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魔种》:《半生》的后半生(魔种)书评
         2004年10月,当奈保尔的新作《魔种》在印度举行首发仪式的时候,面对着大厅当中挤的水泄不通的读者,奈保尔一语惊人地宣布说,《魔种》将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因为作为一个已经70多岁的作家,他用来书写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的确,我已经很老了。写书需要巨大的精力。书不仅仅是纸页,还有思想、观察、一行又一行的叙述,一本书里要包含许多东西”。很有意思的是,奈保尔除了宣布他即将封笔,还在这次发布会上坦言,对小说这种书写形式能继续生存下去已经不抱希望,“差不多已经死了”,而他正是用《魔种》联结起了他生活过的不同世界,对自己的文学生涯作了一个总结。

根据奈保尔自己的说法,《魔种》是他的另一部小说《半生》的延续。在《半生》中,生活在印度的主人公威利依靠家族和英国上议院的关系,享受到了英国大学的奖学金,漂洋过海的来到了伦敦。但文化上的差异让威利的大学生活显得十分的无聊,他只学会了两件事:一个是性,另外一个则是写作。在伦敦的生活让他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天生无法驱除的孤独感让他激情爆发的阶段性写作陷入了僵局,他无法面对以前平淡如水的生活经历。尽管他出版了小说,但是反应平平,基本无人问津,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非洲葡属殖民地的女孩安娜,并随她来到的非洲,他们共同生活了18年。而后的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这18年的生活不是他的生活而只是他妻子的生活,沮丧之余,他从非洲来到了柏林,和他妹妹生活了一段时间。在妹妹的鼓励下,也为了给自己的生活重新建立起意义,他回到了印度,参加了游击队,《魔种》的故事从此展开。

之所以说《魔种》是《半生》的延续,是“《半生》的后半生”,不仅仅是基于有同一个人主人公,故事的连续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这个故事中延续的是一样的对时代无力的幻灭感,重建生活的绝望,无根的游移,神圣的嘲弄以及恒久的困惑。在《半生》中奈保尔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这个人从小缺乏关爱,结局时候仍然是孑然一身。2003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读过奈保尔的《半生》后预言说:“这也许算不上真正的结局,而只是一个让他休养康复的短暂时期。”此后,奈保尔携《魔种》归来,我们禁不住想问,这次是真正的结局么?威利参加了印度的游击队,号称要解放印度不平等的种族制度,可是最终才发现,这个伟大的口号下面掩盖的却是无尽人情隔膜,杀戮,自私自利。在小说中偶尔会出现一位全能的叙述者,他会洞悉威利的弱点,“在参加革命的这些日子里,威利开始意识到,他一直生活在一种对乡村和树林的牧歌式的幻想中,而这种幻想正是革命的思想基础。”他所投身的革命除了强迫束缚自身,也强迫着那些被压迫者,他最终不堪忍受,投降了警察组织,被判入狱。在监狱的那段日子里,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威利对监狱生活和游击队生活的对比。他们之间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每天的生活了无生趣,早上集合劳动,上午阅读报纸,进行伟大的政治学习,研读马列著作,讨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问题。威利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洗脑活动忍无可忍,“在这里,你不得不那样折磨自己部分甚至全部心智,真是可怕”。幸好,威利以作家的身份得到了优待,在朋友罗杰和妹妹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英国。

你还没有发现么?小说到这里不知不觉中已经重新回到《半生》中的叙事。在外漂泊了四十多年的威利重新回到了伦敦,那个他曾经出发的地方,那个原点。但是这个原点现在依然是重新出发的地方吗?还是一个结束自己多年漂泊的地方呢?不但我们一无所知,而且无论小说的主人公威利,还是奈保尔估计也是一无所知。

我们能对这部小说谈些什么呢?“魔种”这个含糊不清的词汇的含义到底指什么?种子是要生根发芽的,按照“魔种”的字面理解,似乎说种子在哪里都能发芽生根,奈保尔此举是想表明漂泊者,流浪者,一个在西方文明中流浪的后殖民作家的顽强的生命力么?如果把《半生》到《魔种》的故事做一个完整的解读,威利走出伦敦,然后几经磨难和漂泊,仍然回到了伦敦,是不是预示着一种西方文明的强悍的吸引力?抑或表明了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好与坏之间差异,而是一种进步与保守,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奈保尔有句名言,憎恶压迫者,但更惧怕被压迫者。这是一种对任何形式的统治都抱有反感性的真实体验。事实上,当奈保尔在《魔种》的新书发布会上宣布他即将封笔和文学这种形式即将死亡的讯息的时候,已经表明了作为作家的奈保尔放弃了用文学代替宗教积极沟通并融合多元文明的努力。文学能有什么用呢?正如他在《论作家》中引用毛姆的话所言:“一个真实的人至死都是无名和孤寂的。他成了一个寂静无声的鬼魂,既不是书籍的作者,也不是那个过日子的人。在两个傀儡之间,他露出讽刺性的超然微笑。”

思郁

2008-1-19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书 | 半生归来,不再少年
诺奖作家V.S.奈保尔辞世,他为诺奖注入生机,创造属于文学的“自由国度” | 纪念
闲聊诺奖文学20——殖民地走出的印度裔作家,漂泊是他的主题
我们假装自己是真的 (评论: 模仿者)
谁是同时代靠写作赚钱最多的作家?
《斯通与骑士伙伴》:“一部压缩到能见骨头的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