自心灵,并直抵心灵。有捷克评论家称《过于喧嚣的孤独》“构成了一个诗歌、哲学、自传的三角形,”一部连作者自己看了都要感动得流泪的“忧伤的叙事曲”。赫拉巴尔本人也承认:“它大概是我最好的一本书,与我过去所写的全部作品相比,这本书的空间整个地大了一轮”。他甚至宣称:“我为写这部书而活着,并为写它而推迟了死亡。”可以看出,他把《过于喧嚣的孤独》当做了他的生命之书。

生命之书既已写出,其他一切都无所谓了。也许正是这样的念头让他在病痛的折磨中,从医院楼上纵身一跃,为生命画上了句号。那是一九九七年二月三日,朋友们正要为他庆祝八十四岁生日的时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废纸打包工的独白 | 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过于喧嚣的孤独(全文)
捷克作家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的名言名句摘抄(6条)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书,是孤独的幸福
独白与复调
妄想是妄想者的飞机场丨过于喧嚣的孤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