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诗歌自修课:复调、梗概、伪诗、信息传递

现代诗歌自修课:

复调、梗概、伪诗、信息传递

温经天

一、诗是这样一种事物

它必须来自感性的源泉,它必须领受理性的塑造,它必须充沛激情的活力,它必须领受潜意识的导电。它必须重视词语的重组,它必须拒绝修辞的引诱。它必须重视经验的洗礼,它必须保持觉知的定力。它用语言的含混抵达诗意的明晰。它又用语境的虚静抵达艺术的纯度。

二、复调的音乐与诗歌

多声道与复调形成的多声部演绎了人的内在双重性,张贤亮老先生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意思都是一样:人的身体灵魂的围困与挣脱,人的性格心灵的雌雄同体难辨,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自我执拗与对峙。这些都需要艺术去呈现它的扭曲。扭曲到变体,失真到分形,粗粝到质感,细腻到绒毛。——这就是实验音乐、实验美术、实验诗学共同的溯源码与表现张力。现代艺术怎样欣赏?它不是平面的,不是旋律的,不是表象的。它必然分层、凝合、多声部。音乐是进行时的诗学,诗是过程中的音乐。Swallow的音乐就是这样,有一种类似噪音的震颤,其实那是灵魂的发音。绘画也是这样,平面上布满多重声调。诗歌也是这样,看不懂的先锋诗,它的内部有多重声部。过分悦耳的音乐,悦目的绘画,一读就懂的诗,都是可疑的。

三、摄像与诗的不同

摄像带来的永远是主体对客体的洞察,而诗歌相反,它从客体、景观、复制的镜头里拍摄的只是主体。后者反馈瞬息的光影动态给主体,后者回应意识的虚像和信息给主体,于是“主体的形成”多了一道折射手续,也就多了一层与世界的叠合与印证,主体得以更确凿地返回自身、完满自我。因此,若你读诗,问诗中人是不是诗人自己,诗人会说:对,她就是我,世界上的每个我。哪怕诗人回复:她不是我,因为她是每一个我。这样也对。

四、独立判断的方法

学会独立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陷入逻辑困境。不要沉醉于信息茧房。看问题适当走出来跳出来,因为即使你用诸多信息完成了你的逻辑自洽,也不意味就是事实真相。合理性不意味着必然的准确性。耐心等待让更多信息显露出来,让时间说话,才能将事件更多的不确定性趋向确定。你需要这些素养——理性思考、视野扩展、逻辑训练、假设验证。

五、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是这样一种事物,你写出主观的精彩,审核人期待客观的生动;你隐藏人物的前史,审核人要求明朗的人物;你描述关系的复杂,审核人看重线索的明暗;你设置机智的包袱,审核人总认为包袱不响……因此,上帝视角的讲述多重要,事件的主次与人物的刻画都需要坚持两个字,“显”与“藏”。写自己的故事,要用上帝的眼光。切换思维令人疯狂。

六、重组与重构的区别

重组是建立在同类元素的同一空间内的模式内演变。而重构是用高维空间里的意识和逻辑去重建低维空间里的诸元素的模式外演变。因此,石墨可以切割很多块,组成各种实用工具。而钻石则由于同元素的分子式(逻辑变化)之不同,脱胎换骨,成为切割物体的切割物,甚至因其美丽被赋予更多价值。同理,同样的汉字,有人写成日记,写成随笔,小说,有人写成诗。诗人就是通过词语重构让语言增值的人。

七、读安妮卡尔森

安妮卡尔森把情绪、梦想、隐喻、意识等等用形而上的思维制作成一个个幻象小镇,她的目的就是将一切难以捉摸的意绪结界为“空间化”。诗空间的虚拟现实让读写双方实现了潜意识的内观(我称之为悦视),如此演绎,如此感受,都能找到想象力的支点与情绪的落脚点,使得诗文本增效,诗意的栖居原来可以这样讲故事,故事里的人就是卡尔森的众多分身,她用这种简单的发明安置了现代人浮躁焦虑不安的心。这就是虚拟带来的现实观照。

八、仅有词语的灵动抒情不意味就是诗

把散文的、日记的、格言的内容重新组合分行而成的抒情文字,并不是诗。因为它缺少诗的精髓,发明。它没有生命的真实感受,没有突破的思维发散,没有深沉的意识蒸馏,也没有鲜活的意境。它什么也没发明,只是重新排列了桌椅板凳。甚至不能用插花来比喻。这类伪诗泛滥于一些女作者的笔下,又被许多男诗人喜爱,觉得这就是烂漫天性,这类分行文字一天可以写出几十首,加点小情调小脾气的文字就齐活儿。这类东西很具有迷惑性,善于伪装。其实这就是一束没有露水的绢花,一个字,假。

九、诗的消亡的可能性

瞬间性和复杂性强化了诗的硬度,必然超越浪漫主义和感性的格律抒情,这是时代带来的追迫。同时,不断研究身体与精神、自我与世界的认知新径,带来创新的理论和观念。因此诗具备了更多能量。硬度和能量产生更多经受住磨损的力与功能,从而推动了诗的发展。艺术也是如此,得益于新的时代背景与新的观念理念概念和元素。进入新世纪20年代,当下需要面对的时代特征又不一样了。全球化脱节中,传统战争重起炉灶,后现代科技语境带来的视觉基调与游戏关系,改变了世界的多样性,正如鲍德里亚预言的那样,全球化带来的不是协作而是审美的雷同,这是腐烂的命运带来的课题。

命运不再快速突变,而是陷入了泥沼。那么根源于各自种族的传统观念在全球化脱节的语境下,反而不会消除,变得更加顽固,结构性的世界问题答案趋向无解而不是多解,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力因审美层面的停滞而缩小,何况小众之诗。没有新的观念和技法,如果还停留在抒情歌唱的集体无意识阶段,诗必然走向消亡。一场场舞台妆和真人秀,带来的只有空洞乏味。诗不找到新的路径就无法揭示更多,无法成为自我,无法实现本真。热闹的喧嚣中,诗神悲哀至极。

十、诗有几个世界

从现实世界出发,得到必要的材料,材料进入个人联想的第二世界,形成诗的可燃分子。然后诗用语言本体构成文本世界。随后,诗歌因读者的联想形成诗歌空间,即第四世界。第四世界不仅有读者,还有评论家,还有演绎者,这个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叠合,修正。诗的信息由此快速突变,从无到有,从自我转移到他者,从个体转移到世界,反向影响此在。这就是诗与此在的互生关系。诗是一个信息变量。永不言弃永无定型的动态。由此,我们发现,诗不仅是一门打破语言的呈现的艺术,诗还是一门变形投递于多个世界的信息艺术。诗的使命就是通过精神降解,用旧天堂培植新世界。

十一、其他艺术传播信息与诗的不同之处

其他艺术传递形式不会如此复杂曲折地变形,往往是更直观的,如音乐、绘画和雕塑,在理解层面不存在降解,直达而已,直达有便捷的好处,也有理解的损失。因为对它们的理解受限于表象的表面化和抽象的难度。而诗歌用语言的表意与符号象征、心理隐喻等来塑造自我世界,传递信息。诗的可燃分子是独特的存在。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是没有的。或者说,诗是对于语言系统的使用之上的重构突破,而其他艺术只是对自身如色彩(绘画)、音符(音乐)、立体感(雕塑)的重组使用,无法去突破。只有诗对语言产生突破,对符号的点化,点化就是可燃性。可燃性就是诗性,诗性就是魔法。就是我们与世界对冲的减震器。

作者简介

温经天,1978年生于河北承德,写诗、随笔、评论。著有诗集《致不朽之风赞美诗》《旷世书,主要作品《正见》《证道》《亲爱》《丽萨》《黑金属》等系列诗。现居北京与保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诗的人很多,被称为诗人的很少
感觉--生命与诗的中介--苗雨时
诗的见证,20 世纪伟大的波兰诗人米沃什四卷本诗集出版
始于河流而止于源泉
【有风掠过平台】何岗的诗(21)| 四月小集
诗话·什么是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