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什迪,牛逼的作家,穆斯林的敌人

  对抗世界的孩子

  拉什迪犹如狂放的孩童,放荡不羁,满含着指斥“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冷峻和勇气。他倔犟地和这个世界进行对峙,拉什迪的作品,几乎就是他对抗现存世界的文学记录。

    1981年,拉什迪的成名作《午夜之子》出版,此书由于被认为有影射和攻击印度前领导人之嫌,在印度被禁;1983年,拉什迪出版《羞耻》,又因为涉嫌讽刺、攻击和歪曲巴基斯坦历史,不仅本书被禁,作家也以诽谤罪被起诉;1987年的《撒旦诗篇》更是在整个世界掀起轩然大波,此书被认为污蔑和攻击了伊斯兰信仰、歪曲宗教先知和历史,在亚非40多个伊斯兰国家被禁。这本书还将无数炸弹导向了书店、出版商和不同国家的翻译者。最令世人震惊的是,1989214日情人节这天,伊朗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出了对拉什迪的全球追杀令。这一事件引起的轰动完全超越了文学的范畴,被认为是宗教禁忌与言论自由、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互不理解、彼此冲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拉什迪所受到的对待,正反映出他的写作姿态——对抗整个世界。但是,让我们回归到文学,姑且不论拉什迪本人的政治立场和反宗教倾向以及他引起的各种纠纷,就写作本身而言,他依然是这个时代最富动感和魅力的作家之一。拉什迪的对抗姿态是事出有因:他出生在印度一个富有的穆斯林家庭,幼年随家人移居巴基斯坦,后又移民到了英国,并在此接受教育。这种“漂移”般的经历造成了拉什迪复杂的文化身份——非印度,非英国,非伊斯兰教,非科学主义,非第一世界,非第三世界,他是一个多种文化的混血儿。在拉什迪的视野中,没有文化上的边界和禁忌,他能在几种文化间自由穿行。

  与其他流亡作家,比如帕慕克、米兰昆德拉等人相比,拉什迪是一个“没有”故国的人。对他来说,印度不是故乡,巴基斯坦也不是,英国更不是,这三个互相纠缠而各不相同的国度都只能是他的居住地。他根植于东方文化,却又接受了西方式的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拉什迪的写作对于东、西方的人而言都极具象征意义。在东方,特别是伊斯兰世界,拉什迪是叛逃者和弑神者,是魔鬼“撒旦”;而对英语世界而言,他的文字又充满了东方式的神秘主义和独特魅力,并且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接洽上了西方批判传统。

  拉什迪的作品有着自身的鲜明风格,他擅长将汪洋恣肆的想象、含义深刻的寓言和冷峻尖刻的比较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拉什迪是用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接续了古老的口传文学的传统。和马尔克斯比较,同样是描写某块大陆的历史,但拉什迪绝不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虽然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魔幻色彩——比如《午夜之子》里那一千个诞生在印度独立之夜的、身怀魔力的孩子,比如《羞耻》中体内藏着魔鬼的苏菲亚·齐诺比亚,或者《撒旦诗篇》里把宗教圣贤和凡人俗体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同时,他的作品又是现实的,这种现实甚至可以和历史事件相互对照。

  有人用拉什迪的小说来比喻东方学巨擘萨义德的几部作品,说假如《东方学》是萨义德的《午夜之子》,那么《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他的《撒旦诗篇》;其实反过来对比,才更能说明问题。萨义德最为人称道的学术成就是他提出了西方世界的“东方主义”,即西方世界眼中的东方是他们带着偏见想象出来的东方,实际上,他们一直对东方毫无所知。拉什迪或许是要用自己的写作告诉英国人,更是告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他们所了解的历史和现状都是不可靠的,或者说,现在人所共知的国家和历史是建立在现代暴力政治基础上的想象结果。

  他像一个顽固的、倔犟的孩子那样,用自己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和冷峻的笔调对抗着整个现存世界。

  《撒旦诗篇》

撒旦诗篇的英文版封面

  《撒旦诗篇》(英文:The Satanic Verses,另译名为《恶魔诗篇》《魔鬼诗篇》)。萨尔曼·鲁西迪的第四部小说,出版于1988年,其灵感来源于穆罕默德的生活。

  《撒旦诗篇》是一本叙述伊斯兰教形成过程的幻想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开始,由于恐怖分子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炸毁了一架客机,两名中年印度电影演员从近3万尺的高空坠落。在空中,他们有一段兴致勃勃的长谈,知道安全回到陆地。之后,他们又遇到了麻烦。拉什迪在书中记述了自己的校园生活,英国的岁月以及他对印度家乡的热爱,表明了他对伊斯兰教信仰的认识,同时以充满幻想的怪异笔调揭示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离奇古怪。

  在英国,《撒旦诗篇》被评论界广泛接受,它曾是1988年布克奖的候选作品,但最终输给了彼得·凯利的《奥斯卡与露辛达》。而在在伊斯兰国家,《撒旦诗篇》引发了大论战,许多穆斯林指责该书亵渎神灵。英国的伊斯兰教人士集会抨击拉什迪的不敬;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英国文化中心外面,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游行和抗议示威活动,造成六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撒旦诗篇》的出版商以及书店均受到了死亡警告。全世界穆斯林迅速形成抗议的浪潮,谴责拉什迪对圣教的亵渎。

  最后,民间的抗议浪潮升级为国家行为。

  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对拉什迪的放肆大为震怒,在1989年情人节当天,霍梅尼以宗教执法人的身份发布了全球追杀令,宣布作为一项宗教责任,全世界的穆斯林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发现拉什迪或与之有关的其他人员,都可以立即将其处决,为此殉身都可以直接进入天堂。二月底,伊朗议会通过了处死拉什迪的命令,悬赏260万美元执行死刑。

“即使萨尔曼·拉什迪对此懊悔并成为了最虔诚的人,每个穆斯林也有责任尽一切所能,不惜牺牲性命和财产把他送进地狱。”——霍梅尼

  英国政府对伊朗发布的追杀令做出了强烈反应。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发表讲话,认为《撒旦诗篇》伤害了穆斯林人,正如一个基督徒的行为深深刺伤了信仰基督的人民的感情一样,但是一个有广泛信仰的宗教,其坚定信仰应该足以抵挡这一类事件,而不应作如此判决。随后,拉什迪也对自己小说造成的宗教伤害表示歉意。

但这一切均没有效果,无法改变伊朗政府的强硬态度。英国在与伊朗交涉失败后,于37日宣布与伊朗断决外交关系。在这次伊斯兰教判决之后,拉什迪被置于英国警方保护之下。1998年英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作为复交的前提,以穆罕默德·哈塔米总统为首的伊朗政府宣布“既不支持也不阻止对拉什迪的刺杀”。此后,拉什迪表示不再继续躲躲藏藏的生活,但至今伊朗宣布的死刑判决并未废除,而且依伊斯兰的规定,唯一能撤回追杀令的只有发布追杀令的人,即已故的霍梅尼。尽管拉什迪一直未受到任何身体侵犯,但《撒旦诗篇》的各国翻译者与出版编辑中已有多人遇袭受伤或死亡。悬赏追杀拉什迪的奖金被一再提高,现在已经高达3百万美元。激进团体还坚称,追杀令依然有效,至今从未改口。

    拉什迪的作品在中国

    很可惜,在中国大陆,作为正规出版物出版的拉什迪的作品只有《羞耻》这一本。不过,翻译质量实在是太他妈烂了。在《羞耻》一书封面的后勒口上,写着接下来要推出的拉什迪其他作品的名字。不过,三四年过去了,并没有任何一本拉什迪的小说在大陆正版发行,也许是因为社内外的各种压力吧。

2009年出版的《羞耻》,大16开、大傻铜版哑膜纸封面,骨子里透着地摊儿货的范儿!译文水平无限接近“google翻译”体,强烈不建议购买。(此为【国际文艺】男编辑之观点,不代表【国际文艺】及其上级时代华文书局事业二部)

    反观台湾,这些年出版了很多拉什迪的作品,均有较高质量。最有名的当属200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推出的《午夜之子》。而且,早在2002年,台湾就推出了《撒旦诗篇》的中文本,为了防止相关人员和译者被暗杀,名字一律写为“佚名”。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午夜之子》

迫于威胁不敢著译者的台湾版《撒旦诗篇》

    今年五月,大陆的地下出版商“联邦走马”发行了了拉什迪的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国际文艺】的男编辑阅后感觉超好,特此介绍给广大读友和【国际文艺】的女编辑。(不过,薄薄的一本,要人民币50元,好贵,好贵)

200页,小32开,平装的地下出版物《东方,希望》,价格高达50元人民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拉什迪被追杀34年,法瓦特令为啥这么厉害? | 循迹晓讲
这场刺杀,为何震动世界?
著名作家拉什迪纽约演讲中被捅15刀!生命垂危,现场一片混乱
对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这场刺杀,为什么震动世界?
沉默两周 印度官方终于发声
他因为写了一本书,遭全球20亿追杀 ,联合国出面调停也没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