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 || 波拉尼奥风格谈

译述 / 李颇离

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许多专家及文学评论家致力于分析波拉尼奥的作品。他的写作最显著的特质就是不断穿梭于生活与文学间。其作品里,频繁涌现对阅读的价值,对写作过程中“价值”何以体现的深思,而那常常涉及死亡与暴力。他笔下人物众多,无一不浸淫于自己的个性,多是一些不成器的、业已成名的作者。这些人论在审美感受还是道德行为上皆奉文学活动为生命的全部,同时也具有先锋派倾向,有意拾取前卫艺术运动的牙慧。

许多作家和学者都认为波拉尼奥的作品强烈附着了一种忧郁之美,不言而喻,这种美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开放式小说作家,波拉尼奥的行文通常由碎片化的情景组成,几乎不作过多描写,且普遍采取两种叙述策略:一种是历史学家般的与另一位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互动;另一种间接描述,基于第一亲历者的自叙传,由主人公外一个第三者向某位匿名人物或侦探般的受话者展开陈诉。

波拉尼奥曾在多个场合谈到,在完成一本书后,他会立刻忘掉书中的内容。这可以避免在他后续的创作中重复情节或人物。而除了上述所讲,波拉尼奥在作品的取材上经常要花好几年;在他完成定稿交与编辑之前,他一般手写,写好几版草稿。毕竟1995年第一台电脑才投入贩售,电脑打字才有可能实现。波拉尼奥还进一步指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互文的,甚至小故事和诗歌都考虑在内。他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的韵文和散文是一对和睦相处的堂姐妹。我的诗是柏拉图式的,我的散文是亚里士多德式的。两个都憎恶酒神精神,却也深知酒神精神更占上风。”

——罗贝托·波拉尼奥

作家两部最负盛名的作品《荒野侦探》和《2666》皆成书于墨西哥,在那个国度,罗贝托·波拉尼奥开始安身立命作一位作家,并消磨了绝大多的青春时光。波拉尼奥曾给墨西哥城的朋友胡安·帕斯科写信: 

“我发觉我所办的事不过是让马里奥·圣地亚哥做我剧中的主角,对他来说是演了我的位置,替我扛起我理想中的主人翁一角,多巧妙,不是吗?”
—罗贝托·波拉尼奥

波拉尼奥本人在获得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的致谢辞中也表明,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为了献给他这一代的拉美青年。波拉尼奥的故事中其他常见的主题还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美洲纳粹文学》《遥远的星辰》和《第三帝国》中皆有体现,其他作品里则差点意思。波拉尼奥本身是纳粹德国史学者,他在文学创作中活用这方面知识。很多人都赞同,尽管波拉尼奥不是侦探小说或黑色小说家,但他的作品,譬如《莫里森门徒给乔伊斯迷的一些建议》《溜冰场》《佩恩先生》《遥远的星辰》《荒野侦探》甚至《来电提醒》《杀手娼妓》等的故事中无不渗透着某种跟类型小说的共性关系。

至于后者,研究员瓦莱里亚·德·洛斯·里奥斯就表明:波拉尼奥的作品里“探查”这一行动元非常突出,它在侦探意味的角色出场时和使用摄影作为故事线时尤其显见,它使得“文本世界跟现实建立起一种复杂的联系”,与此同时也正是这种“不稳定的联系指向了最终的真相或启示……尽管是以一种坍缩的方式呈现出来。”
研究员埃塞奎尔·德·罗索则表示,智利人的文学里“不一定要像某类侦探小说一样要将一个谜团揭于世,而是要让文本藏住秘密”,一个不可思议的秘密总能刺激读者的感官且富有叙述价值;因此,德·罗索还说:“波拉尼奥预设的读者是悬疑爱好者,读者会对情节中某些模糊的事件展开设想,但答案其实却不重要。”
胡安·维罗洛看来,波拉尼奥“会引导人们关注其笔下人物内心世界的特殊癖好……他自己的写作却并不依赖文本的内延性而是通过积累素材。”几乎没有描写则被批评家胡安·安东尼奥·马索里夫·罗德纳斯强调,他认为波拉尼奥作品中的情节是由大量的人物撑起的,这些人物往往占据了有别于其他角色的身份和位置,如此一来,“大部分戏剧冲突可借由持续地塑造来延展人物的关系网,角色之间相生相克,叙述地技巧活灵活现”,更方便作家创造“一个无比平凡同时又无比不凡的空间。”

作家始终持有一个观点:结构必须优于情节处理,这可以从他所有小说和故事中完足的结构里看出。那么写作之前,我总会试着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我与博尔赫斯有个共同地观点:文学中的立意尽管说很重要,但几乎一个样,我们过去习惯通过忽略立意而束立结构。在创作过程中,波拉尼奥并不考虑读者的最终反响,只是单纯沉浸在重复地书写,塑形,踩点和立意中。尽管波拉尼奥一生中绝大都在安静的环境下创作,但他并不畅快;过去经常沉迷于摇滚乐的日子才是他生命里最快乐的时光。  

此外,瓦莱里亚·德·洛斯·里奥斯还提到在波拉尼奥的作品中一种崭新的地图美学正被构建,作为拉美文学爆炸的代表作家,有意靠近图景型结构、远离身份写作。由此,德·洛斯·里奥斯表明,波拉尼奥认知中的图景并不是一座马孔多,而是整个地球,那喻指了一种共时性的政治维度。堪比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独创性,里奥斯补充道:这块领域在波拉尼奥以前从未被涉笔,但因为他亲历过所以信手拈来。批评家伊格纳西奥·埃切瓦里亚也强调过上述这种“文学的'治外法权’”。

2019.10.22 译
2020.7.2 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图文:老中医根治阳痿早泄之不传秘方
灵魂伴侣:生命中的深度共鸣者
19条人性潜规则,建议收藏
练习硬笔书法,不管你学哪种字体,就先学会这2000个字,你就事半
​四川省县志目录
辽宁青年洪家光,技校毕业,破解国外机密技术,受到国家重用!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