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2年8月9日瑞士著名作家、诺奖得主赫尔曼·黑塞逝世|赫尔曼·黑塞|诗歌

  文史公曰:一位漂泊、孤独、隐逸诗人,黑塞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也终于诗歌;黑塞的大多数作品主题都紧紧围绕人对生活的两极性的认识;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托马斯·曼说过,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

  二次大战后,美国文坛霸主一直是海明威。然而自六十年代中起黑塞渐渐取代了海明威,一时成了美国大众的文学崇拜偶像。特别是《荒原狼》,它在问世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在美国掀起一股“狼潮”,甚至有的摇滚队也取名“荒原狼”。

  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席特哈尔塔》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

  赫尔曼·黑塞1877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

  少年时期,黑塞一直受神学的熏陶,他自小便就读于教会的男童学校。

  1884年,七岁的黑塞开始写诗。

  1891年,黑塞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伦修道院。但是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他过了一年便逃离了学校。

  1892年至1899年这一段独立谋生的时期,黑塞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先在工厂当学徒,后到书店当店员。

  从1895年起,黑塞大量阅读德国和外国的书籍,深入研究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和哲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899年,《浪漫之歌》由德累斯顿的毕尔森书店印行(自费出版),这部处女诗集收载诗人18岁至21岁之间的诗作。接着又由来莱比锡的第底利西斯书店出版《午夜后一小时》。

  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与钢琴家玛丽亚·贝诺利结婚,移居波登湖畔。

  1906年,小说《在轮下》(Unterm Rad)由费歇尔出版社出版,获得很大的成功。

  1912年黑塞携全家迁居瑞士,住在伯尔尼一个朋友的故居,移居瑞士后,除了写诗、撰文抨击沙文主义外,黑塞还出钱支援德国流亡者出版的刊物《新论坛》和《伯尔尼文学杂志》。此后,黑塞坚持同军国主义、后同法西斯主义斗争。

  1919年黑塞移居蒙太格诺拉,以辛克莱的笔名发表小说《德米安》,引起战后人心热烈的反应,获得新作家方达内奖。次年从第九版起,改为黑塞所作。

  1922年出版《悉达多》,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求道之路。

  1923年加入瑞士籍。

  192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荒原狼》,引起了德国文学界的激烈争论。

  1928年,去慕尼黑访问托马斯·曼。

  1931年搬入自己盖的新居,此后一直在此处创作。

  1932年,小说《东方之旅》由费歇尔出版社出版。关于歌德的两篇评论,发表在《神学片断》。

  1943年,小说《玻璃球游戏》二卷本(作于1931年至1942年)由弗雷兹社出版,是最后的一篇长篇小说。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8月8日,脑溢血逝世于蒙塔纽拉。8月9日,出版诗集《一根断枝的呻吟》。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作品在中国的评介始于二、三十年代。赵景深曾在《小说月报》上撰文介绍赫塞(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黑塞作品的单行本--中篇小说集《青春是美好的》。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出生在德国。瑞士作家,诗人。

  #历史上的今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涅、黑塞、茨威格、卡夫卡……看似“令人生畏”的德语文学,其实很好读!
【诗声音】赫尔曼·黑塞诗歌《文学家2》
长灵性||从黑塞出发,抵达童话的王国。
历史上的今天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诞辰
诗人专题||赫尔曼·黑塞
一场孤独的旅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