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读到过真正的“悼文”吗?真正的“悼文”是什么样的?——我知道庄子有“击缶而歌”,却从未读到过真正的“悼文”。有幸啊,有E.莱维纳之死;有幸啊,有J.德里达的悼文——《永别了,莱维纳》。
  
  ————————
  “长时间以来,很长很长时间以来,一说到‘永别,莱维纳’,我就深感恐惧。”
  “我深知,此时此刻,我在你们面前,如此地靠近你们,说‘永别’(adieu),特别是大声说‘永别’,发出‘永别’这个词语的声音,我的声音在颤抖不已。在某种意义上,‘永别’,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更是他教导我如何思考、如何朗读这个词语。”
  ……
  “死亡,‘我们在他人的面孔上遇到的’死亡,通常被定义为没有回应。……”
  “死亡,首先不是灭绝,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死亡,是‘没有回应’的幸存者的某种体验。《整体性与无限性》(莱维纳著作)已经质疑了‘哲学’与‘宗教’将死亡看作是‘通往虚无’或‘通达某种另样存在’之过渡的传统解释。……”
  ……
   “但是,我说了,我并不想简单地追忆,关于永别,莱维纳究竟对我们说了些什么。首先必须向他告别,用他的名字来呼唤他,呼唤他的名字,呼唤他的首名。即使他没有回应,但他的回应总是荡漾在我们心中,从我们内心升起。在我们之间,在我们之前,在我们之中,在我们面前,他呼唤着我们,追忆着我们。此情此景,他如此被呼唤:永别了!”
  ……
  
  (载《世界哲学》2003,5)
  ——————————
  
  ——死亡,既是对于他人之赤裸面相的“没有回应”的主体性经验,又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普遍性知识。死亡不属于死者,死亡是直接呈现给生者的体验和记忆。故而,所谓“悼文”,乃是生者的自我呼唤,它与死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所谓悼念,是生者自觉对死者有所亏欠实乃自我亏欠而采取的一种心理补偿,是生者对于死者责任意识的觉醒和行动。
  
  死亡永远属于生者,而与死者无关;悼念,乃是死者对生者的呼唤,而非相反。——德里达对于“死亡”及其悼念活动的后现代颠覆是发人深省的,它既是对于存在主义意义上的死亡观念的颠覆,也是对于孔子“未知生,焉知死”之二元性传统思维的克服,实乃老庄之“生死一也”观念的现代复活。
  
  2003,9,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文和悼文有什么不同?祭文和悼文的区别
如何写好悼文和祭文
感人泪下的送母悼文 清明最佳祭奠
诗情画意的悼文
挽联(二)悼文友徐春林先生
这是一篇“悼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