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视角下的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关键词:犹太文化 美国文化文化融合与冲突主人公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8-0030-02
  
  索尔・贝娄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具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其思想和作品深处汇聚了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本文拟从文化角度人手,通过分析其小说主人公的经历来论述小说中内含的一个文化现象一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1 融合
  
  谈到这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我们首先来对犹太人,犹太精神以及美国文化的特点做一下简单的了解。犹太人历史悠久,其几千年的民族演进史是一部典型的流浪史。不断寻觅适宜的栖身之地成了历史上犹太人的终身事业。其流浪的典型特征也就决定了犹太人在文化属性上的某些“流离”特性。即犹太民族的流散,造成了犹太人的双重或多重文化身份,“其犹太文化内部都有一种善于吸收当地民族文化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兼收并蓄的机制”…而美国作为一个由欧洲移民建立的国家,其聚集和兼容各种文化的优秀素质也正是美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存在于这两种文化中的共同的属性――兼容性,正是这两种文化融合的主要动力。此外,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欧洲反犹浪潮的高涨,大批犹太人涌向美国(1998年数据表明美国犹太人数超过以色列)。现实原因及文化特质两者共同促成了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
  就索尔・贝娄的小说而言,其小说更是体现了作家身上的文化因素。贝娄在其作品中探索了当代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个人命运,社会发展和人类前途。但是,他在挖掘人类精神危机时总是以犹太人为代表,这说明贝娄对自己的犹太血统有着很高的自觉性。从文化而非精神角度讲,这些主人公身上反映了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下面以贝娄的几部代表作的主人公为例,来看一下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文化现象。
  奥吉・马奇是贝娄成名作《奥吉・马奇历险记》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出身贫困的犹太青年,一心想作一个为自己的本质所规定的人,以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他感觉从小时候起,周围所有的人都无不是把他的生活纳入到他们的轨道。他对此产生对立情绪,到处漫游,历险,像一个流浪汉。“奥吉不逃避生活,但又十分警觉地不让自己在任何环境和固定的人生关系中被同化而失去自我”,但是在不停的追求中,他感到极度苦闷。二战结束后,他成了一个倒卖战争剩余物资的掮客。他接受了现实生活对自己的安排――只是在心中保持一丝希望。这部作品通常被看作是美国当代文学中表现自我意识的代表性作品,表现的是西方当代文学中常见的追求无限自由的主题。但从文化根源来讲,奥吉追求自我本质的实现,不愿被同化,正代表了犹太民族几千年追求的目标,即找寻属于自己的家园,并在与异族文化融合时保持不失去自我。奥吉最后对现实生活的接受,也象征着犹太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即世界各民族交流的加强以及犹太民族的流浪特性。奥吉心中仍保留的一丝希望则意味着与主流文化融合的犹太文化还保有其特质,他们追求梦想的脚步并未停歇。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这部小说曾两度为其赢得全国图书奖。主人公赫索格也是犹太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他生活如意,坚信社会进步。但是后来他忽然发现他的生活遭到破坏并陷入危机。于是他东奔西走,寻求自己的归宿。“他探究自我,最终走向犹太哲学家马丁布贝尔的学说,而这种学说意味着人和世界的联系更加融洽,更加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彼此截然对立也就是说,犹太人作为犹太文化的载体融入到美国社会,必然会促进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赫索格接受美国传统浪漫注意影响的产物《浪漫主义与基督教》就是最好的例子。
  洪堡和西特林是索尔・贝娄最著名的作品《洪堡的礼物》的两个主人公。两者都是犹太作家。前者曾名震一时,后来因思想过时,不与现实妥协而凄惨死于小客栈里。后者原是洪堡的学生和挚友,曾靠他提携成为作家。后来因追随时潮同洪堡产生分歧走上另一条文学之路并取得成功。但是给他带来名誉与金钱的社会也给他带来了烦恼,在他内心空虚苦闷,经济陷入窘境时,意外收到了洪堡在遗嘱中送他的礼物一两个剧本一帮助他走出困境。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对于时潮,顺之则如西特林获得成功,逆之则如洪堡处境悲凉。这里的”顺逆时潮”指的无非是对文化融合这一主流的清醒认识。“抗拒同化的最好办法也许不是固守传统,也不是拒不往来一这在文化是难以实现的,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有限地,有选择地吸收异质文化的优秀素质”。如果说在西特林身上更多地体现了文化融合的话,那么在洪堡身上则体现了文化冲突。事实上,洪堡与西特林后来的境遇也表现了文化融合中不可避免的冲突。融合并非同化,也不是完全失去自我。
  
  2 冲突
  
  “贝娄小说主人公除各自独具个性外,一个主要的共性就是:总是以寻求的眼光不断想外部世界和内心深处探索,但最后总是与客观现实妥协”。从其深刻的文化根源来讲,犹太文化作为亚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是主流。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犹太人流散时,犹太文化已发展到相当高度,它已经有了成文的文化典籍,底蕴很足――要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和文化融合到他们认为比他们低的文明中去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排犹几乎在世界上有犹太人的任何地方都曾发生,美国也不例外。所以,美国犹太移民所负载的犹太传统在与美国文化接触时不可避免的发生着种种形势的文化冲突。比如约瑟夫等待中的空虚,茫然;奥吉辛苦的逃避束缚;赫索格的上下求索;洪堡和西特林的困惑以及苦闷。由于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造成的文化冲突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这些主人公的彷徨,迷惑与不解。他们上下求索,寻找自我的立足点,寻找犹太民族几千年来为之奋斗的家园故国。
  犹太文化在同异族文化融合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固化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渐渐地抛弃了若干犹太传统,但在他们的精神深处,仍然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保持这犹太文化的精髓”“否则,犹太人连同犹太文化早就消失在历史的茫茫长河中了。奥吉接受生活的安排,但他心中保持的一丝希望会不会让他重新走上探索之路?那么赫索格,“在美国这个多民族的大熔炉里,出自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态度,他曾欢呼:独特的观念进入了我犹太人的心灵!说明他是以犹太人独有的思维方式接受有关的思想观念的”。还有洪堡和西特林,后者在收到前者的礼物后更加怀念前者。这怀念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对犹太文化的怀念。这扎根在犹太人身上的犹太文化的牢固性使得融合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索尔・贝娄的这几位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表现了犹太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当然融合是主旋律。这种融合与冲突反映在犹太移民身上是各种复杂的文化变异,但无论怎样,在犹太人的内心深处仍保持着犹太文化的精髓,这也许正是犹太小说的文化根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晃来晃去的人》(Dangling Man)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73)充满智慧的“黑色幽默”
罗斯在拧紧
看人读书
国内首次系统出版菲利普·罗斯经典作品集 2
他曾把汉娜·阿伦特骂作婊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