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写小说的卡内蒂,更像一个神谕者

深港书评

不写小说的卡内蒂,就像尼采,有诗性、激情和沉思。他像一个神谕者,令人惊异,使所有语言都成为文体。那些笔记、箴言既是自白的,也是评论的。

这意味卡内蒂在象征交换两个世界:内在性自我和外位性世界这是卢梭、蒙田、克尔凯郭尔、尼采等哲人最为醉心的写作,这种传统把生活片断,思想碎屑,通通变成诗性哲学,其技艺犹如“炼金术士”的魔法。

《人的疆域》一书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四部笔记,包括《人的疆域》《钟表的秘密心脏》《苍蝇的痛苦》《汉普斯特德补遗》,从1942年到1985年,按编年编订,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


《人的疆域:卡内蒂笔记1942—1985》

(英)埃利亚斯·卡内蒂 著

李佳川 / 季冲 / 胡烨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

1

卡内蒂的“笔记”创作,引发我们对文类的全新思考。它涉及写作的本质经验,完全可作为“创作心理学”来探究。笔记常作为写作计划,未竟草稿,手稿边料,抑或遗稿佚文,在编订“全集”时被辑录起来。我们对笔记,往往轻视不屑,认为与作家的长篇巨著和其它作品比,不过是一堆感想的随意杂烩。这种偏见司空见惯,完全是“只要楼阁”的实用思维。事实上,笔记包含着作家日常观察,思想来源,灵感生成和记忆图景。可以说,这种即时性、原生性和现实感,是其他作品无可替代的,因为它就是“本源”。

我们似乎也找不到另一种文体,能如笔记一样鲜活自由。它能调动汇集所有思维意识活动,包含情感体验、记忆活动和判断评价。更重要的是,它不在意结构,不需要情节、矛盾和人物来表达观念。换言之,笔记完全依赖意识情感“自由流动”,是一个作家“无所待”的“逍遥”。它最贴近心性整体,你能窥伺到作家心灵的生长,思想在成型。它既是作家个体灵魂地图,又是见证社会历史的回声。卡内蒂一生的流亡漂泊,都在这些笔记里生成各种“词条”,包含死亡、衰老、苦难等终极命题,也有他对作家作品的评论。

“死亡观”会和信仰类型联系起来,或许是卡内蒂融合玄想思辩,诗性隐喻的才华呈现。在他看来,人类信仰有两种模型:圆圈和直线。前者代表温柔回旋之人,“通过重复让人们觉得死亡很无聊”。后者隐喻冷酷大胆之人,他们像箭一样,通过谋杀,逃脱死亡。这当然是对死亡的两种消解:一次性地谋杀“死亡”,抑或反复地驱散死亡恐惧。你能发现,卡内蒂在书中建立起关于自我的道德哲学和伦理世界。“人们必须要在受到威胁的生命中寻找自己的道德标准,只要认定它是对的,就不要害怕任何后果……人们一定要用丰富和易于接受的自我意识去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要用强大的意志去坚守它。”建立关于自我的伦理学,相信、坚守,并且去爱这套标准,也是建立与他人关系的基石。

正如培根的《论人生》、爱默生的那些伟大随笔一样,卡内蒂始终关切、叩问内在心灵,精神现象。如愧疚源于“做好人”的想法,当不能像他人坦白,独自承受时,尤为强烈。“当我们并没别人认为得那么高尚时,我们便会受到魔鬼般痛苦的折磨,继而去努力迎合别人的期望,真的去做个好人”。从想要到成为,自我被他人所约束、期待和塑造。而激情,则成为作家看待生命活力的重要矢量。与理性主义对激情的压抑和贬损不同,卡内蒂认为能够冲破理性绞杀的盲目冲动,“就会拥有某种无以言表的美感。它能够从破坏性的威胁中自救。没有激情的人,就没有生命;掌握激情的人,半死半活;摧毁激情的人,至少过去曾拥有过生命;重拾激情的人,还有未来,驱逐魅力的人,除了过去以外一无所有。







▲卡内蒂获诺贝尔文学奖

2

作家从青年时代就把笔记视为严肃的文学实践。在我看来,这种观念具有强烈的认识论和生存论意义。古罗马时期,哲人就用笔记本实现自我书写和反思,福柯将其谓之关心自己的“自我技术”。卡内蒂也如此。“偶尔恨自己,只会对我们有益,只要不是太经常;不然人们就会为了心理平衡,转去恨别人”,“学会把自己当成两个人,对自己的失败幸灾乐祸”,“分裂自己是件充满美感的事;哪怕真的自己会因此死去”。“独处时要把自己分成两半,这样就可以用一半去塑造另一半了。”这些都是与自我相处的生存美学。从某种角度看,卡内蒂延续了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自给自足,自享自乐的智慧传统。

同时,它也是自我对他者与世界的认识理解。“这些笔记记录了最崇高的斗争之一,那就是避免失去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盲目的世界中的人的视野。”这或许正是书名所谓“人的疆域”的一种题解:作家要重塑认识的疆界,而知觉,是理解和判断的前提。长久以来,我们对作家的定义太过狭隘固化。我们有理由质疑:作家的本质到底在于“写作活动”本身,还是在于他所写的“文类体裁”?《人的疆域》给了回答:评论和格言依旧是独立、自在的文学,甚至它有诗的纯粹和性灵。“格言分为两类:一类是和人们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另一类句子,通过出人意料的转折或精炼来取巧,这些新创作出的句子,让人有种看到新词的新鲜感。还有一些句子重新激活了在人们心中深藏很久的画面。”而卡内蒂自己写出的大多数格言,又属于何种呢?

我想可能是让人感到羞耻痛苦,并自视“完整自己”的一类格言。“动物的等级制度太令人惊叹了!看看它们,似乎我们人类盗用了它们的等级制度。”这到底是在对动物讶异,还是对人类嘲讽?我想,作家感到了失望羞耻,因为在本质上,人实在没比动物高级多少。卡内蒂并非雕琢词句,故作新意之人,他是“让人们突然与缺点正面相对,把它们从生命的整体中剥离出来,似乎它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他指出爱情中的虚伪矫饰。人们会以爱情名义,去做“本来就要做的事”,从而感动自己。而爱情中的占有,又往往无视给对方造成的重负与痛苦。与围城意象类似,卡内蒂对爱情的看法或许更晦暗。他认为,温柔体贴让人只会享受“云端的幸福”,但很少有人因赞美而变得更好。你会发现,他和尼采有共通,都对那些小幸福,肤浅快乐,怀有不屑。“监狱,这个爱的真相,会慢慢暴露出来。当所有幻想的迷雾都散去,光秃秃的狱墙就露出来了,但没人能在爱情刚开始就看出来。”

他批评迷信“帮人们在一天之内,追回他们之前错过的上百上千年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称它为闪电信仰。”这正是人类可怜的自我催眠技术。迷信就像“超小道”,走捷径,它用拙劣粗糙的阉割符号,简单替换了千百年的仪式积淀。“有信仰的人,无法在破碎的时间中找到信仰,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的干枯的名字上。”知识不同于迷信和信仰之处,在于它的实用性、功利性。换言之,知识为了使用实践而生。“没被用上的知识是会复仇的。知识有种可怕的目的性和固执。”这种句子就像哲理诗,觉察出知识的本性和人性的内在相似。两者都追求“用”,一旦“无用”,就会引发嫉恨,“它要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它渴望成为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卡内蒂

3

卡内蒂阅读文学史,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可以无限替换和套用。“唯一无法替换的是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笔记里,他尽情呈现“谈艺品人”的敏锐洞察。那种殊绝品位在只言片语里闪着光亮,并不亚于魏晋的人物品藻。“斯威夫特的核心经验是权力。他是个被阻挠的掌权者。他用讽刺宣判对别人的死刑”。莫里哀“眷恋的不过是来自观众席的喝彩,似乎这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作家也发现了奇妙的反讽,莫里哀下葬时,聚集门前的不是观众的掌声,而是教徒的抗议。“卡夫卡,从不想当上帝,他也从来不是一个孩子。让人们最震惊的一点,也是让我最不安的,是他稳定的成人的状态。他会思考,却不控制别人,当然也不会玩弄别人。”换言之,卡夫卡的伟大源泉,是他水准保持高位,姿态摆得很平的超稳定结构。

作家的博学智识广涉社会科学,艺术门类的边边角角,其评点虽毒舌却有独见。比如具有紧张情节的小说,已被电影艺术取代,成了“次品”。“小说属于之前那个更安静的时代,理应在快节奏的新时代继续扮演旧角色”。“音乐是最好的疗愈,因为音乐不产生话语。”音乐依赖人们的直接感官,它的自由流动就像人类自由的极限,使我们对音乐抱有“无条件信任。”对达·芬奇,卡内蒂甚是敬畏:“我们零星的欲望已经被他全盘掌握;可他并没有整合这些欲望……达·芬奇让机械和有机物共生,是人类思想史中最可怕的思想。对他来说,机械和画作没什么区别,是他的游戏,是他随心所欲的兴趣。”

他还拿一堆思想家来给霍布斯当陪衬配角。“马基雅维利提出那么多实质的思想,却还不及霍布斯的经典的一半。修昔底德的所有思想都是从李维那里学来的……自从有了霍布斯,马基雅维利的论述就只有历史价值了。”在他看来,英国历史学家的优点也是缺点:他们总想教导别人,“总爱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孩子;把自己的学问中黑暗的部分排除在外;磨平他们可怕的棱角。”他憎恶亚里士多德,其实是对冰冷技术理性,科学精细分类,压抑激情人性的抗拒。“我们的一座现代大学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的研究毫无吸引力。”







▲卡内蒂

一生经历苦难流亡的卡内蒂,对战争、不幸和恐怖深具体察,带来挥之不去的创伤性思索。在我看来,痛感性思维,是卡内蒂写作最具张力部分。“我真的想死,我太渴望死亡了,但死亡最可怕的一点是,死后没什么好怕的。如果我们知道人在死后还有意识,死亡会更可怕;因为到那时我们只能沉默。”关于犹太和德国,是横亘作家内心的永恒之刺。卡内蒂的痛苦是拒绝变成一个“纯粹的犹太人”。作家在忍受身份认同的分裂煎熬,“虽然我是犹太人,但我用来思考的语言,和德国人一样。这片千疮百孔的废墟上,还有给我这个犹太人的容身之地吗。”他自言:“对作家而言,最好的状态是与某种威胁抗争的状态。如果他们投降了,他们就不再是作家了。”所以,我们庆幸,卡内蒂一生就在这种状态下。因为抵抗,是作家的要义。

 《晶报·深港书评》,俞耕耘/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诺奖作家卡内蒂笔记合集推出,“作家们要踹笔下角色一脚,好清醒一点” | 此刻夜读
人的疆域
卡内蒂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78)描绘笨蛋摧毁的精神世界
荐书丨20210207
自由谈 ‖ 王家新:作家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晚年,他才是可信赖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