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張曙光:我譯《神曲》
     在開始翻譯《神曲》那年,報上發表了一則消息:但丁的骨灰在遺失多年之後,在義大利的一所圖書館裏重新發現了。這當然只是一個巧合,但我寧願把它看成一種兆示,對我個人則是一種鼓舞。事實上,有關但丁的生平,我們今天能夠了解的並不多,與他本人直接相關的東西則更少。唯一所能看到的,是詩人死後按他的遺容所做的面模。詩人的面容堅毅動人,流露出托馬斯卡萊爾所説的“永恒的痛苦與悲傷”,後來很多但丁的畫像大約都是根據這個面模畫成的。喜愛一位詩人卻無法得到他生平的更多材料,無疑令人遺憾,但要真正了解一位詩人,還有什麼方式比直接閱讀他的作品更好?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強烈感受到的不正是他的面容流露出的永恒與悲傷嗎?他的全部思考,愛與恨,在他活著的時候,寄寓在他的思想和行為中,而死後只有在他的作品中才能夠找到。

    但我翻譯《神曲》只是一種偶然。一開始,我只是想通過英譯本研讀一下這部偉大作品,為了更好地把握,我把看過的部分對譯成中文。後來索性想試著把第一部《地獄篇》譯出來。而最終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完成了《神曲》的全部翻譯。這裡面也有必然:首先,《神曲》是我最喜愛的一部作品,其次,我感到與國外相比,目前《神曲》的中譯也實在太少,尤其是詩體譯本。今天我們讀《神曲》,不光是要了解它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體味和借鑒它高超的詩藝。對於文學作品的翻譯來説,除了在內容上準確外,忠實于原著的形式與風格也是十分必要的。

    這一浩大的工程歷時三個寒暑,應該是很有意義的(即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神曲》的主題也許並不複雜,主要是探討人類的罪與贖問題。當然,這不是抽象的,而是摻雜了但丁的個人經歷和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現實。但丁生在中世紀後期,但他是集中世紀(也包括古希臘)思想之大成。罪與贖是人類面臨的最普遍問題。《地獄篇》中寫的是面臨最嚴重懲罰的罪人,他們除了部分人外,都是罪不可赦,註定要面對永久的懲罰,直到最後的審判。因此,這一部分寫得陰鬱恐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但丁是具有強烈感情的人(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只是在內心充滿了仇恨。他恨的不光是一些具體的人,更是人類的犯罪。如果沒有對人類強烈的愛,就不可能有這樣強烈的恨)。《煉獄篇》色調要明亮一些,寫一些罪人通過對自身罪惡的克服,最終凈化而得到救贖的過程。人們一向認為《神曲》中最出色的部分是《地獄篇》,但托馬斯卡萊爾、艾略特和博爾赫斯等人都認為《煉獄篇》同樣出色,或者可能更出色。我自己也這樣認為。同樣,這部分也更使我感動。人類的貪婪、妒忌、驕傲等罪行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而罪人們對自身的凈化表現了人類向上的決心。《天堂篇》則為人類最終的獲救提供了美好的前景。這裡涉及到很多神學和哲學問題,但一點也不乏詩意,是哲學入詩最好的範例。

    説到人類的罪惡,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絕大部分人的罪是出於缺少道德和理想,即向上的願望。但我也確實看到了宗教或信仰犯罪。這類主題在文學上不多見,卻多集中在偵探或犯罪小説中。比如《七宗罪》或義大利的艾柯的《玫瑰之名》。犯罪動機並不是出於貪心或報復,而是出於信仰。現在世界上盛行的恐怖主義也正是這樣。信仰本來就與理性無關,但信仰一旦完全喪失了理性,或把信仰孤立起來,就很容易變得瘋狂。但一般説來,更多的罪行是由於人類慾望的膨脹而導致的墮落。人類正是因為有了欲求,才會向前發展的,但欲求超出了一定限度,就會最終導致災難,並毀滅人類自身。

    我不是但丁學者,只是一位詩人。因此我在翻譯時更為注重的是語言。但丁的詩句簡樸有力,在翻譯時我力圖做到這一點。但同時我更願使用一些鮮活的語言。我一向反對在譯文中加入成語或文言。何況但丁在創作《神曲》時,他大膽地放棄了通用的拉丁語,而改用了鮮活的義大利俗語。

    盡可能保持原有的句式也是我在翻譯時儘量做到的。香港學者黃國彬在論及《神曲》的翻譯時,稱其句法靈活多變,“環回反覆”,這些在英譯中可以得到保持,而漢語在“句法的彈性、變化、環回、反覆”上,無法與印歐語系相比。而這些正是原詩的魅力所在,我在翻譯中儘量照顧到原有的句法,亦步亦趨,心摹手追,目的也只有一個:為無法讀到原文或英譯的讀者最大限度地再現原著的風貌。

    《神曲》原文采用了三韻句,韻腳是aba,bcb,cdc,我在翻譯時沒有押韻。原因是義大利文的音樂性在英譯中就很難保持,譯成中文就更無法實現了。我注重的是原詩的風格,並盡可能能準確地保持原有的詩意。我不想改變原來的句式去遷就韻腳。在準確地傳達作品風格和保留韻腳之間我寧願選擇前者。何況詩歌中的音樂性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節奏,悅耳的音律倒還在其次。

    在《譯後記》中,我引用了桑塔耶納的話來為自己的重譯辯護。據説僅在二十世紀,美國就有上百個《神曲》的譯本。對名著的重譯並不見得就是一種浪費,而是試圖通過每位譯者對原著的不同體會,使讀者從不同的譯本中更好地把握原著的精神。

     《文匯報》2002年10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9.2分, 文学史上的这部神作,你一定听过,但没看过!
很多人听说过没读过的经典之作,不读可惜了
5分钟读完但丁《神曲》:放眼人类的罪与赎
《神曲》|佛罗伦萨流亡者的传世经典究竟讲了什么?
神曲
《神曲》的启示:人生的下半场,不要低估了人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