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小杰:利奥塔的碎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媒介影视研究)

  此文为曹博士为《导读利奥塔》(西蒙·莫尔帕斯著 ;孔锐才译;邹荣丛书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而写的后记。特此感谢。

  实话说我没有系统地读过利奥塔,此前个人看过的大部分文献中也少有提到他。一个颇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他的东西离你的研究比较远,所以你怎么绕圈都绕不到他那里去。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读一个人的书需要机缘,此前的任何阅读都是铺垫。

  因为孔锐才的推荐,我才读的这本书。西蒙·莫尔帕斯果然把这位“后现代之父”写得非常通俗易懂。换我是写不出来的。现在的这个读后感也仅仅是结合个人研究兴趣的一些碎片化随想。详情就读前面这个小册子吧,或者像作者说的,去读利奥塔的原著吧。

  从关键词来看,利奥塔的一些思想与现在比较流行的文化研究联系很紧密。如后现代、语言游戏(严格来说是维特根斯坦的概念)、短语、事件、话语类型、个体小叙事,等等。

  有关语言、事件的概念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历史概念,利奥塔已经把它们哲学化了——它们成了批判的工具,以此来揭示规训体系如何运作,让被规训体系消音(silenced)的东西发声。

  他的思想中有着浓厚的批判立场,即“不发展理论体系,放弃给社会问题开药方,而主要是暴露那些无法被主流话语所透视的东西,给这些沉默的现象一个名称”。命名之后,才可能引起重视和反思。

  他对艺术审美的反抗意义进行了深入发掘。当然这里的反抗并不仅仅指政治意义上的,还指文化上、意识形态上的。利奥塔想必对“记录即反抗”是赞成 的,纳粹集中营中坚持写日记的人便是英雄。这与斯科特(James C.Scott)发掘“弱者的反抗”,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发掘“假发行为”的意义类似。

  利奥塔对批判立场的强调,对审美反抗的阐释等,在哈贝马斯看来是种“新保守主义”。一方面,绝对的批判立场也许是对现有恶的帮衬,因为他不仅批判 “石头”还批判“鸡蛋”;另一方面,为艺术审美赋予反抗意义,也许恰恰是对庸常行为、庸常生活的美化,将某种懦弱行为奉上哲学高坛。

  真正被体系规训的消音者自己不会发声,这是利奥塔也无法破解的难题。

  利奥塔的批判立场使得他的思想更像是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理论体系。他本人也极力避免使用“体系”一词,对别人给予的“利奥塔体系”也并不赞同。

  宏大叙事范式下的许多学者不仅要思考如何去批判,还要思考如何去建构。利奥塔只对前半部分感兴趣。一切问他“你的理论对社会有什么用”的人都不是在他的范式下谈问题。这是利奥塔自己的岐争(differend)。

  一切建构的冲动,都无可避免地陷入体系化陷阱,与多元景观相违。他对多元化言论、多元化社会等怀有不证自明、不言自明的坚信。换言之,他对一元的、拒绝另类的宏大叙事非常反感和抵制。

  利奥塔对马克思的分析可谓眼光独具。他与其说透析了马克思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而又依赖的关系——作为老男人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而又深刻 的批判,作为小姑娘的马克思则禁不起资本主义罪恶肉体的诱惑从而与其发生堕落的隐秘关系——不如说透析了一切批判者与批判对象之间的某种共谋关系:批判行 为修正了被批判对象的恶,使之继续存在下去。

  相对哈贝马斯那样的寻求和解与共识的思想,人们似乎对利奥塔这种具有批判和解构性质的思想不太感冒。后现代只是思想者的游戏,不太会在政治社会实 践中产生直接的、实质性影响。后现代思想的提出者本身可能也未必会对什么宏大实践感兴趣。但它作为一种批判实践,同样与体系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共谋关系。

  利奥塔阐释他的短语概念时举了“这只猫是白色的”的例子。说该短语者是发言者(addressor),听该话者是接受者(addressee), 猫成了指及物(reference),“是白色的”代表意义(sense)。一旦这个词被说出,四大要素立即被抓在了一起,构造出短语世界(phrase universe)。

  显然这里有许多可以深入讨论的地方,利奥塔打住了没进一步引申。比如说在什么情景下说出来此话、向谁说的呢?如果这只猫是黑色的或别的颜色,发言 者还坚持“这只猫是白色的”呢?又或者这压根就不是只猫而是头猪呢?在教室、在日常聊天、在法庭、在精神疗养院等语境下,这句话的意义都不一样。对养过猫 没养过猫的人的意义也不一样。

  利奥塔只关注短语本身,而对陈述的行为及过程予以了忽略,至于语境和效果就更不必说了。短语背后所彰显的意识形态结构与权力也被一并忽略。

  但与此同时,也许对于发言者与接收者的区分本身就隐藏着某种结构化的权力。这让人想起阿尔都塞的“召唤”(interpellation)的例子。当警察在街上喊“那谁,站住!”那个停下来返身的人就成了这种权力的对象。

  一切困境似乎又成了语言的困境。

  利奥塔的思路对研究网络文化也有启发。

  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监控相比,网络言论与传统禁言相比,网络上揭露的许多问题与被传统媒体沉默对待的话题相比,都体现了某种来之不易的积极意义。然而这不该成为我们看待网络文化的唯一视角。

  利奥塔提醒我们,当我们在讨论网络对弱者的赋权时,应警惕它对那些真正沉默的人的遮蔽。网络上的各种热点现象是以流行为本质特征的,流行则意味着筛选、意味着排除。当人们被流行的东西裹挟而去的时候,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人及其话语便都被消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奥塔与法国思潮(1)
第三节 对反理性主义的评价
艺术跨界:美学的危机或生机
利奥塔:后现代之状况
利奥塔
利奥塔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