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里达:延异与解构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表现出一种对于确定性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然而德里达却沿着这种哲学努力发现了对于任何超验哲学,也就是任何哲学反思来说无法确定的东西。

这是一种哲学的“apeiron(无限定)”。他告诉我们:这种哲学论说的“滞后乃是作为论说的思想本身的命运,这一点唯有现象学才能说道并使之在哲学中显现出来。”

哲学所追求的绝对对于哲学自身来说,总是才相即,便相离的。

哲学在当下反思世界的本原,但这个本原却“只有在不懈地自我延异中才能成为当下”。在后来的著作《哲学的边缘》中,德里达解释了这种“延异” (动词différer)在词源学上的两个基本含义:

一是“延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诉诸于那种迂回延时的中介,这中介能够延缓欲望之达成”;另一是“(与)不同一、(作为)别样、可(与)区分”。


这当然就是德里达想要表达的在追随胡塞尔的现象学关于本原的探究中所发现的那个东西的特征。

显然,现有法语中相应的名词形式“différence(差异)”已经不能完全地覆盖上述特征。德里达因而“生造”出“différance(延异)”一词以指称他的哲学发现。

如果德里达只是到此便打住,则他不过是一个带有某种辩证法意识的胡塞尔现象学的分析批评家而已。但这样他就不是德里达了。

借助于在胡塞尔那里已经存在的,在上个世纪成为一种普遍倾向的哲学“语言转向”的力量,德里达在“延异”概念的基础上不仅创立了一种作为西方以往一切在场形而上学的对立面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书写学(la grammatologie)”,而且还以此设计了一种首先是对于一切文本形式的存在物,然后扩展到从艺术到政治体制等一切人为创制的东西的解读策略――解构主义。

既然就像上个世纪许多哲学家一样,德里达实际上接受了这样一种看法:广义的文本包含了哲学和理解的一切对象,则“延异”存在于任何文本之中,甚至因为“延异”的本原地位,它正是一切文本从而一切存在之源,这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延异不仅不能还原为任何本体论和神学――神学本体论――的拥有物,而且甚至为神学本体论――哲学――提供了在其中产生它的体系和历史的空间,它包含了,纳入了并且永远地超越了后者。”(《哲学的边缘》)因此,存在,一切关于存在和在者的思想,都源出于这个“延异”。

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能指功能仅仅在于差异的经典教条,给德里达提供了一个深刻而直接的突显“延异”的书写学本体论形象的借口。而从“différence”到“différance”的“e”到“a”的替换则更加具有了一种本体论革命的象征性,因为在法语的读音规则中,这里的“e”与“a”是发同样的音的:过去形而上学的“语音中心主义”被颠覆了。

“延异”因而是深刻的和耐人寻味的,尽管有索卡尔对于包括德里达在内的那些被视为所谓后现代主义中坚人物滥用科学术语的辛辣讽刺在先,我依然以为在当代物理学中,著名的“波粒二象性”应该被看作“延异”的一个例证。

“延异”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的文本中和我们的一切建制中潜行。德里达首先选择了文本作为他展示“延异”的场所。

即使过去的文本带有 “逻格斯中心主义” 的天真,但作为意识存在的形式,其中必然潜藏着某种需要“补余(complément)”的契机,存在着因为不可遏止的异化而造成的“形迹(trace)”。

正是这些“延异”的表现,它们成为文本意义的真正源泉。德里达细致耐心地通过对于柏拉图、卢梭、黑格尔……的解读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上帝/人类、意识/潜意识、语音/书写……在每一种表明的文本立场中,德里达都能巧妙地看到它的对立的存在。

这种榜样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特别地在英语文学理论界激起了巨大的解构(déconstruction)热潮。

正如常常可以看到的那样,一种东西时髦起来的时候,就面临着被有意无意地扭曲的危险。德里达通常被误解为一个在理论上不负责任的破坏论者。“解构”被简单地等同于任意的拆解、破坏和单纯的否定。

德里达一直在与这种误解作斗争,到了晚年尤其如此,但收效甚微。他的,或者不如说“延异-解构”的命运即使是在中国亦是如此。

德里达曾到过北京、南京和上海。沿途所至,人们无不谈论“解构”。但最终德里达还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你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不仅如此,德里达中国大陆之行甚至更加深了他的一个不知何时形成的印象,即“中国没有哲学”。然而事实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些基本观念与“延异”思想很有些相合。

德里达曾经说过:“比存在本身还要‘老’,一个这样的延异在我们的语言中没有任何名字。

因为没有名字可以给它,甚至本质、存在的名字,甚至‘延异’的名字都不行。‘延异’并不是一个名字,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可命名的单元,它在延异着的更替之链中无休止地解体。”

对照一下老子的《道德经》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德里达的思想与老子之所言,其相似之处,无疑是很值得玩味的。另外,《道德经》还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难道不是“道”这个不可名者在“解构”中衍生的文本吗?

德里达终于在他的名字和他的“解构”一词于汉语学术界泛滥之时同中国传统思想失之交臂。这也许正是“延异”的诡谲之处。斯人已去,愿他在天国能不再受尘世喧嚣的侵扰,跨越岁月的阻隔与中国的古代哲人神交。

书写到此,抬首目视窗外,阳光下,辽阔的海面上静静地浮有二、三岛屿:

“延异”依旧是“活生生的当下”,时时刻刻在对着我们每一个思者微笑,笑容里包含着远古的秘密,那是超验的生命起源的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延异”与“解构”的多重表达德里达是世界上最难懂的几个哲学家之一
玄学本体思想之有无之辩
11在场与踪迹--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存在本原观的解构
【美学】黄柏青/孙利军:气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之生成
孙向晨:论一种伦理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专题一:第一哲学与伦理学)
哲学、神学、自然科学的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