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这个时代了不起的作家”| 拼贴赫拉巴尔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布尔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出生

在摩拉维亚的大都市布尔诺的一条街道上,生活着一位二十岁的单身女孩儿玛丽亚·基里安诺娃(她和自己的父母住在郊区附近的一幢小房子里),1914年3月28日,玛丽亚在那里生下了儿子博胡米尔。博胡米尔从自己的母亲那里继承了姓氏——基里安。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父母

/

Blecha,Francin,Maryška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生父是母亲玛丽亚·基里安诺娃的同学——博胡米尔·布莱哈。1916年,玛丽亚同弗朗吉舍克·赫拉巴尔结婚,同年博胡米尔继承了他的姓氏——赫拉巴尔。

这个家庭从摩拉维亚中心城市布尔诺搬到了一个小城市波尔那,弗朗吉舍克在那儿的一家啤酒厂当会计,人们常叫他弗朗金。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童年

小赫拉巴尔爱上了宁布尔克那家啤酒厂周围的环境,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他喜欢观察啤酒厂工人的工作,倾听他们的谈话和他们生活中的故事,还成天独自在周围的大自然里闲逛。

学校里,小赫拉巴尔大多数科目都不及格,他粗心马虎,每年都被扣操行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一直生活在“不开窍”的状态里。

童年赫拉巴尔(左)

当小赫拉巴尔开始识字的时候,他读的第一本书是从他母亲那里得到的,书名叫《小混混成长记》。那是一本大开本的彩色插画图书,讲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的故事,他喜欢破坏他遇到的所有东西。这个小男孩和粗人混在一起,还在马戏团里表演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他还是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回到了家,再也不让家人伤心。书中这位邋里邋遢的小坏蛋成了小赫拉巴尔的榜样,甚至可以说是一辈子的榜样,因为他一直把这本已经翻得很旧的书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学生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法学院

到了二十岁,赫拉巴尔还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他只读过低级的小说和颓废文学。

赫拉巴尔签名

直到赫拉巴尔于1935年进入位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查理大学法学院学习,他才突然开始一天天加深对造型艺术、哲学与文学的兴趣。

超现实主义,布勒东与达利

在高校学习时期,赫拉巴尔阅读了法国一些诗人的作品,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也可以说影响了他们一代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布勒东和萨尔瓦多·达利。

宁布尔克

三四十年代之交时,赫拉巴尔成了啤酒厂的“少东家”。他总是根据最新潮流衣着优雅,他很有教养,有学识,但他也是当地的诗人,放荡不羁,总是与友人们欢乐地畅饮,有着些超现实主义的奇怪行为。赫拉巴尔常有柏拉图式的精神热恋,但对姑娘们来说,只是当地的诗人是不够的。

在空闲时间里,在周日,赫拉巴尔在父亲位于宁布尔克的啤酒厂办公室里学会了在打字机上又快又完美地打字,这时他创作了第一首情诗。诗歌 《下雨》,于1937年10月16日刊登于宁布尔克《公民报》,这是赫拉巴尔第一次发表诗歌。

赫拉巴尔将三十年代晚期创作的诗歌整理入合集《迷失的小巷》。

1948年2月,克拉德诺(Kladno)的波尔蒂(Poldi)钢铁厂, 完全现实主义

1945年二战结束后,原来欧洲的民主体制迅速崩溃。二战的最大霸权赢家美国和苏联在欧洲展开了新一轮的力量角逐,并把欧洲分为东欧和西欧。东欧的小国落入了苏联的手中,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成了苏联的卫星国。

1945年,赫拉巴尔结束了学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他没如预想的那样成为一名律师,反而从事着商品推销员、保险公司职员等工作。

1948年始,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也开始转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1949年,赫拉巴尔自愿成为克拉德诺钢铁厂的工人。此时的他时常被生存焦虑和生活苦恼所困扰。他用诗话的语言谱写的“完全现实主义”散文为当时的意识形态所不容,未能出版。要是谁敢公开出版他的或者他朋友的类似题材小说,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不是被送入监狱就是被送去劳教所。

在那个时代,赫拉巴尔还钻研了道教经典——老子的《道德经》。此书的1920年第一版捷语译本深深吸引了赫拉巴尔,成为他一生的挚爱。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赫拉巴尔用奇特新颖的辩证法展示了老子和耶稣两个人物,尝试将他们的思想整合起来。去世前在医院的那段日子里,他甚至还在背诵老子的一些名言。这本被翻得残破不堪的书,被他时刻带在身边,可以说是他遗物中唯一的收藏品。

利本尼(Libeň),堤坝巷24号,处女作,《底层的珍珠》

赫拉巴尔独自生活在布拉格郊外的利本尼,他在堤坝巷的小院是从前的铁匠铺。1954年在钢铁厂遭受了严重的工伤以后,赫拉巴尔成了一名废纸收购站的打包工人。

不久之后的1959年到1961年间,赫拉巴尔作为幕后工作人员,在剧院上班。

从1962年开始,赫拉巴尔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六十年代中期,文化领域迎来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一些之前在文学领域沉寂或者被禁止的创作主题开始重新活跃起来;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作者,如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阿尔诺什特·卢斯蒂格,米兰·昆德拉,等等。

此外,还出现了“电影新浪潮”,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打破旧的习惯,转而去描绘世界的其他景象;并且大获成功,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1963年赫拉巴尔的处女作《底层的珍珠》问世,那一年他四十九岁。

六十年代中后期,赫拉巴尔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创作的小说风靡全国,发行量无数。赫拉巴尔把这些很久之前写的小说从自己写字台的书架上拿下来,连写新书的时间都没有了。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军队占领之后,很多作家被禁止出版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移居国外。之后很多年,对于许多作家来说,地下出版成为唯一的出书方式。

废纸回收站,《过于喧嚣的孤独》,六十年代末作品(《花蕾》,《河畔小城》)

1970年,赫拉巴尔的两本新书被直接从出版社清理到了废纸回收站。赫拉巴尔被作家协会开除,这使得他无法在任何地方出版任何作品。从这之后,他的作品只能通过国内陆下出版社或者位于加拿大、德国和瑞士的流亡出版商发行,从而得以在读者之间传阅。

克斯科,(《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过于喧嚣的孤独》《温柔的野蛮人》)

七十年代赫拉巴尔确实离开布拉格到了克斯科(距离布拉格五十公里的消闲度假区);在那里他不被一切外界的风波所影响,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他再次伏案写作,创作出了自己最成功、日后名扬世界的作品(《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和《过于喧嚣的孤独》),但是这些作品当时都没有出版。

他早就知道,国有出版社是不会出版他的作品的。

直到1976年以后,赫拉巴尔才能有限地选择出版一些他写的故事集。

九十年代,沃霍尔,拼贴画,杰克森·波洛克

1989年,赫拉巴尔的所有作品都得以出版,包括他新写的“文学新闻”,这些新作后来被收至文集《给杜本卡的信》中。

赫拉巴尔用“生命的口述”来形容自己这一时期的创作。他说他写作时,就像美国著名画家杰克森·波洛克作画一样。他写作总是一气呵成,就像波洛克在画布上泼洒颜料一般。

赫拉巴尔还和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很有共鸣。他喜欢穿印有沃霍尔的绢印作品的T恤衫,把自己拍的照片、报纸上剪下来的豆腐块儿文章做成拼贴画,贴到各种关于沃霍尔的著作上去。

(连酒馆里那些喝一杯啤酒就画上一杠的小票这种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赫拉巴尔坐在克斯科屋外的桌边写作,Delirantni video的最后一段话

赫拉巴尔在1995年3月写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小段话:

我跟着天意走,现在就只写着玩儿,写完后就不会再看了。我已经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感兴趣了。

赫拉巴尔这样评价自己那时的创作。他在克斯科的小屋里飞快地写着,通常只有寥寥数页,写完马上就要去赶开往布拉格的公交车,下车后直奔金虎酒家。

赫拉巴尔在国内外出版的著作封面

时至今日,大量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国被翻译出版。赫拉巴尔跻身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杰出作家之列,他的作品成了文学经典。

赫拉巴尔的一生见证了中欧在二十世纪的起起落落。他的作品时而出版,时而遭禁,见证着,同时也经历着,历史的跌宕起伏。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中文译本(左)

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海报(右)

由于大环境的原因,赫拉巴尔一直没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与读者进行即时的沟通。他的作品从来没能在写完后马上出版,也从来没能按照他的原著原封不动地出版。

在逝世前几年,赫拉巴尔这样总结道:

“我刚开始写作时,是想要学会写作。但现在,我刚刚全身全心地领会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如今我到达了虚无的顶峰——这也是生命的真谛。”

1997年2月3日,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从布拉格的医院窗户坠楼身亡,享年八十三岁。

*本文节选自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编辑:陈稳

二审:

三审:胡晓舟

赫拉巴尔|你什么也没看见,你必须看见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凝视一张幽灵的脸庞
发现赫拉巴尔(转帖)(转载)
影评|幸福往往来自所遭的不幸
被抛弃在“时代垃圾堆上的人”,是什么使他的作品那么感人?
景凯旋:天道不仁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