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勒克莱齐奥:现在我仍然用钢笔和白纸写作

记者团 刘棉 摄

  ▇记者团 常少华 徐蕴镠

  勒克莱齐奥(Jean Marie Gustave Le Clézio),法国著名文学家,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勒克莱齐奥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在1994年法国读者调查中,勒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月11日下午,华科大人文学院东五楼,勒克莱齐奥先生携同翻译,在许钧先生的陪同下,接受了武汉部分媒体以及华科记者团的专访。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今天非常高兴能来到武汉,与年轻的记者朋友们见面。”这位75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首先作了自我介绍,白色羽绒外套搭配蓝灰相间的围巾,目光沉静,给人一种深沉内敛又十分亲切的印象。

钢笔和白纸是最好的写作方式

  记者团:获得诺奖后,至少在中国您的知名度提高很多,会遇到许多因诺奖头衔慕名而来的粉丝,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对此有什么感受?获得诺奖后,您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勒克莱齐奥:就生活上而言,我仍然用钢笔和白纸写作,我没有什么虚荣之心,所以生活上没有太多的改变。如果说变化,我现在在这里和大家讲话,是诺奖所产生的一种变化。我非常满意这种变化,因为是诺贝尔文学奖使我有机会接受来自各方的邀请,有机会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中国其他的大学,使我的作品能与中国的读者交流,这是获得诺贝尔奖非常好的一个变化,我非常感谢诺贝尔奖给我的机会。

  我要感谢中国,因为我对中国文学十分感兴趣。最根本是,我要感谢作家这种身份,它使我有今天的这一切。

  记者团:有人曾评价,“您让自己一直行走在旅行的路上,让自己远离公众和媒体,要在世界最边缘的地方流浪。”那么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您是如何抽出身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变初心的呢?

  勒克莱齐奥: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东西都以虚拟的形式完成。然而在我的生活写作中,我会像我的翻译先生一样,用一支钢笔在白纸上进行写作。这样一种方式使我的创作非常缓慢,并且这需要在很平静的环境中进行,我的生活和我的创作方式使我得以保持平静的心态,生活在世界的最边缘。

  现在很多人拥有现代的先进产品,但是他们的生活可能非常空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既需要这种先进的物质媒介,也需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实质性的内容不能脱离媒介存在,然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是空洞的。

  虽然我不借用这些现代的方式进行写作,然而我的阅读有时候会借助一些现代的产品,因为我非常欣赏且赞赏这些新型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现在的青年人群,并且更具备一种民主的精神。在很多的国家,一本书可能非常昂贵,然而如果可以经由电脑在屏幕上进行阅读,这种可接触性就大大增加了。不过,因为我经常旅行,我仍然觉得钢笔和白纸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写作方式。

  记者团:您曾说您要“为饥饿的人写作”,然而现在精神上饥饿的人越来越多,您觉得作家身上的责任是否应该改变?作家应该为服务读者而写作,还是应该顺应内心随心所欲?

  勒克莱齐奥:确实当今世界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接触文字和文学的可能。举个例子,在法国我居住的那个区域,文盲率是2%;在我的故乡毛里求斯,那里的文盲比例是30%,而且绝大部分是女性。

  我觉得关注和观照这样一些人群是作家的责任,所以我也一直在尽我所能地为人们受教育和接触文字的权利作斗争。我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游历各处的同时,带去我写作的书籍,向当地的人群分发。

  并且,我会让我所到之处的人了解到,语言不止一种。我会向毛里求斯的一些人们散发我的中文译本,使他们得以接触到另一种语言,丰富他们的知识,我想这些就是我为他们奋斗过程中的一种表现,这也是我唯一能够尽的一份力量。

  在教育层面,我同样希望人们学会思考和反思。我注意到一些学校和一些教育机构,他们的教育理念似乎不把知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我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模式。我想通过文字和写作,让人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传达出对知识的追求。

作家要描写内心真实的情感

  记者团: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您曾表示不会因为获奖而放弃长期居住非洲的计划,坚持捍卫非洲文学。那么您的非洲情结是如何产生的呢?您是否觉得非洲这块土壤能带给您更多的想象力和吸引力呢?

  勒克莱齐奥:我并不是长期居住在毛里求斯岛,不过这十年来每年我都会去毛里求斯岛拜访我的家人。我主要的居住地是法国和美国,近年来我在南京也会待比较长的时间。

  非洲文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是反殖民的文学。这种文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殖民者带来的语言,即英语和法语。它们所关注的、所讲述的内容,关乎反抗和斗争。比如说索因卡,他是非洲作家的代表,此外还有很多非洲作家的作品值得阅读。这些作家为这种殖民者带来的语言注入了一种新的深邃的思想和精神,为它们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更多的题材。所以说,因为这种现象,非洲文学带来了一种世界性。

  我不知道您是否对非洲文学感兴趣,但是我非常建议您去阅读非洲文学,不论您是英语系统还是法语系统。

  外媒:我注意到您对老舍很熟悉,而且很推崇,然而最近有一篇题为《勒克莱齐奥真的懂老舍吗?》的文章中提到,老舍有一种“民粹化”的倾向,即只要是弱势群体就是对的,我想请问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对民粹主义怎么看?对老舍这方面的倾向怎么看?您本身对民粹主义是否有一些想法或反思?

  勒克莱齐奥:首先我不是很喜欢民粹主义这样一个说法,因为民粹主义有一种政治意味在,然而作家更多描述的是个人情感和内心所感受到的那份真实。很明显老舍的创作是受到了查尔斯·狄更斯的影响,他们所做的,是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一些真实的描写。

  作为作家,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描写心灵所感受到的真实的情感。老舍笔下的胡同跟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伦敦相似。如果你去伦敦国家档案馆,你会在它的入口处看到陈列着一个锤子和一个带有灯泡的帽子,这可能是狄更斯笔下的掏烟囱的小孩的装备。直至1945年,这样的掏煤小孩的职业仍然存在。所以说,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必然存在,所以才对作家的心灵产生触动。

  不管是狄更斯笔下的伦敦,还是老舍笔下的胡同,都不是作家自身主观的润色,不是在某种主义下进行创作,而是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有人说杜甫的诗歌是民粹主义,而我却被他所描述的战争年间的家庭悲剧所打动。所以说,文学自古至今都为社会的道德和社会本身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中国文化是一座丰碑

  外媒:听了讲座后我觉得您是一个中国通,对孔子、杜甫、李白等都信手拈来,想问一下除了作家圈,中国文学在法国、在普通的读者中有多大的影响呢?以及现在相对以前有什么变化?

  勒克莱齐奥:首先我应该说我不能被称为中国通,因为我不会讲汉语。但是我想通过我以后的努力慢慢弥补不讲汉语的这个缺陷,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我对中国的文化一直非常感兴趣,我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阅读由来已久。

  我首先阅读的是中国的小说作品,之后我读了一些诗歌作品,然后其他方面也有所涉猎。中国作品在欧洲的翻译历史也很悠久,差不多在1850年左右就开始了。

  我读到的第一本法文版的中国作品来自大学者、大翻译家艾田蒲,当时他主持编译了一部东方文化丛书,汇集了中国、印度、泰国、日本等诸多亚洲国家的文学经典。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文学当然是应该被推广的。

  我的故乡毛里求斯对中国文化的接收和对中国文化的教育就做的很好。毛里求斯的学校里有很多汉语课程,不论是知识界还是人民大众,对中国文化都非常热忱。我认识的一位毛里求斯学术刊物的编辑,就曾经在他的刊物中为中国文学写了一个介绍。

  然而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世界范围的交响曲中,要普及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文化,还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的努力。不然不论是在翻译还是在推广方面,这些经典文化就不可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公民”勒克莱齐奥
南大讲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文化价值
莫言唠嗑勒克莱齐奥,聊了彼此深爱的男人和女人
写作应致力于发出底层不能发出的声音
诺奖揭晓前夕,听听诺奖作家莫言和勒克莱齐奥都聊了些什么?
在秋雪湖,听勒克莱齐奥讲文学与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