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奖文学】《八月的星期天》|如何理解莫迪亚诺的“逃离”?

诺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长篇小说

核心书摘:

《八月的星期天》是诺奖获得者莫迪亚诺198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作品采用了一种半倒叙的方式,不断地在现实和回忆之间来回跳转,故事既带着伤感阴郁的气息,又富有悬疑色彩。篇幅不算太长,读完却后劲十足。

《八月的星期天》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主人公约翰在巴黎的马恩河畔偶遇了一名已婚女子西尔维娅,两人情投意合。在一次被家暴后,西尔维娅决定和约翰私奔,还偷走了丈夫的名贵钻石,想变换成钱来维持生活。不料途中遇到了神秘的“钻石买主”尼尔夫妇,落入了他们的圈套。最终,西尔维娅失踪,私奔计划失败。而多年后的约翰唯一还记得的,只有那个最初相识的八月星期天的午后……

关于作者: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当代法国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著名作家,他在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今天已经发表了近20部小说。他的作品“唤起了最不可捉摸的人类的记忆”。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三个关键词:记忆、身份、历史。他善于捕捉人类生活中琐碎的烦恼和环境的压力,用片段式的叙述和虚构的想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学什么:

1、《八月的星期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如何理解莫迪亚诺作品中的“逃离”?

一、相遇

约翰是一名摄影师,他已经跟出版商计划好出一本题目为《河滩》的影集,在这个八月里,他一直逗留在马恩河畔寻求新鲜素材。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约翰在拉瓦雷纳海滩上发现了一个正在晒太阳的女人。约翰被她惊人的美丽和闲散气质震住了,他举着相机准备拍照。

女人注意到了约翰的动作,就问他:“您是摄影师吗?”

约翰说:“是的。我很想给您照张相,就在这儿,沙滩下或者浮桥上,整个背景很协调”

女人同意为约翰当模特儿,并告诉约翰自己叫西尔维娅,就住在靠近河边的别墅里。

从这之后,两人就经常相约在拉瓦雷纳海滩见面,跟一个才华横溢的摄影师暧昧,让西尔维娅被苦闷生活折磨的心暗暗骚动了起来。

这一天,西尔维娅邀请约翰去家里吃午饭,在西尔维娅的家里,约翰见到了她的丈夫,那是一个穿着白衬衣和天蓝裤子的35岁左右的男人,男人主动向约翰伸出手来,说:“很高兴见到您,我叫维尔库,是西尔维娅的丈夫。”

在交谈中约翰隐隐察觉到了西尔维娅夫妇之间存在感情问题。

当天晚上,维尔库和同事保尔一起出差了,于是西尔维娅又去了约翰家里,一直待到第二天早晨。那天晚上,约翰和西尔维娅坐在码头上,西尔维娅把头依在约翰的肩膀上,目送着一艘轻舟滑过。西尔维娅对约翰说:“你觉得我们会一直像现在这样吗?”

约翰转过身,眼神坚定地对西尔维娅说:“一定。”

这一晚,两人的感情再度升温。

二、私奔

有一天,西尔维娅突然出现在了约翰的房门口,她头发散乱,面颊上横贯一道还在流血的刀伤。

西尔维娅流着泪说:“是我丈夫干的。”然后,她躺在约翰的身边,深呼吸了一下,说:“现在,我们可以动身了。”

约翰一时没反应过来:“动身?”

西尔维娅回答道:“是的,我们一起离开这里。楼下有一辆车子。”

西尔维娅举着项链上的钻石,眼神坚定地看着约翰说:“看,我把这颗钻石拿来了。有了这个,我们就不会有金钱问题,我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就这样,两人整理好行李,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西尔维娅和约翰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舒适和安宁的日子,他们来到了尼斯,并在这里租了一个房子,一方面是要在这里避一避风头,另一方面,他们想找到一个人,把钻石卖给他。

这天晚上,西尔维娅和约翰在咖啡馆里遇见了一对奇怪的夫妇,男的看上去很潦倒,而女的则非常光鲜亮丽,两人猜测,这男的是不是把钱都花在这女人身上了,如果是的话,说不定可以把钻石推销给他俩。

那个男人主动跟西尔维娅和约翰打招呼,自称叫尼尔,还寒暄了起来。离开餐厅后,尼尔的妻子提出可以送他们回去,西尔维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约翰也跟着激动起来。

在车上,尼尔的妻子不断地问西尔维娅一些很私密的问题,这让西尔维娅很不自在,可尼尔夫妇就像一点也没感觉到他们的不适一样,还是继续不停地提出类似的问题,这让约翰和西尔维娅隐隐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不过,一想到钻石即将出手变成现金,他们就兴奋得什么也顾不上了。

三、圈套

和尼尔夫妇初次见面后,西尔维娅的丈夫维尔库毫无防备地出现了。那是一个傍晚,约翰和西尔维娅在酒吧放松,约翰在酒吧门口认出了维尔库。

两天之后,约翰和西尔维娅在从公园步行回来的路上再次和维尔库不期而遇。这次维尔库在众多的行人中认出了他们,对他们穷追不舍。

维尔库笑着冲他们喊:“你们不愿意跟我说话吗?真蠢。”

约翰和西尔维娅装做不认识他,继续往前走,并最终摆脱了他。

约翰有些担心,他不知道维尔库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巧合还是预谋?西尔维娅则很不耐烦,她说:“别再提他了!真是冤家路窄,想到他我就恶心,卖完钻石我们就走得远远的!”

在维尔库出现后的第二周,约翰和尼尔约定在第二天共进午餐。

在聊天过程中,西尔维娅不经意间把挂在胸前的钻石含在嘴里,仿佛吮吸一块水果糖。尼尔注意到了,他紧盯着钻石,微笑地对西尔维娅说:“您有一件美丽的首饰。”

约翰说:“我们很希望把这颗钻石卖掉,只是就这颗这么贵重的钻石而言,很难找到一位买主。”

尼尔盯着那块钻石说:“我可以为你们找到一位买主,但是首先需要让人给它做鉴定。”

约翰耸耸肩膀说:“如果可以,那真是好极了。”

晚餐后,尼尔邀请他们去家里喝咖啡,西尔维娅感觉尼尔的豪华别墅有点奇怪,因为这么豪华的房子竟然一位侍者都没有。她假装漫不经心地观察着房子,尼尔有点紧张,好像害怕她发现什么可疑东西似的。

尼尔解释说:“这座房子需要彻底翻修,我现在还不敢带你们参观。”

那天下午,他们又谈到了钻石。约翰决定用150万法郎的价格卖掉钻石,尼尔对约翰说:“关于那颗钻石,如果您对我证实它的确是真的话,我想自己把它买下来送给我妻子,作为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礼物。”

看到约翰半信半疑的目光后,尼尔又补了一句:“您放心,我完全有支付能力。”约翰想了一下,决定先跟尼尔约定第二天见面再说。

两人回去的路上,约翰告诉西尔维娅,尼尔想买下钻石,俩人很高兴,但又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好运无所适从。

和尼尔夫妇第三次约会的当天,他们四个人沿着英格兰人步行街散步,他们遇到了一位摄影师,四个人拍了一张合影。

一天晚饭后,尼尔执意邀请约翰和西尔维娅一起去戛纳再喝一杯,约翰试图找理由推脱,但尼尔一直坚持,无奈的约翰转身向西尔维娅求救,西尔维娅开口说:“我累了,我不想在夜间坐汽车远行。”

尼尔用柔和的声音说:“我答应你们,我们可以在10分钟内到戛纳。”

西尔维娅冷静地说:“如果您执意要去,那我们就去戛纳吧。”她握住约翰的手,向约翰难以察觉地眨了一下眼。约翰转过身暗示她在下一个亮红灯的路口下车逃离,西尔维娅点头示意。

此时,尼尔的妻子说:“我没有香烟了。”

尼尔停住车子,转身对约翰说:“您可以为我妻子去买香烟吗?”

约翰和西尔维娅对视了一眼,西尔维娅似乎在等待约翰的决定。约翰向她摇摇头,此处还不是不告而别的时候。于是约翰下车去了街上的餐馆。

然而当他买完烟走出餐馆,却发现车子已经不见了,一阵强烈的恐惧感向他袭来。约翰焦急地在街上踱来踱去,问了路边的人,却一无所获。他打电话给尼尔夫妇也打不通,试图闯进尼尔家的公寓也无济于事。

约翰慌张地回到寄宿公寓,想尽办法通过不同方式寻找消息。他读了所有的报纸,看到一则社会新闻,在西尔维娅失踪的那天夜里,一辆汽车冲出了道路,跌到沟壑深处,车子燃烧起来,人们在车内发现两具完全烧焦的遗体,死者身份尚未确认。约翰心里一阵发毛,与其说是因为悲痛,不如说是因为恐惧。

约翰想到了他买烟的那个餐厅,说不定有监控可以看到门口发生了什么。但蹊跷的是,监控在约翰买完烟走出餐厅时就没了,找不到一丝线索。这其中肯定有阴谋!约翰不禁毛骨悚然,他回想起了之前尼尔夫妇种种的不对劲,恨自己的一时大意,如今西尔维娅不知去向,甚至不知生死,而他却什么也不能做。

此时,一个长胡子、斜挎照相机的人走了进来,约翰一眼认出了他,他就是当时在英格兰人步行街给约翰他们四个人照相的摄影师。

约翰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冲向摄影师,不顾摄影师惊异的反应,从钱包里掏出那张照片。摄影师仔细地看了照片,这才记起了约翰。看着约翰这副倍受打击的样子,摄影师沉默了半天,然后用讥讽而郑重的口气对约翰说:“先生,您结交了一些坏朋友。”

约翰惊讶又不安地问道:“您为什么这样说?”

摄影师用充满遗憾的语气回答道:“我认识这个人,你们叫他尼尔?他其实叫保尔。”约翰的目光慢慢变得暗淡,他好像已经知道接下来会听到什么,他的心在抗拒,但他无法让耳朵不听下去。

摄影师尽量克制地继续说道:“据我所知,他坐过牢,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冒充各种身份……”

约翰的耳中轰地一声,摄影师后面的话他已经听不见了,他脑中不断地在重复那个名字,保尔,保尔。这不是西尔维娅的丈夫维尔库的同事吗?啊!维尔库!约翰猛然想起那晚酒吧门口一晃而过的身影,以及第二天突然出现的维尔库,还有他那句话,“我有很多有趣的事要告诉你们。”是的,一切都能串起来了,所有的奇怪和诡异都说得通了。

约翰绝望地回到寄宿公寓,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才是被套在网里的人。但此时的他,既失去了那颗钻石,也失去了心爱的女人西尔维娅,还有两人预想的美好生活,到头来都成了一场空……

结语

《八月的星期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这是一个伤感又发人深省的故事。黑色悬疑和悲伤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读者跟随主人公一起回溯往事,在洞察人心贫瘠的同时,也透彻地感悟了生活本身的色彩。约翰和西尔维娅带着钻石远走高飞,为了追寻爱情,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原以为能就此开始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逃来逃去,终究还是逃不出生活。

就像莫迪亚诺在结尾处说的:“我们的惶恐不是来自和这枚冰冷的闪着蓝光的宝石接触,而是生活本身。”人们所追求的,不管是风风火火,还是现世安稳,以为通过某种方式可以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然而生活就是一场幻觉,无需刻意思考生活的实在意义。也许幸福就自然而然地存在于那个未经修饰的生活中。

【编辑:何八八】

相关内容:

《 城市与压力:为什么我们会被城市吸引,却又想逃离》|我们如何应对城市压力?

【诺奖文学】《公开的秘密》|秘密,就是那些我们想要逃离的回忆

【诺奖文学】《小丑之见》|虽然我活在罪恶里,但我仍是一个天主教徒。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为什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

《重新认识你自己》|行动是当下最直接的表现,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它必定属于现在。

《自卑与超越》|凡事少说“我”,要多说“我们”。

【小说】《克莱因壶》|如何分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迷宫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读一个推理故事,重新理解时间的概念。

上次推送内容:

【诺奖文学】《弗兰德公路》|战争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

【严选好书】如何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赢面。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谁能用技术突破场景,谁就能赢得未来?

【听读史记学管理】佞幸列传|解读角度:职场交际和立足策略。

本次推送:

【诺奖文学】《八月的星期天》|如何理解莫迪亚诺的“逃离”?

【严选好书】成年人的成长,都在哪些让他敏感、痛苦、回避的地方。

《整合:实现商业转型的7大法则》|功能整合就是一种代表未来的新商业模式。

【听读史记学管理】太史公自序|追求卓越,死磕到底。

下次推送:

《瞬变》|如何让改变发生的更容易?

【严选好书】委屈,是所有CEO的必经之路。

《必然》|互联网下半场怎么打?

【听读史记学管理】循吏列传|当个好领导必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责、当好标杆和巧妙引领。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公众号内查找文章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约翰库缇斯
约翰库提斯 别说不可能
西尔维 · 如水的温柔
Larry Towell
哈哈哈,这些照片把摄影师都乐坏了!
美丽的神话~画家约翰·尼尔·罗杰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