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拉斯的一天

注:翻到写作课的一道作业题“选择一位你熟悉但没有共同生活过的人,想象他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当时选了杜拉斯。看完作业后,突发其想,不妨让AI扮演《巴黎评论》采访她,于是,让AI分饰两个角色:《巴黎评论》、杜拉斯,左右互采访和读者来信大部分由AI完成,其他是我个人完成。

一天从中午开始

杜拉斯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她像往常一样醒来,起身后,站在窗前,喝着酒,抽烟,在烟酒缭绕中任思绪飘散。

屋子是孤独的,吹来的风也带着孤独,阳光打在她的头发上。有点微醺的醉意,她坐到了桌前,用黑墨水写下文字。这是她写作的方式——半醒半醉写作。写作是她生活中唯一让她感到喜悦的事情。她脸上有深深的皱纹,容颜被岁月撕得四分五裂,但她并不在乎,她可以用文字去对抗衰老留下的痕迹。容颜会变,但写下的文字不会变。

有读者说,《情人》中那些跳跃的对白,会不会是她喝醉了才写出来的。她不否认,喝醉的时候,更能把握住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瞬间,变成诗意片段。

在她写作时,小男友扬·安德烈亚做着其他事情,互不打扰。唯有一次,他走到她身旁,轻声提醒:“别忘了,一会有个采访。”去年就约好的《巴黎评论》的采访,耽搁了多次。杜拉斯准备接受电话采访。

一次专访

《巴黎评论》:《情人》来源于一个形象、一张照片?

杜拉斯:起初只是给一本影像集写文字说明,一幅居中的图片不见了,那张照片上是一名中国男子和一名法国女子的合影,他们的关系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心。我想象了他们之间的故事,并将其融入到了我的小说中。这张照片代表着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织,也代表着年轻和老去的对比。

少了这张照片,影像集就失去了意义。扬建议我另写一本,就有了它(《情人》),这是一本由不得我自己写出又离我而去的书,离开我的双手后,它就是它了。

《巴黎评论》:《情人》既不是自传,难以归类,您会如何归类?

杜拉斯:对我来说,文学是一种表达,是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方式,我写作时并没有刻意去考虑如何归类它。写了就写了。

我不喜欢写重复的东西。《情人》是我在艺术创作上的一个探索,当时是按一小节、时间段去写,不去考虑段与段之间深或浅的呼应,任由各段之间顺其发生,我听从它们的指挥,写到哪是哪。写作的过程看就跟音乐创作是一样的。

《情人》它是一个有关爱情、失落、孤独、文化差异和社会阶层的故事,也是一种关于记忆和时间的追溯。我并没有将其刻意归类为自传、小说或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我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同时也充满了小说的元素。非要归类,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巴黎评论》:能谈谈写作吗?

杜拉斯:我很少公开谈文学,写作,要说的话已经在书里了,我的创作,我的作品若干线索等。写作唯一跟两字有关——孤独。开始动笔时,你会纳闷周围的寂静是怎么回事。你在房屋里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这样,不论在白天什么钟点,不论光线强弱,是室外射进的光线还是室内的白天灯光。身体的这种实在的孤独成为作品不可侵犯的孤独。

我不曾对任何人谈到这点。在我孤独的这个最初时期,我已经发现我必须写作。写作成了我生活唯一要做的事,写作不曾离开过。

《巴黎评论》:您曾公开说过:“若我不是作家,那我应该是一个妓女。”

杜拉斯:是的,这是我曾经在某次采访中说过的话。当时我说这句话是为了强调我对写作的热爱和对自由表达的追求。

小说和妓女一样,都是一种表达和探索内心的方式,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前者是用文字表达,后者用身体表达。

《巴黎评论》:在写《情人》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了任何挑战?有什么特定的写作技巧或方法让您得以成功地讲述这个故事?

杜拉斯: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诚实地回顾过去,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为了做到这一点,我采用了一种跳跃性的叙事结构,让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穿梭,让情感和记忆得以自然地展开。

我还努力以一种略带诗意的文风来描绘场景和人物,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更容易地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还尝试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多维度,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读者来信

杜拉斯与扬的生活,默契,她写作,他打字,整理信件,照顾她起居,安排她的采访,两人有时可以不说一句话,各做各事,有时一个话题能聊上几小时。

采访结束后,扬向她示意手中一沓的读者来信。比起回答一个又一个结构化的采访问题,杜拉斯更愿意读读者来信。《情人》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后,每天寄来的信件堆积如山。

杜拉斯走到扬身边,翻看桌上的信件。杜拉斯的写作对读者来说,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恨她的,要么是爱的,这一类明显是恨她的:

思维好跳跃,语言让人昏昏欲睡,看了开头就看不去,不明白为什么还能拿奖.....”

文字冗长而且晦涩难懂。阅读时需要反复推敲每一句话的意思,读着很费劲。阅读这本书几乎没有任何愉悦的感受......”

叙事风格混乱,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作者在故事中一会用「我」,一会用「她」,让人很难分清故事发生的角度和视角。这种混乱的叙事方式让人感到非常迷惑,简直读不下去.......

杜拉斯自知自己不是通俗作家,从未迎合商业或某种口味,她按自己的方式写作,至于结果怎么样,她从不关心,也不关心作品好不好卖,更不在乎口碑如何,更不会在乎读者喜不喜欢。

还有一类读者爱她爱到天上:

“读了《情人》,语言的简练,叙述方式的选择,简直迷死我了。”

“把一些违反传统、不合常规的感情写得这么自然,惊叹不已。”

“《情人》的开头出色,以深邃的笔调描绘男主角内心矛盾和神秘的邂逅。叙事方式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人的经历和感受,让读者对故事充满期待感。”

给读者理解和认可,杜拉斯露出欣慰的笑容。《情人》是她在艺术上探索的一部作品,她不去刻意讨好任何读者,只写她写过的人,也写她没写过的人。

扬拿给她一封信,是一位中国读者,也是有名的作家王小波,他化身为杜拉斯的超级迷弟,在信中大赞《情人》独特的叙事方法:“

“《情人》绝顶美好的地方在于,解决了小说自身的问题, 它写出了一种人生的韵律。书中的性爱和生活中别的事件,都按一种韵律来组织,使我完全满意了。”

他在信中还提到,跟朋友打赌,《情人》绝不是随意而写,天马行空,他朋友认为是,而他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这是杜拉斯对文本的精准控制,是有意为之,就如控制爱情的变化一样,从开头的一句“我老了” 开始,到结尾“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对感觉的把控多精准。

所以他认为小说并没有按时空的顺序写,但有另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他把它叫作艺术——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种无与伦比的创造。写信是想跟杜拉斯确认她当时创作的真实想法。

只有这封信,杜拉斯回了。

漫步海边

日暮时分,杜拉斯跟扬并肩在屋外的海边散步。黄昏总是在一年中同一个时间到来,又很短暂,有时下雨,几乎看不到蓝天,空中浓雾弥漫,月光透不过来。晴天时,天空一览无遗。杜拉斯享受黄昏的时刻,跟扬聊生活,聊爱情,聊得最多的还是写作,偶尔也会聊到死亡,她说希望死后可以跟她的小哥哥葬在一起。

还记得小哥哥死的那天是春天,四月。有人给她打来电话。别的什么都没有说,只告诉她,发现他的时候,他死了,在他的房间地上。当时,她觉得小哥哥一死,她就完了,什么都给耗尽了。

杜拉斯曾说,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没有。死后她不想给自己写墓志铭,写一个名字就行——一旦刻上了,就定义了她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拉斯 or 杜拉拉 (评论: 情人)
杜拉斯《情人》的叙事艺术评析
从视角、语言和意象三个方面,浅析杜拉斯小说《情人》的艺术特色
杜拉斯《情人》: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同名电影为何口碑两极分化?
是谁误读了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